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节信息技术课为何都没完成教学任务?

2009-06-13赵志红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钢笔桂花工具

赵志红

2009年6月2日上午,阳泉市教研室组织的信息技术学科“同课异构”活动在外国语学校举行,由许桂花老师(外国语学校)和史华明老师(玉泉中学)主讲。课题是:初识路径——钢笔工具。市教研室信息技术教研员和其他各学校的信息技术教师观摩了此次活动,并进行了交流研讨。史华明老师采用探究教学的方法,并利用互联网的强大功能让学生亲自去搜索,在实践的过程中探索钢笔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适当适时地进行讲解。许桂花老师采用实例教学的方法。通过让学生学做教师讲的例子初步掌握钢笔工具的简单应用。两节课采用了不同的方式进行讲授,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但值得遗憾的是教学任务都没有完成。分析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所选课题偏难

钢笔工具是Photoshop工具箱中功能非常强大的一个工具,如果学会了钢笔工具再配上超级的创意,你就可以做出非常好的广告作品或手绘图。它同时也是最难用的一个工具,一般初学者不敢涉及。由于本学期信息技术选修课没有教材,所以在《多媒体技术应用》这个模块中。Photoshop到底该讲到什么程度,学生应达到什么水平,教师很难把握。于是在这次讲课中,就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进度选择了这节知识难度很大的课题。教学任务没有完成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讲课方式各有千秋,但练习任务与学生实际有些脱节

史华明老师在讲解路径概念时让学生利用互联网查找有关路径的信息,并让学生将找到的结果写在任务单上,相互交流之后,再由教师总结路径概念和钢笔与路径的关系。教师对钢笔工具的基本用法稍做点拨后,给学生布置了练习任务,整节课学生都在探究中学习钢笔工具的使用,能力强的学生能做出练习中的80%,能力稍差的学生连30%都难完成。至于任务单中的“问题反馈”“能力提升”“实际应用”就更没有时间了。史老师的探究教学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学生始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指导者,但在选择练习内容时应根据学生实际降低难度或适当地讲解辅导。许桂花老师采用实例教学的方法。教师提供了5个练习素材(有李宁标志、麦当劳标志、花朵、音符等),演示了用钢笔工具绘制麦当劳与李宁标志的过程,让学生学做教师讲的例子初步掌握钢笔工具的简单应用。下课时有一半同学能够按照教师步骤把原例子做出来,而花瓣、音符的制作教师没有时间讲解,更没有时间来完成。学生初次接触钢笔工具,路径、锚点、曲率等都是新概念,即使是照搬例子,操作起来也有很大困难。所以在备课时应立足学生实际,选择与学生水平相当的练习,这样学生才能学得有信心,有成就感。

在平时的教学中,许桂花老师的做法我们用得要多一些,基本上是先讲明本节课的目的、要求,然后老师示范,学生跟着来做。这样教出来的学生能照猫画虎,但自己的创新很少。我们这门课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但有创造必须得把基本知识方法掌握了,否则学生空有想法做不出来。在Photoshop中要实现用钢笔工具得心应手地绘制一幅图大概得用多少节课来完成?我们其他的教学任务如何来完成?不能按学生的要求来进行相应的教学,学生肯定动力不足,这种做法也不符合中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年龄特征,极易导致学生厌倦心理,创造性学习也就成了空谈。我们课堂上教得往往是学生不想学或已经会了的,学生急于知道的又大部分是没时间教或不考的。所以我们的教学就陷入了很尴尬的境地。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让学生又爱又恨的课程,爱的是它丰富多彩的内容,恨的是上课时不能自由“闲逛”。要让学生真正爱上我们的信息技术课,就要在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热情上狠下工夫。这对我们每位信息技术教师来说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

猜你喜欢

钢笔桂花工具
桂花
三支钢笔
做桂花糕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我的钢笔
桂花蒸
准备工具:步骤:
打桂花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