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语境缺失及文化因素对高职外语教学的影响及对策
2009-06-13赛凌霄
赛凌霄
摘要:大学英语是各高等院校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必修基础课,教学面覆盖所有的系科和专业。本文简要分析了制约我国高职英语教学与学习的两个负面因素,并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思考和对策。
关键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语境与语言习得中、西文化差异
0引言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高等职业教育正在经历一场脱胎换骨的课程教学改革,注重系统性、逻辑性和学术性的传统学科教育已不能适应现代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育部2000年发布的《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就明确提出了“以实用为主,以应用为目的”的高职英语教学原则,旨在培养学生日常和工作涉外交际能力,使学生所学的英语能得到实际应用。教学改革对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有了更高的要求,外语教学的重心从语法教学转移到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上,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将面临新的挑战。
1语言与影响外语学习的因素
《韦伯斯特新世界大词典》为language,语言这个词提供了如下的解释:语言,是言语交际的一种手段,一个意义附着其上的语音及语音组合系统,也指用于思想和情感的表达和交流的任何途径,如手势、符号等。语言是如何产生的呢々圣经有云:“太初有道”《新约约翰福音》,经文中的片段似乎暗示了语言的某种神秘起源,千百年来,对于语言的起源问题,人们有着诸多的推论和猜测,如拟声说、感叹说、劳动喊声说等等,但到目前为止,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语言是在具体的历史、社会和文化语境中演变来的,因而,文化和语境必然会对语言的习得产生一定的影响。
2语境对语言习得的影响
关于语言学习,20实际60年代的美国语言学家诺姆,乔姆斯基认为,人脑中先天存在一定的一定的“普遍语法知识”,人类大脑的神经系统在学习各种不同语言时,能作出相应的积极反应,语言获得过程实际上就是“普遍语法知识”想个体语法(即特定语言的语法)转化的过26乔姆斯基还提出了语言能力(competence)和语用能力(Derformance)的概念,认为人们掌握了构成某一语言所有话语基础代码的能力后,就能生出该语言无穷多的话语来“14这一理论对外语学习和教学的影响极其深远,既强调人类具有学会语言的天赋,又承认外部环境,即语境对语言运用和语言技能发展有影响。
学者阎赫允在他的《second language speech producing andoral influency》一文中对语境的定义是这样的:语言环境是指说话的时间、地点、对象等客观具体环境。沈玉林在他的《听障幼儿语言习得性质及相关教学问题》一文中指出一语言环境是促进语言生成与发展的外部分为,从内容上说它包括言语信息,言语刺激、言语交流对象、语言模仿对象等因素,从形式上讲它有自然的语言环境和创设的语言环境。语言和语境的上述及其它定义基本都涉及到语言使用的外部环境和语言自身的内部环境。从外部环境来讲,语言环境受历史、政治、经济、文化、思维习惯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在不同的社会和自然环境中必然是有差别的,因而不同环境、背景产生的语言也就又根本的不同。我们的母语,汉语与英语属于两个不同的语言体系,各自形成的语言环境也截然不同。如果在汉语的语境中去学习和使用英语是存在着一定的困难的,语境的缺失构成了影响高职英语教学的负面因素之一。
3文化差异对外语学习的负面影响
语言作为一定范围内,社会约定俗成的语音符号和书写符号,反映着使用该语言的地域特征、经济发展、风土人情、行为准则等,从一定程度上讲,语言是文化的产物和载体,不同的文化的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的差异导致了不同语言在语音、语法、词汇方面的差异,这些差异势必对语言的习得产生影响。
中国文化与英语国家文化的差异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文化地理的差异文化的形成受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特定的地理环境造就了特定的文化,特定的文化又产生了特定的表达交流方式,即语言。英国四面环海,英国人早期的生活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海,因此文化上呈现出典型的海洋文化特征,这一特征在英语的习语中被充分地体现出来。而中国传统文化起源于内陆地带,文化呈现大陆文化的特征,因此,对于同样的意义表达,两种语言选取的参照物便有了差异,如要说一个人很能喝酒,中文用“牛饮”,英文则用“drink like a fish(像鱼一样)”。
3.2社会风俗的差异“交际习俗是某种文化成员在特定的交际活动中共同遵守的准则”由于文化背景不同,社会风俗习惯也不尽相同。比如以守时为例:美国人常常看表:因为他们想准时上班、上课开会,甚至准时参加某些社交活动。而在中国,人们的守时观念没有美国人那么强,你参加社交活动时迟到半小时,还有着某些借口,也许他人不会太介意。
3.3思维角度的差异语言既是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思维的主要表现形式,不同文化之间思维方式不尽相同,语言表达也不相同。如,在英文书信中地址书写的顺序是从小到大,而中文书写顺序表述则是从大到小。因此,也能透射出中西文化差异的另一个侧面,西方文化中重视自我关注细节:而东方文化则惯常以小见大、关注人或事物的归属感即宏观状态。
文化差异在社会风俗乃至思维方式等多方面的体现,对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障碍。
4解决语境及文化差异负面影响的对策
4.1为了应对国内英语教学中是所面临的语境缺失问题,王初明教授曾指出,由于非母语环境缺少与外语表达方式匹配的真实语境,在外语理解、习得和使用过程中,母语语境知识介入补缺,进而激活与母语语境知识配套的母语表达方式,导致母语迁移,影响外语学习,这就是所谓的补缺。王初明教授认为,中国学生最理想的外语学习语境是有本族语者参加的会话练习。在直接语境中,学习者不但可以置身于真实的自然语境和情景语境中,还拥有交际双方所在的社群文化语境和更广阔的社会语境,并得到正面的正确的语言输入证据,及时获得本族语者对自己语言输出的检验和反馈。国内外相关实践研究结果证明,在国外环境中学习当地语言进步更快,语言运用更地道,且具有当地群体文化的明显痕迹。因此,创建一个尽最贴近自然的社会人文环境,让学生们自由地进行各类真实的交际活动,是高职学生获取英语社会文化信息最全面、最直接,交际目的最明确交际信息回馈最快交际效果最显著的途径之一。
4.2为了减少文化差异在我们的外语学习与教学中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培养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首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加强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适应性。“根据图式原理得出人们在理解新事物时,需要将新事物与背景知识联系起来,人们过去具有的知识和知识结构对其认知活动起决定作用。”因此,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要渗透文化教学,并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来延伸、发展新的知识。
其次,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和文化素质,关注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语言教学的目标要求是不仅掌握表象上的语言,更重要的是掌握与该语言发展存在密切相关的文化知识,增强学生对于该文化的认识理解以及培养学生运用该语言进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这就对外语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必须具备强烈的教学责任感和使命感,具有充沛的教学热情,具备扎实的知识技能外,还需要教师充分分析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做好全方位的教学准备(包括知识、能、备课、评价的准备)。因此,教师要不断地努力完善知识结构水平,提高自身文化修养和文化敏感性,注意在外语教学中进行英汉文化差异比较,渗透中外文化教育,使得学生从对不同的文化对比中不断提高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提高交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