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学生在提问中学习

2009-06-13朱春花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提问思考

朱春花

摘 要:启思激疑是一种新型的有效课堂机制,它是在教师引导点拨下,学生从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特点方面去思考,去激活疑问,激发推想,预测,边读边思,由思促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训练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重点语句 思考 提问

职校英语是一门极富情感,极具个性,极易激发想象和创造性思维的学科。修订后的大专教学大纲也明确了英语教学的目的是通过英语学习和实践,使学生在习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实践表明,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学生经过独立的探究过程而获取的知识,能在记忆中保持得更加牢固和深刻,还能使学生养成在日后的实践中更完美地应用这些知识的习惯。因此,我们要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为学生的主动学习提供最大的时空,以充分调动学生开展智力活动的积极性,引导他们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人云亦云,敢于提出不同的见解,也会提问,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乐于探究的精神。

启思激疑是一种新型的有效课堂机制,它是在教师引导点拨下,学生从教材的内在联系和特点方面去思考,去激活疑问,激发推想,预测,边读边思,由思促疑,因此,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逐步训练他们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要围绕教学目的去引导“思”。发现“疑”,鼓励和调动学生“思”的积极性和“疑”的主动性。可引导学生从课题、中心句、中心词、过渡句入手,启发思维,激发疑问。

如教学《Sleep》一课中,我着重训练学生的思维,教给学生抓重点语句提问的方法,让学生逐步学会提问。学生会提问是会思考的表现,学会了提问,也就学会了思考,学会了学习,并在英语学习的同时学到其他相关知识。

教学中,我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三个重点句,再引导学生分析整篇课文来提出问题并回答。

第一句:“It is clear that sleep is necessary to everyone.”引导学生思考在理解词义的基础上,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为什么每个人都需要睡眠呢?让学生去思考这个大家都认为理所当然的问题。激发学生阅读文章,寻找答案的兴趣。

学生有了疑问,再经过以上几个问题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思考、议论,问题解决了,课文也学懂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发展。这样,既使学生学懂了课文内容,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使他们逐步学会思考,学会发现,由思生疑,由疑促思。

第二、三句采取自己学习,体现“自主学习”的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第二句:“Each night we have two kinds of sleep:active sleep and passive sleep.”重点词语是:“active sleep”和“passive sleep”。

提问:

1.什么是“active sleep”和“passive sleep”?

2.“active sleep”和“passive sleep”的特征是哪些?有什么区别?

让学生迅速浏览文章,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总结出他们的不同之处。

第三句:“All people experience these dream cycles.”重点词语是:“dream cycles”.

提问:

1.“dream cycles”是什么?

2.自身是否经历dream cycles?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认真学习本篇课文,在提问、找答案中深入了解文章的内容。

总之,我想在教学中既重“教”更重“学”,着力指导学生学会学。让学生学得更主动,积极一些,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

短短的一节课已经结束,但它却留给我长时间的深思: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研究性学习的理念已渗入到语文课堂教学之中。如何使师生真正改变教与学的方式呢?我有如下体会。

一、教师要成为值得信赖的向导

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给学生多少知识和本领,更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学生自觉地投入学习、主动地习得知识。案例中,我鼓励那个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见解,并巧妙地组织大家深入讨论,同时在不断探究的过程中领悟到看问题要全面、客观、公正的思维方法。学生的认识步步深入,教师只是像一个向导那样指引他们不断向前。

二、学生能成为孜孜不倦的探究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上,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针对学生这种心理,我没有将事实的真相轻易地告知学生,而是唤起学生讨论的积极情感。因此,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紧张、积极、活跃、亢奋状态,他们为弄清真相而积极发言、各抒己见,思维的火花不断碰撞。“天生其人必有才”,乐于探究是孩子的天性。学生身上蕴藏着自主学习的潜力,教师要大胆放手,尊重他们探究的需要,创设可供探究的条件,引导他们在探究中学习、感悟。

三、教材应该是挖掘不尽的宝藏

我们面临的是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知识结构不断更新的时代,面对的是个性迥异、不断发展着的学生,如果我们照着教参上面的教学目标,视其为标准答案,一成不变地进行教学,将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和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在每篇课文,都蕴含着丰富的可供教与学的内容,教师要活用教材,善于挖掘出课文中的可利用因素,创造性地、科学地进行教学,使学生积极地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在学习中探究,在探究中感知,亲身体验,从而形成终身受用的学习能力和思维方法,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四、学习应成为充满乐趣的活动

在语文学习中,繁琐地分析、机械地练习是造成学生学习被动、缺乏思考、不会创新的主要原因。其实,学习探究应该是一项充满乐趣的活动。让我们把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主动学习。在案例中,我几乎没有分析讲解,而是相信学生能自己解决。因此,我把主要精力花在营造民主平等的氛围上;我观察学生表情的细微变化,揣摩学生的心理,用信任的目光,真诚的微笑激励学生探究;我和学生一起参与讨论;我适时点拨学生独立思考,自由发表见解,寻找学习的合作伙伴相互帮助。学生们在探究过程中亲身体验到了产生矛盾时的紧张,进行探究时的一本正经,受到启发时的喜出望外,真正地感受到了学习活动的乐趣。

参考文献

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教学用书《英语》.苏州大学出版社 ■

猜你喜欢

提问思考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