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现代汉语“扶一把”文言

2009-06-13张卫芳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联系文言现代汉语

张卫芳

摘 要:文言和现代汉语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要继承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我们的中学生应该迅速并扎实地学好文言文,而最有效的方式便是找出现代汉语和文言之间的相似之处,让现代汉语“扶一把”文言。

关键词:现代汉语 文言 联系 扶一把

众所周知,“文言”,是我们中华民族“本国本土产生的应用文字”,它是我国古代的书面语言,文言文就是用文言写成的文章。作为一名中学生,学习一些文言文,懂得一点文言知识,具备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有助于培养语言能力,加强语言修养,也有利于进一步了解光辉灿烂的中国古代文化。

然而,在实际的文言文教学中,却是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没有重视古今汉语“一脉相承”“现代汉语和文言的关系千丝万缕割不断”的特点。文言文是“国货”,不是“洋货”,文言文教学理所当然地应该体现汉语特点,具有“中国特色”,这是基本常识。而如今,面对跟现代汉语有“千丝万缕”联系的文言文,熟悉、使用现代汉语的中学生,却如同置身于异国他乡一样陌生和茫然,简直就像是在学习另一门外语似的。这绝对是一个误区!

“误”就误在割断了民族语言发展的历史,“误”就误在割断了古今汉语的联系。

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都表现为汉语演变的“过程”,它们“同宗”;所以,文言文教学应该在“现代汉语和文言的关系”上做文章。这样,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并未“全死”的文言文在现代中学生头脑中“复活”,超越时空,化难为易;才能使现代中学生温古而知今,察今以推古,能迅速、扎实地学好文言文。当然,学好文言文的同时,也带动、促进现代文的学习,可以取得事半功倍、一箭双雕之功效。因此,在“现代汉语和文言的关系”上做文章,我觉得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这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一、成语,应该成为文言文教学中通向现代汉语的一座桥梁

成语,是中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语汇形式,充分反映了汉语的特点,它是联系古今汉语的重要纽带。

例如,在教学《烛之武退秦师》时,讲到“夫晋,何厌之有?”的“厌”,不能仅要求识记课本上“厌”的注释(通“餍”,满足),也不能满足于对“厌”在文言文中几个义项的归类整理;如果联系成语“贪得无厌”的“厌”(满足)、“喜新厌旧”的“厌”(讨厌),学生在词义的比较中对“厌”的词义和用法会理解得更深一些,掌握得更牢一些。

再如,教学《赤壁之战》,讲到“表恶其能而不能用也”的“恶”,尽管课本注释中有注音,还是宜联系成语“好逸恶劳”的“恶”,以保证学生认知的清晰性、稳定性和可利用性。

“可以说,成语的本身就是汉语的一大特点,没有任何一种语言有这种现象。”成语,正是我们搞活文言文教学的得天独厚的条件。

二、掌握文言单音词发展为现代双音词的趋势

了解和利用文言词这一特点,往往可以帮助我们通过现代汉语双音词去判断和掌握文言单音词的意义。现代汉语词汇掌握得越多,对其意义理解得越准确,就越是能在“白话和文言的关系”上做文章,运用这种“察今推古”的方法也就越方便越灵活。

例如,掌握了修建、修造、修订、修长等现代词语,就不难从比较中对下列文言句中的“修”的意义作出确切的解释,而不必去死记“修”在文言中的这些义项:“乃重修岳阳楼”(修建),“修守战之具”(修造),“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修订),“巨身修尾”(修长)。

三、把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迁移到文言文学习中去

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通过词类活用,实现一个词的词性和词义的临时性转移和变化,从而达到表达新的语意的目的。

而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不单单是一种增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段,更是对古代汉语词类活用方式、目的的继承。因此,熟悉、掌握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的现状,能使学生在文言文学习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和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一样,现代汉语的词类活用也有多种类型。

1.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老栓,就是运气了你,你运气,要不是我信息灵……”(鲁迅《药》)“运气”是名词,现代汉语里名词的主要语法特点是不能作谓语,然而在这个例子中却作了谓语,具有了动词的特点,这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典型例子。又如:现在经常使用的成语“春华秋实”,华,开花;实,结果,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文言文中,有许多这样的例子。例如: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鸿门宴》)名词“王(wáng)”活用为“王(wàng)”,译为“称王”的意思。

2.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汽里了。(鲁迅《社戏》)这里“朦胧”就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它带有一般动词常有的补语——“在……里”,具有了动词的特性。又如,“因为苦过你的苦,所以快乐着你的快乐。……所以悲伤着你的悲伤,幸福着你的幸福。”(流行歌曲《牵手》)例中的“苦”“快乐”“悲伤”“幸福”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时态助词“着”“过”是这些名词、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的佐证。

3.名词活用为状语

受古汉语的影响,现代汉语中名词作状语现象在一些成语和双音词中多有体现。如:“狼奔豕突、蚕食鲸吞、星罗棋布、土崩瓦解、烟消云散”中加点的字,都属于名词作状语。

4.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使动用法在现代汉语中也较为多见。

例如: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的“没有月亮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这“怕人”的“怕”,就是采用了这一用法,有“使……怕”的意思。

又如:“人人动手,清洁上海”,这曾是上海电视二台的屏幕文字,便说尽了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多用鲜活的语言现象来比照、讲解文言文,不是更好吗?

5.意动用法

意动用法在现代汉语里较少,有些是古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保留在成语中,被现代汉语继承了下来,如“不远千里”“不耻下问”“羞于为伍”中的“远”“耻”“羞”。有些出现在口语里,如:“不稀罕你的同情”的“稀罕”就是“认为……稀罕”的意思。鲁迅先生《为了忘却的纪念》中的“很怪他为什么只有寥寥几行”中的“怪”就是“以……为怪”的意思,也是意动用法。

语法富于稳定性,古今语法的差别是不大的。中学课本中作为文言语法特点介绍的知识短文“词类活用”能正确引导学生温古而知今;而现代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熟悉、掌握则能起到“察今以推古”的作用,可以帮助学生有效地提高文言文的学习水平。

四、“同中求异”,以现代汉语常用句式为基础,突破文言句式与现代句式不同之处

文言常用句式与现代汉语常用句式虽然有一些不同特点,但基本上是对应的,所以,在学习文言句式的过程中,可以在较大程度上借鉴现代汉语句式。文言常用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变序句和省略句等四大类。我们可以从以下所举事例清晰地看到文言句式与现代汉语句式之间密切的联系。

1.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人或事物的关系、种类、性质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句子。现代汉语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动词“是”联系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在文言文中,虽然“是”作代词偏多,但也有表示判断之意。如:斯是陋室,唯吾德馨。(刘禹锡《陋室铭》)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惠崇《春江晚景》)另外,文言中的判断句,常常借助某些语气助词、副词或直接用名词性谓语表示判断。如:夫战,勇气也。(《左传·曹刿论战》)当立者乃公子扶苏也。(司马迁《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范仲淹《岳阳楼记》)只要熟记一些标志性的关键词,再加上句子上下文意思的揣摩,就能较准确地作出判断。

2.被动句

被动句的主语不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发出者,而是行为的接受者。现代汉语中的被动句,一般要用介词“被”表示被动。文言中也有被动句,只是所借助的介词除了“被”之外,还有其他一些介词,像“为”、“为……所……”、“于”、“见”等。例如,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宴》)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

3.变序句

在文言中,有些词或短语作句子成分时,语序与现代汉语中相应句式不同,因此,我们的学生在学习文言文时要先掌握现代汉语的句式,再找出现代汉语与文言之间语序的区别,哪些基本不变,哪些需要有较大变动。即使有变动的地方,也是有规律可循,主要体现在这几个方面:宾语前置、定语后置、介宾短语后置。

4.省略句

现代汉语和文言最常见的省略现象都是省略主语,省略主语的条件,两者也大致相同,常在自述或对话中省略,有承前省、蒙后省。因此,学好现代汉语省略句,理应能掌握文言文的省略句,两者一脉相承的关系尤为突出。

总而言之,文言和现代汉语虽然差别很大,却有着剪不断的千丝万缕的关系。两者异流同源,不管怎样发展变化,现代汉语总不能不保留一些幼儿时期的面貌,因而同文言不可避免会有诸多的相似之点。(主要表现在词汇和语法方面)因此,我们的中学生要学好文言文,必须要认真学习和研究现代汉语的特点,尽早走出“文言和现代汉语截然对立”的误区,努力将现代汉语中鲜活的生命力融入文言。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用文言这把“钥匙”去打开我们祖先遗留下来的文献宝库。重视文言,学好文言,方能继承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

参考文献

1.杨学淦.《汉语特点和文言文教学》

2.黄蓉蓉.《现代汉语词类活用摭谈》

3.屈加亮.《“化平实为生动”的追求——浅谈现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

4.《胡适口述自传》.汉译本

5.《吕叔湘语文论集》

6.张志公.《汉语辞章学·语汇论(中)》

7.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科书(试用本).《阅读和写作》第二册.人民教育出版社

8.张书行.《文言与白话》 ■

猜你喜欢

联系文言现代汉语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摭谈闻一多的文言诗
文言断句判断法
文言实词50例
文言实词推断法
评《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现代汉语中词汇性的性范畴
北大版《现代汉语》增订本)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