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数学课堂提问

2009-06-13薛有文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两圆衬衣降价

薛有文

一、以问引趣,激发学生的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发现的先导”。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要提一些新颖、富有吸引力同时又要与学生现有知识紧密相连又暂时无法解答的问题,创设诱人的学习情境。如某商场平均每天可售出20件名牌衬衣,每件衬衣盈利40元,后来商场决定采取适当的降价措施。发现如果每件衬衣降价1元,平均每天可多售出2件。若要使商场平场每天的盈利最多,请你为商场设计降价方案。教师设置悬念:“该商店要想获得最大利润,应降低多少钱呢?”这时学生兴趣盎然,都来琢磨和研究这个问题,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

二、用精彩生动的提问语言,寻求解题新途径

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句话就很好地说明,教师上课要创设条件,使学生处于“愤悱”的境地。要想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教师就必须在语言上下工夫。教师的语言必须形象、生动,鼓励学生回答时的语言必须有幽默的解释,紧迫的点拨,使抽象变具体、形象,乏味变有趣。

三、用巧妙的提问过渡,突破难点

每位教师在讲授新知识前,都是用旧知识作牵引、过渡的,以旧引新,以旧促新,促使学生积极参加数学双边活动,从而突破难点,以达到顺利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如:本人在讲授新课“不在同一直线的三点确定一个圆”教师先提问:

1.过一点可画多少个圆?为什么?

2.过两点可画多少个圆?这些圆心有何特点?为什么?这些问题一一解决后,教师可不失时机地进一步问。

3.这样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A、B、C画圆,这样的圆要经过A、B两点,圆心在哪里?这样的圆又要过B、C,圆心在哪里?若同时过A、B、C,圆心又在哪里呢?

4.这样的圆可以画多少个呢?

像这样的教师提问,学生动手、动脑把自己作为研究者,步步深入,将已有的知识、思维方法迁移到新知识中去,这样生学得轻松、记得牢。教师教得也不费力。

四、以问检验,及时反馈

检查学生对数学定义概念、定理的掌握不好会导致机械记忆。如在讲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时,我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

1.若两圆相切,则它们的圆心距与半径有何关系呢?

2.若两圆的圆心距大于两圆半径之差而小于两半径之和时,这两圆又是何种关系呢?这样的提问,学生感到新鲜,不乏味,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教师从不同角度提问学生,使学生有新鲜感,常会收到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 ■

猜你喜欢

两圆衬衣降价
不降价,不促销,业务员仅3人,他们一年却能卖出虾苗50多个亿
“两圆一线”巧算等腰三角形
神奇衬衣
2019第一波饲料降价启示录
一个两圆相交的基本结论的应用
含有两圆相交结构的问题初探
一道两圆相切问题的探究
衬衣男vsT恤衫
玉米降价与结构调整
解开偶像的衬衣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