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综述

2009-06-13蔡先锋

新课程·下旬 2009年12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设置教材

蔡先锋

摘 要:对在1996年至2008年发表在中国体育核心期刊中的有关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方面的研究资料进行了综述,并试提出一定的建设性的构想和展望。

关键字:普通高校 公共体育 课程设置 综述

一、问题的提出

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新时期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形势及教育部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高校公共体育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而对于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方面的研究比较的零散,不成系统。因此,对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综述系统的探析,有利于我们能够更加系统、更加全面地认识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有助于推动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改革向纵深推进。

二、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研究现状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设置方面的研究

(1)根据朱善维的研究,他认为:“学校体育课程内容设置的现状是:一、是一半以上的学生选择的理论课内容都是与自身锻炼有关的体育理论知识与卫生保健知识。二、是学校最受男、女生欢迎的体育项目是球类、健美、游泳,但是不同性别的人,对体育课要求有一定差距”。

(2)以戴艳为代表的,她认为:“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的内容设置应该分为二个方面,第一为:①体育文化理论体系的系统讲授。②体育教学的实践内容。”这种内容设置简单地将体育课程的设置分为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

(3)朱祖沛认为:“体育课程设置应根据学校体育的根木目标和现代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求,结合各校体育实情,考虑广大学生的迫切需要。”此课程设置具有很大的可行性。

综上所述,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内容设置不仅应具备科学性的要求,而且应该具备可行性原则要求。应该说主要体现了以下三点的内容设置研究要求:

a.体育课教材的内容应该灵活化、重点化及供学生选择得自由化,给学生以具体的锻炼方法和手段,适当调整理论教材的时数与比重,加大教材的选择性和知识容量,各校可根据具体情况自编教材,以增加教材的多样性、实用性在体育学习与锻炼中,为终身进行体育锻炼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b.确定的运动项目,要难度不太大,易于开展,人人或少数人即可进行,能延续到社会适合成人的、对终身增强体质实用性的运动项目,如:球类、游泳、健美、武术、艺术体操等有条件的学校可在入学三、四年级开设体育选项课。

c.改进体育理论的教学方法等教育正常传递性教学逐步向研讨和发现性转变,这有助于克服传统教育的弊端,形成以满足学生的需求为主体内容的学校体育理论知识体系。他的内容设置具有一定指导作用,但太过于理想化在实际操作中有一定的难度。

三、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

1.张耀光认为:“高校体育课程设置中主要存在三点不足的地方。(1)体育保健知识和健康理念未得到应有的重视。(2)选课制度缺乏灵活性。(3)课程时间短。”

2.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结构体系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和现代大学生的需求,不能满足学生当前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戴艳认为:问题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a.课程设置的体育教学的内容以传授技能和提高体能为主。b.课程设置的形式单一,片面突出教师的主导作用。c.课程设置的课程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有效性。”

3.林立认为:“当前公共体育课程设置存在的最大误区:一是盲目性。二是只重形式的改革。没有把社会需要和学科内在性质和谐地结合起来,片面强调学生兴趣。”

综合上述的这三种观点:他们都具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共同点就是,现在的公共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灵活性和适应性还不够。不能够因材施教适应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考虑区域特点、学校特色及学生需要、盲目跟风、认为多开设几种类型课或多设置一些项目就是体现“素质教育”“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导致课程结构定位不清晰。应该建立“以人为本,发展个性,培养体育能力,增强体育意识,注重体育健身,培养锻炼习惯”为中心的全新内容体系。

四、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的改革构想及其展望

1.丁素文认为:“体育课程设置应以大学生的健康保健实际需要为中心”。由于我国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绝大多数都是从学校校园走出去的,许多科学家、教授的健康保健知识十分贫乏。防疾病,保护健康。长期以来,学校体育在指导思想上侧重的是体育知识、技术、技能的传授,而忽略了健康保健知识的传授,脑力劳动者的工作特点是需要维持人脑长时间的紧张工作,满足正常水平的脑血糖和血氧供应,需要具备一颗强有力的心脏和健康的心脑血管系统,因此加强心脑血管系统的机能、提高心肺功能的教材应在选用时受到重视。

2.沈如玲认为:“(1)体育课程内容改革应从教材、教法两方面着手。(2)改革以运动技术和达标作为衡量体育成绩的做法,建立以增强体质为中心的成绩考核制度在体育课程评价中。”她的这种观点主要是想将体质、健康评价的方法和标准体育课教材,应从强调运动技术介绍转变到围绕,并且注意将体育过程评价与体育结果评价紧密结合起来,建立能为多数学生接受的个体。

3.林立等人认为:“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将辅修课程的设置面向市场。提高人才竞争力;以及将跨校精品课宜发挥学科优势。体现社会化”。他的这种观点首先是考虑开设两个专业的辅修课程。为社会培养综合型的“通才”。跨校选课的设想是受美国大学体育联合会竞技体育项目竞赛联合会的启示,以地理位置为界限,以学校规模相当、学术水平相近的若干高校组成高校选课系统,形成一种系统的共享的模式。这种课程设置的思想观点充分地体现了学校体育教育的社会化特点,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徐永生等人则认为:“体育课程的设置应该:(1)针对不同专业传授不同健身知识和锻炼方法。(2)降低动作技术难度,突出健身与娱乐的功能。(3)将时尚体育项目引进课堂,丰富体育健康教育课素材”。他提出的这三种课程设置的构想重点体现在健身与娱乐两个方面,他从健身与娱乐的角度给我们诠释了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基本构想理念。

参考文献

1.解晓悦等.对我国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思考[J].体育学刊.1998.4

2.林立等.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发展趋势探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第19卷第1期

3.沈如玲.加强高校体育课程建设[J].体育与科学.2005第4期

4.王志苏.普通高校体育课程设置的几个问题[J].体育与科学.1999第20卷

5.徐永生.高校公共体育健康教育课程创新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4.1第38卷 ■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设置教材
教材精读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教材精读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普通高校音乐教育教学改革探析
普通高校健美操教学改革探讨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