APP下载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009-06-13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利息应用题经验

骆 梅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兴趣,指导学生探索问题,让学生积极主动思考。要注意让学生在生活中感受数学,体验数学;在实践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一、让学生在现实情境和已有的生活经验中体验和理解数学

教育和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相联系时,学生对学习才会有兴趣;当数学和现实生活密切结合时,数学才是活的,富有生命力的。例如,在五年制第九册分数应用题教学中有一例题:“人的心脏跳动的次数随年龄变化而变化,青少年每分钟跳动75次,婴儿心跳次数比青少年的心跳多五分之四,婴儿每分钟跳多少次?”我是这样创设情景的:我们先做个测试,每个同学先摸到自己的脉搏。师生共同测一下一分钟内自己的心跳次数,通过这个情景的创设,让学生自己感受,既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心,又激发了学生思考本题的兴趣,为理解题意做了最好的铺垫。

平时,我在数学应用题教学中,当学生计算出应用题的结果时,教会学生问“这个结果可能吗?合理吗?符不符合生活实际?”因为应用题就是让学生解决生活实际的问题,应符合生活实际。当学生看到“五一班有53.5人、学校‘小餐桌共有3个不锈钢餐盒,一本书有十二又三分之二页”等等的时候,他们也笑了……这样不仅能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而不失是检查应用题的一种好办法。

二、把数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解决问题

数学来源于现实,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学习数学,再把学到的数学应用到现实中去。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要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现实中寻找学生学习的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教师应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开展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把生活经验上升到数学概念,并能反过来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在教学完“圆的面积”时,我是这样留的家庭作业:“用自己的方法去计算出一棵树的横截面积。(可分步进行)做后汇报自己的做法。”有一组学生汇报,他们到了一家木材厂,用一种工具直接量出了要卖出的一根木材的直径,算出半径,最后计算出面积,我首先肯定是正确的,但又不失时机地问:“你知道那种工具的原理吗?”这样又为知识升华留下思考。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让他们去经历和实践,感受生活中的数学。

三、知识联系生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出发,从具体的问题到抽象的概念,得到抽象化的初识后,再把它们应用到新的现实情境中去,通过数学的应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百分数应用题》教学后,设计如下练习,服装店老板为了促销想了一个“高招”,春节前将服装提价20%,临近春节再降价20%,以吸引顾客,果然生意不错,然而,一天下来,老板纳闷,提、降都是20%,而收入怎么会比原来少了呢?同学们,你们能找出问题出在哪儿吗?这样设计练习,使生活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使学生学会了有关的数学思想方法,再把学会的方法应用于实际,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通过数学实践活动,培养创新精神

在实际教学中,还要加强数学作业中的测量、实验、调查,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如步测、目测的练习等。统计知识中要大胆鼓励学生深入社会实际调查,收集数据,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运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例如:在数学《利息》这一节课之前,组织了一次存钱活动,让学生拿出压岁钱中的一部分存入银行,并了解有关储蓄的知识。如储蓄的种类,为什么要降息,什么是利息税等。学生有了这些生活体验,再学《利息》这一课时,就知道它的应用价值。教学完利息之后,老师又设计如下作业:小明的爸爸有5000元钱,打算存入银行两年,可以有两种储蓄方法,一种是存两年期的,年利率是2.43%;一种是先存一年的,年利率是2.25%,第一年到期时再把本金和税后利息取出来合在一起再存入一年。请你算一下,选择哪种办法得到的利息多一些?

结合实际生活设计练习,能使枯燥的数学变得生动有趣,有利于激活学生思维,为学生提供较广阔的创新空间,充分发挥其才能,培养其创新精神。

总之,把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生活化,让数学课堂富有生活气息是《数学课程标准》所提倡的。教学中注意选择学生感兴趣并能激发他们好奇心和求知欲的生活问题,让学生用所学知识加以解决,便会使学生觉得数学学习是有意义的,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和创新意识。 ■

猜你喜欢

利息应用题经验
应用题
有限制条件的排列应用题
2021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学中文
经验
2018年第20期“最值得推广的经验”评选
利息
幽你一默
应用题
当你遇见了“零经验”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