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多媒体促进语言积累策略探析

2009-06-13吴小蓉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徐文长荷叶课件

吴小蓉

多媒体辅助教学已越来越多地走进语文课堂,给教学带来了勃勃生气。但是课后一调查,发现学生对课文的语言文字,对经典语言的积累却印象肤浅。那么,如何正确使用多媒体,使得现代教育技术更有利于学生语言的积累?

一、于“现象”中反思“问题”——课堂多媒体使用缺憾探析

(一)“满堂欣赏”——多媒体喧宾夺主

镜头回放:上《荷叶圆圆》课伊始,在音乐声中,老师给学生播放了一幅幅美不胜收的荷叶图,学生们津津有味地看着,不时发出“哇、哇”的赞叹声。紧接着,老师又播放了小水珠躺在荷叶上,小蜻蜓停在荷叶上等动画,学生们一个个看得入了迷。至此,时间已经过去十分钟,学生与老师还没有开始接触文本……

反刍思索:这似乎更像是一堂美术欣赏课,老师竭力用形象的图画或动画来替代文本,学生失去了触摸语言、积累语言的宝贵时间。

(二)“支招无望”——多媒体解疑不利

镜头回放:课堂上,孩子们正投入地学习《回声》一课(人教版),学到青蛙妈妈演示讲解回声原理的时候,老师播放动画,让学生观看青蛙妈妈捡起石子扔向河里的情景。正当一切都在老师掌控中一步步进行中时,有一位孩子把手举得高高的,起立问:“老师,激和荡是什么意思?”其他学生一听,纷纷点头,充满渴求地望向老师,老师一听,糟糕,备课时没将这一点做成课件。于是,老师虚晃一招:“这个问题,我们下课之后再讨论,现在我们来分角色读课文。”学生们一个个大失所望,学习情绪明显低落。

反刍思索:“激”与“荡”意思相近,但是在具体的语境中的应用又是有细微区别的。这是教学的难点,可备课时,教师却把精力花费在制作青蛙妈妈向河中扔石子的动画上。上课时,学生提出这一问题,直逼语言文字的精确运用上,可老师却显得束手无策。显然,当学生的生活积累出现空白可能影响到学生语言发展时,教师应当为学生补足这样的空白,扫清语言发展的障碍。

(三)“画蛇添足”——多媒体课堂泛滥

镜头回放:课堂上,师生都为曹冲的智慧而赞叹,都为他小小年纪能想出妙计而叫绝。

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老师这里还有《曹冲称象》的一段录像呢?你们想看吗?

生:想。

教师花了大约十分钟时间为学生播放这段录像。录像播放完毕,课也结束了。

反刍思索:借助影视画面的阅读课,最多只能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写什么”的理解,而对于“怎么写”则极少触及。尤其是对更基本、更重要的“用什么写”的探究和把握以及对经典语言的积累更是不足。

二、于“经典”中追寻“良方”——利用多媒体促进语言积累的策略盘点

难道多媒体的运用在语文课堂上只能是喧宾夺主、释疑不利、画蛇添足的吗?我们仍以前面三个“问题”为例,透过三位高明教师利用多媒体促进学生语言积累的手法,盘点方法策略。

(一)激发兴趣,促进积累

经典再现:同样,一位老师在上《荷叶圆圆》这一课。

课伊始,老师请学生背诵古诗《小池》。

教师用课件出示荷叶图。

师:你们背得多好听哪。(指着课件)你们看,这就是荷叶。看老师板书:荷叶。[边板书边讲解:荷叶是植物,所以上面是草字头,下面是何馨恬(班级中一位女孩子的姓名)的何。]

学生齐读:荷叶。

师:你们看(配乐演示荷叶图之后再出现文字课件):

“荷叶( )”

师:你看到的荷叶是怎么样的?谁来说说?

生:荷叶圆圆的,就像小朋友的脸蛋。

生:荷叶圆圆的,真美啊!

生:荷叶碧绿碧绿的,像一把伞。

品味小结:多媒体的恰当使用激起学生学习文本的兴趣。语文课是语言实践课,这一本质特征要求一切教学手段都必须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媒介为中心。借助任何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最后还都必须落实到课文的语言文字上去。否则,就是名副其实的喧宾夺主,本末倒置。课始,教师课件出示优美的荷叶图配上舒缓的音乐,给人以美的享受,当学生的兴趣浓浓之时,适时地教学“荷叶”的读音与字形。同时又恰当地让学生用“荷叶()”说话,储存在学生脑中的语言被及时激活,进一步促进了学生语言的积累。

(二)突破难点,深化积累

经典再现:一位老师也在教学《回声》,他是这样来突破“激”与“荡”两个字在字义上的理解难点的。只见老师利用课件演示平静的水面被石头猛烈撞击后激起水花时刹那间的情景,使学生感受“激”的含义,再观察因“激”而使水的波纹四处扩散的情景,让学生领会“荡”的意思。然后打出“投石击水”的情景,质疑“激”与“荡”的区别。学生在课件清晰的演示下,频频点头。

品味小结:语言离不开生活,低年级学生受年龄和阅历的限制,生活经验不足,以至于影响到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对语言的内化。《回声》一课中,“激”和“荡”的理解是难点,教师备课时清楚地意识到这一点,并为突破这一难点,制作了相应的课件。课上,由于学生在观察时伴随着积极的思考,深入的探索,不需要教师冗长的分析解说,只凭借课件动态鲜明的演示,就能自然地学习精美的语言文字,辨析近义词的微妙区别,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语感。

(三)扩展阅读,丰厚积累

经典再现:同样学习完《曹冲称象》。

师:小朋友们,曹冲化整为零的创意想法的确值得我们学习、敬佩。我们古代像曹冲这样会动脑筋想办法的小朋友还有很多,老师今天就给大家又带来了一位。他就是少年徐文长。

教师播放文字课件《少年徐文长》。

学生阅读完毕。

师:像曹冲、徐文长这样的人,你想用什么词来形容他们吗?

生:聪明智慧。

师:还有吗?

(学生陷入思考,一下子想不出更多的词语来形容。)

教师又点击课件,出现:

(聪明伶俐 兰质蕙心 慧心巧思 足智多谋)

师:一下子想不出来没关系,看老师为你们准备的词语,一起来读读,记住他们。

(学生一起朗读积累。)

品味小结:学生的语言是否丰富与其阅读量密切相关,从课本中、从课外书中学生都可以吸收大量词汇,丰富自己的语言。但许多学生在课外并不爱看书,即使看也是囫囵吞枣,效率不高。要调动学生主动积累语言的积极性,逐渐养成积累语言的习惯,课堂上老师的引导就更加重要。经典回放中教师在教完《曹冲称象》这篇课文后精选与课文主旨相关的《少年徐文长》让学生阅读,通过补充阅读,学生对有创意地思考问题有更深的体会,教师又有目的地让学生进行有关“聪明”的词语积累,使之逐渐内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 ■

猜你喜欢

徐文长荷叶课件
徐文长做客
荷叶像什么
荷叶圆圆
用Lingo编写Director课件屏幕自适应播放器
踏踢万岁
从“广用”到“省用”——谈音乐教学中课件使用的“度”
荷叶伞
提高高中数学多媒体课件质量的几点思考
小蚂蚁喜欢躺在荷叶上
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的取与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