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课堂教学中的有效互动
2009-06-13郝丽欣
郝丽欣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教学过程是师生双方对教学信息双向传递,选择处理、互动的过程,积极有效的互动是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课堂如果缺少了互动就缺失了课堂的生气,就缺乏了生命的灵动。然而,在目前的课堂教学中依然存在一些问题,有很多的课堂互动“只是形式上的,浅表层次,有的甚至是无效的。
真正有效的互动应该建立在学生产生互动需求的基础上,是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沟通和经验的提升。应该是在一定的组织形式下,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等各要素之间产生的一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体现学生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行为。学生在互动中不但获得知识与技能,而且在互动中不断生成智慧和人格,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课堂互动的有效性呢?
一、 关注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师生互动的主角
教学活动是师生双边活动,只有建立起师生间沟通的绿色通道,才能营造教与学之间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才能为师生互动创造条件。在教学中,教师对待学生要一视同仁,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学生的自尊心,把教师和学生看成平等意义上的“人”。真正树立师生平等观,多关心、多鼓励学生,与他们平等相处,使他们得以在民主、愉快、和谐的教学氛围中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都有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自由,教师要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允许和鼓励学生质疑,允许学生“插嘴”。及时鼓励表扬学生,哪怕只是一点点的进步,让他们感到教师的平易近人、亲切可信,从而乐于和教师交流,积极、主动、自觉地参与学习。
二、 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是有效互动的重要途径
合作交流是进行有效互动的重要途径。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合作交流的基础,致使交流合作活动浅尝辄止,没有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互动,实际效果往往不是教师所期望的那样,有时是低效的,甚至是无效的。要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就要注意以下几点:(1)首先要让学生明确小组活动的目的和任务,并且要有具体的分工;(2)小组活动前应有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有较深层次的认识,才能将自己的思维与同伴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进行比较、辨别;(3)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会与不同意见的学生进行对话,用什么方式既能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又能让别人听明白;(4)学会合作后的反思与调整,能不断检验自己学习成果的准确性,做到修正错误,反思想法。
三、 发挥教师的价值引领是有效互动的保证
教师即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是教师最明显、最直接、最富时代性的角色特征,是教师角色特征中的核心特征。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辅导者,各种能力和积极个性的培养者。把教学的重心放在如何促进学生“学”上,从而真正实现教是为了不教。由于学生的认识水平正处于发展阶段,生活阅历也并不丰富,所以,没有教师引领,就不能有高质量的互动,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就可能会丧失方向,成为信马由缰式的活动。在课堂教学中,要提高互动的有效性,就首先应处理好学生独特体验和教师适时引领提升的关系。新课程强调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但也不可忽视教师在课堂学习中的引领提升作用。教师在课堂上,不能将自己置身事外,要让自己既充当穿针引线的作用,又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引领的责任。当学生束手无策时应给予启发、引导,不要让学生自己等待,浪费宝贵的时间;当学生各执己见、争议不下时应给予正确的领导,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像流水一样舒展;当学生的想法出现偏差时应给予讲解,从而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当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时应及时进行鼓励和表扬,以激发其继续探讨的兴趣和热情。
四、 高超的提问艺术是激活学生思维、实现互动的关键
提问是师生传递信息的一种渠道,是引发学生思维的一种有效方式。教师的提问不能过于简单直观,也不能连珠炮似的提问让学生没有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通过艺术的提问,切中学生的要害,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生成新的问题。要让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会想问题,产生求知欲望,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同时还要让学生能够产生新的问题,并有勇气说出来。
提高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性,我们强调了课堂生成,但并不是完全否定教师的课前预设。前面所提的几个方面的前提必须是教师课前的充分准备,没有备课时的全面考虑与周密设计,就没有课堂上的有效引导与动态生成。因此,教师课前除了对教学内容、重点、难点、课程标准的准确把握外,一定要对学生的学情有充分了解,对教学环节有清晰而周密的思考,对辅助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用具有精心的选择。对课堂的突发事件有预见,教师不能只按自己的思路来预设,还要想想学生可能会产生的问题,尤其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是个性的、多元的。
新课程下的“理想课堂”应是开放的、生成的、互动的,教学活动是预设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统一体。我们每位教师,都要在教学中尊重学生的思考、尊重学生的感悟,及时调整、因势利导、加工整合,巧妙处理,唤醒每个学生沉睡的激情,创造一个思维飞跃,个性张扬的广阔课堂。
(巴彦县兴隆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