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思维导图在地理教学设计中的应用

2009-06-13付小英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导图教学内容教材

付小英

摘 要:思维导图提供一个有效的工具,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开启人类大脑的无限潜能,

充分运用左右脑的机能,协助人们在科学与艺术、逻辑与想象之间平衡发展。为此,希望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做计划、写总结,以期优化地理生学习地理知识过程和优化地理教学效果。

关键词:思维导图 地理 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思维导图,也称为心智图。20世纪70年代初,英国学者托尼·巴赞在研究人类学习的本质的过程中,发现协同运用人类学习过程中的各种思维技巧,基于对大脑的模拟,强调用大脑本身的思考方式来思考,让大脑处于积极和不断创造的状态。从一个中心开始发散,使用颜色、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遵循一套简单、基本、自然、易被大脑接受的规则。整个画面就像一个人大脑的结构图,分布着许多“沟”与“回”,突出了思维内容的重心和层次,强化了联想的功能。使用思维导图,可以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为此,希望借助思维导图工具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做计划、写总结,以期优化地理生学习地理知识过程和优化地理教学效果。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与一般教学方法的不同之处在于,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选择性,不是任何一种教学内容都适合于思维导图教学。依据思维导图特点及思维导图教学目标,它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以下3点:

1.结合教材的策略

目前高中地理教材中的教学内容和基本教学目标都是基本统一的,教师必须完成这些教学任务。因此,教师在进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教学的时候,不能脱离教材,教学活动一定要按照教材规定的教学任务来进行,结合现行的高中地理教材进行选题是基本策略。在遵循这个策略的时候,要注意不能仅参照教材,教师可以在不违背教学目的的情况下,增加一些与课本教学内容有关的且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学习活动。

2.结合学生实际的策略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在进行教学过程设计时要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征、思维特点、兴趣爱好等。在本文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中的学生主要是指高中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年龄段在16~18周岁,正处在青春期。这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是:好奇心和求知欲都较强,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就要选择那些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内容。

3.开放性的策略

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思维导图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在思维可培养性和思维培养途径中,已经阐述了只有恰当地选择教学内容,才能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有些教学内容适用于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有些内容不适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因此,在教学设计过程中,要选择那些开放性的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内容作为教学内容。

三、思维导图引入高中地理教学模式的构建

1.“启发——探究——合作”模式的方法与步骤

根据对目前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的分析和在中学地理教学中进行实验研究的实践,本文研究者认为,运用思维导图实施教学的“启发——探究——合作”模式应用方法与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分析教学目标,准备备课笔记;(2)创设问题情境,启发引导学生学习;(3)明确问题,学生自主绘制思维导图;(4)小组合作学习,共绘思维导图,形成集体的结晶;(5)及时归纳总结,适时问题拓展。

2.“启发——探究——合作”模式在教学实践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1)容易忽视对教学目标的准备分析和定位

在“启发——探究——合作”模式中,因为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过程,因此执行时容易忽视对教学目标的分析,从而造成对“当前所学知识”的迷失。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应围绕教学目标展开,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有意义建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在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基础上选出当前所学知识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基本过程作为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然后再围绕这个主题进行有意义建构。

(2)容易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

教师在“启发——探究——合作”模式中起组织者和主导者的作用,在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不能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否则学生的学习将有可能成为没有目标的盲目探索,讨论交流将成为不着边际的漫谈,花费很多时间却事倍功半。

因此教师在运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适时引导,启发。

四、思维导图在中学地理教学中应用的反思

1.思维导图应用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

教师教学设计环节中,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将本节课内容的进行有效地整理,而使本节的教学流程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难点内容清晰可见。从而使教师如的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便于教师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的节奏和突破教学重难点内容的策略。同时教师如果把第一节的思维导图整合在一起就会构成整章的思维导图,分章思维导图整合在一从而就会构成整册教材的思维导图,从而真正实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整体上把握教内容,完善知识体系。

2.独立完成与小组协作的选择

在地理的教学实践中,既有通过小组协作绘制思维导图,也有学生独立完成思维导图,两种方式有着不同的特点。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在独立绘制思维导图的时候表现很好,在小组活动中却并不积极,有些学生小组活动时较为踊跃,却不愿单独展示自己的作品,反映出学生不同的特质。在教学过程中,要灵活利用这两种不同的方式,有效帮助三维目标的实现。

3.思维导图对地理学习的长时性影响

思维导图是知识表征的工具,是一种使放射性思维具体化的方法。思维导图具有的长时性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绘制思维导图贵在坚持。对思维方式的改进在较短的时间内并不能有效地体现,只有坚持不懈,将思维导图理念运用于教学活动中去,才能真正实现思维导图优化教学的目的。另一方面,思维导图对地理的思维、认知习惯等有长期地、广泛地影响。一旦掌握了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和理念,你就会在以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受其影响,逐步形成全新的思维方式。只有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才能发挥思维导图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年

2.(英)托尼·巴赞.思维导图[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

3.托尼·巴赞.思维导图:放射性思维[M].北京:作家出版社,1991

4.杜慧平,何琳,侯汉清.一种新型知识组织系统——思维导图可视化词典[J].图书馆杂志.2006.(12) ■

猜你喜欢

导图教学内容教材
烃思维导图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挖掘数学教学内容所固有的美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