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的尝试

2009-06-11

中小学校长 2009年5期
关键词:教研组共同体课题

薛 莲

教师教育科研不仅需要教师个人的专业反思所形成的内源力,也需要学校组织内部及外部客观的外驱力,防止教师形成“职业倦怠”和“审美疲劳”。如何使内外形成一种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合力呢?在长期的实践探索中,我们提出教育科研共同体这一理念,即校本研修共同体、课题研究共同体、家校沟通共同体等,通过教育与教学、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共生共荣的共同体,引领和推动教师的专业成长。

一、校本研修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的基石

学校中的教师以研究者的身份出现在教学情境中,以研究者的眼光审视、分析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互相启发,沟通交流。如何让教师自发性的交流成为制度化的研修,形成校本研修共同体?我们做了一系列的尝试,并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1、以课例研究为主体的校本培训

(1)课例研究。课例研究是教师对真实的课堂教学过程所展开的合作性研究。我校在校本培训中充分利用各种课例的研究,如开展骨干教师展示课、青年教师比武课、课题研讨课、校内探讨课、兄弟学校交流课等。教师在对这些真实情境的课例进行共同研讨、评价和反思后,实实在在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我校特别强调要围绕学生学习的具体情况和教师的应对策略来进行研究。比如,对于学生上课时的困惑,教师是否能够及时领会?教师是否在无意识中以不恰当的做法遏制了学生学习、发展的欲望?

(2)教材培训。在福州地区只有我校一直坚持使用北师大版教材,在全体教师中开展教材培训就成为校本培训的重点,也是难点。学校多次派人到外地参与北师大版教材的培训,并让参与过培训的教师作为培训者来培训其他教师。同时我校还积极联系北师大出版社,申请给予我们教材使用“孤岛”学校教师以专业培训l。

2、以学科共同体为基础的教师专业成长

(1)师徒互动。师徒互动即师徒结对子,我校实行师徒双向选择,从而最大限度地满足每一位教师的需要。每位新手教师与一位同学科的骨干教师结对子,每位骨干教师与一位同学科的教研组长或者学科带头人结对子,由此形成一对一的紧密型共同体,互帮共进。师徒之间在日常教学中互相听课,课后互相评课,师傅传授经验,徒弟撰写反思。师徒之间在互动中共同成长。

(2)集体教研。一个教研组就是一个共同体。如何让教研组成为一个有效的共同体?教研组应有教学、科研和教师培训三个职能。在教研组活动中,我们主要在行政层面加强了管理,要求教研组每周活动要围绕课题开展研讨。

近年,我们采用课堂观察的方法开展课堂教学研究。我们主要强调团体观察,即由教研组成员或者课题组成员进行的有针对性的课堂观察。比如,我们发现青年教师的课堂评价语言存在较大的问题,就以“课堂评价的有效性”为主题进行观察。教研组成员或者课题组成员内部进行分工,有的观察教师的一言一行,有的观察学生的一言一行,并如实记录观察到情况。在课后听取教师说课以后,把记录下的情况进行集体研讨,每位参与课堂观察的教师写出自己的反思。

(3)跨学科交流。学校积极实践跨学科交流,实现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会贯通。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科综合化联系的基本理念要求各学科教师加强联系,增进了解,共同探讨相关问题。通过对各学科教材内容的共同分析研究,有机整合其他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利用、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形成。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实现了专业的增值。

3、分层培养

我校针对教师专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发展要求,进行分层培养,在校本培训f中形成不同层次的共同体。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小组。主要针对5年教龄以内的新教师,并分配专家型教师进行指导。

学科教师合作研讨小组。将同一学科的骨干教师与一部分较优秀的青年教师组合在一起,寻求新老两部分优秀教师的共同发展。

学科代表群。我校特级教师、小中高教师占了15%。将这部分教师组合在一起,是为了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强项,通过开放自己的课堂与走进青年教师的课堂,为其他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提供专业帮助,同时也达到促进自身的专业发展的目的。

教研组长、年级长联合群体。他们都是学校在全体教师中选拔上来的优秀人物,对于学校的教育教学的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的推动力

1学校主课题与学科子课题相得益彰

学校通过对自身具体情况的分析申请适合学校研究方向的主课题,各学科教师根据主课题,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由教研组长召集教研组成员讨论后提出子课题申请,并在主课题计划的引领下制定子课题计划。于是围绕着一个主题形成了一张课题研究的大网络。

2微型课题:激发教师研究热情

学校为了激发教师个体的研究积极性,特别提出一些适合一个或者几个教师承担的微型课题。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点选择适合自己研究的课题,志趣相同的教师也可以共同申请一个课题,共同研究,共同成长。这些课题非常小,非常具体,便于操作。

3课题扎根课堂:教学相长

顾泠沅先生说过“医生的真功夫在病床上,教师的真功夫在课堂上。”课题研究同样要扎根课堂,教师带着课题走入课堂,带着反思走出课堂。课题研究共同体成员也都是从课堂上获得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从课堂上获得进一步研究的线索,并把课题研究的成果最终用在课堂上。

三、家校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试金石

为创建家校共同体,我们连续多年开展“校园开放日”活动,不断探求活动功能转变的方式,即由传统的展示转变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日”或“反馈日”。这样的活动就是要为家校之间搭建一个零距离交流、对话的平台,让家长走进校园,了解学校的管理与发展趋势,让家长走进课堂,了解课堂教学和课改动向,让家长评价课堂教学。

我校还聘请相关学校或社区领导对活动效果进行阶段性的评估,从而为下一阶段家校合作活动的进行提供参考。我校家校合作联系和配合社区教育,其途径既新颖,又具体;既有娱乐性、又富有教育性。

四、区域教研共同体:教师专业成长大舞台

区域教研共同体是从区域层面出发,搭建平台,让拥有共同愿景的教师(学科专家、优秀教师、同辈教师)组成的学习团体。在这个团体中,教师尊重多元化的观点、充分利用各自优势、积极创造有机的、和谐的学习环境,通过思维碰撞,建构新知识,促进教师共同成长。它是建构和创生教师实践性知识的理想平台。

1、福建省内学校“手拉手”

构建区域内学科教研网络,实现教研资源共享。我校在省内有多家“手拉手”学校,我们与这些学校在各方面进行紧密的联系,定期就共同面临的问题展开研讨,拓展教师之间互动的空间,在多途径的互动中,发挥集体智慧,共谋解决问题的策略,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

2、国内校际交流

我校近年来积极推动国内小学的校际交流,将十几所知名小学纳入合作体系。比如,我们参与的六省六校学术联盟就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区域共同体。这个共同体赋予了我们太多的责任,也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交流平台。

3、国际中文教学研究

作为文化的交流,对外汉语教学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也扩大了我们的视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影响了我们的思维模式。

我校作为福建省对外交流窗口单位,曾多次派教师参与赴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的中文教学活动,主要是培养当地的华文教师。今年暑假我校还将迎接来自美国的十二名中学生,并派教师为他们上华文课。在国际环境下进行华文教学对我们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它不仅扩大了交流教师的视野,且有助于双方学校或单位的互相借鉴,共同进步。

我校的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是由多个不同层面,相互交叉的子共同体相互关联而成。一个成功的共同体应给成员以归属感。我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将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建构更加良好的体系,促进教师教育科研共同体的良性发展。

猜你喜欢

教研组共同体课题
爱的共同体
抗疫中彰显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Factors of Influencing Middle School Student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d Its Countermeasures
中部非洲共同体内部贸易占比下降至2%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一个充满活力的教研组
对教研组长的选拔与培养知识
浅议教研组功能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