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探新教改中语文教师的教学语言

2009-06-13李亚玲

成才之路 2009年12期
关键词:教改教学语言语文

李亚玲

摘要:语文课中教学语言在教学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只有优化教学语言,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

关键词:语文;教改;教学语言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课堂语言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效果。因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大胆尝试,不断总结,优化自己的教学语言,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效果。

一、 语文教师首先要有平等的教学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关系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教师的语言再有魅力,如果以真理的掌握者自居,也不可能走近每个学生心里,让每个人从中收益。在课堂上,传统的做法是教师点名提问。可以改一改,说,“这个问题是你提出的,你自己点同学回答吧”。老师把点名权让给学生,能让学生感受平等对话的自由。同时唤起了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励他们自主地走进文本深处。同样,在学生已充分讨论,却无法得到满意答案时,教师不要用“不对”“坐下”来压制学生,当然也不要见死不救。教师应放下身段,以朋友般亲切的态度对学生说“我想给你们提个建议”。相信这既能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也会对学生起拨云见日的作用,使他们兴趣大增。

二、 语文教师要有真诚的语言

在学生已经预知了教师这节课要讲什么内容的情况下,有些教师上课伊始仍要问学生:想不想知道某个人(其实就是课文作者)的代表作。或者让大家选:“本单元6篇课文,我们最喜欢学哪一篇呀?”其实,学生早就知道这节课该学哪一篇了。学生只觉得无聊。我觉得,这就是欠真诚。我认为,真诚的语言应该是正视学生的已知。不要去忽悠学生。与其问学生想不想知道是什么作者的代表作,还不如真诚地希望大家喜欢。同样,在课文导读中,也不要处处为学生设置阅读障碍,把它当做高标准、严格要求的训练。真诚的教学语言,就要真诚地关心和爱护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其周到、热情、理性地提供阅读和学习上的便利。

三、 语文教师的语言要善于变化、幽默

从生物学上说:单调、重复是造成一个人疲劳,大脑皮层抑制的重要原因。在教学中,如果教师长时间只是用自己习惯的那种单一的表达方式去讲解提问,肯定学生会昏昏欲睡。针对这一点,我们应力求语言、语调、韵律和节奏上的变化,必要时辅以手势和表情。例如:

提问题时,就可以采用不同的语言“谁知道……”“哪位同学为大家说说……”“有谁可以告诉我……”等。此外,教师要善于用风趣、幽默的语言激发学生,使课堂充满和谐、愉悦的气氛。如果同学有抄袭的现象,怎么教育呢?课堂上笔者说了这么一段话:“同学们,昨天是星期天,上午我在郊外看到一行大雁正向南飞去。我看得入神,一不小心,跌入了路边的高粱地。”教室里顿时笑声一片。“老师,你在做梦吧。”“我们这哪来的大雁和高粱地。”“是吗?那明明是这次周记中同学写的。”全班人大笑说:“抄的。”毛病由他们自己指出,学生就会在笑声中受到教育,而不会使学生感觉困窘,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四、 教师语言要有激情,富有感染力

从审美角度来说,语文课就是培养学生对生活的丰富情感的课。语文教材中所选取的都是些文质兼美的典范之作。要想使这些作品的内容与学生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给学生以美的感染和熏陶,就必须借助教师的良好的语言表达功力。这一点在古诗的教学中表现得最为明显。诗歌是诗人生命的冲动,感情的倾诉。当外物和心灵撞击并产生火花时,就会产生千古绝唱。教师只有自己先全身心地投入,才能读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才能创设情境,教出效果。“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教师的朗读仿佛带学生跨越了时空,去感受这位爱国老人的赤诚和血泪。教师自己深刻体会到这种感情,并以声情并茂的语言去讲授,就会使学生在不知不觉间产生情感共鸣,心灵受到美的感染和熏陶,感情得到升华。

教师的语言是种技术、更是种艺术,曼妙、细腻、唯美、豪迈。但我更认为,在新课改下,优化教学语言的核心是以人为本,让学生感到课堂学习的快乐和自尊。这要求教师必须心中有爱——爱学生、爱祖国的语言文字,爱教育的科学和民主。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2]王相文.语文教材研究[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9.

(韶关铁路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教改教学语言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具体解决措施研究
如何为我们的教学语言插上飞翔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