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创新中的民生追求
2009-06-10殷玉静
殷玉静
究竟什么是民生新闻?主要观点有:民生新闻是“关注人民生计、关心市民生活的新闻”。民生新闻是“从群众日常生活中采制而来的新闻。内容上锁定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民生新闻是“以民本思想为基点,以平民视角和人文叙事手法关注和表现普通老百姓的生命、生存、生活、生计等内容的一种电视新闻表现形式”。从这些观点我们可以形成基本共识,即平民视角、平易叙述、平常内容。作为地市级电视台,如何把握好民生新闻民本理念,如何正确认识和报道好民生新闻,很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结合南阳电视台的栏目设置情况,探讨民生新闻如何更好地服务“民生”这一主题。
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化
“把节目办到老百姓的心坎上”,是近年来电视媒体的不懈追求。实践证明,凡是民生新闻节目做得好的,节目的收视率就高,节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就好。南阳电视台确定2008年为“民生服务年”,各中心(部室)都结合自身栏目的特点和工作实际,在内涵和形式上进行了改革,以增强栏目的可视性、贴近性。其中,定位在对发生在本地或与本地有关的重大、热点新闻事件做出深度报道的直播类谈话栏目《直播南阳》,要求每期话题都尽最大可能地挑选跟老百姓贴得更近的事。还有曾获河南省优秀栏目一等奖的《宛都播报》在原有关注都市百姓生活的基础上,又把镜头对准了农村老乡,增加了新闻故事板块,要求能打动人心,要求情节、细节、情感,也就是记者用镜头在讲故事,要求讲得声情并茂、讲得有血有肉。而对于一个地方台来说,以人为本、突出个性化是我们做活地域新闻的一种较好模式。
个性是地方台生存的依据和重要方略。地方台在大投入、大制作、大包装方面很难和中央及省台做正面交锋,要想赢得自己的一方天地,就必须客观地分析自己的状态,突出自己的风格,求得个性的张扬。南阳电视台第一个方言新闻节目《周末说事》作为《宛都播报》的周末板块节目于2008年6月上映。每周15分钟以乡情乡音说新闻,节目一经播出,就受到了观众的广泛好评。而走在了全省地方台自办涉农栏目前列的涉农栏目《乡村纪行》在报道形式上也再作探讨,报道切入点更细化了,更小了一些。就连技术服务类的报道也从讲好故事的角度去破题,从而使实用技术讲得更好看。
注重贴近性,加大引导性和服务性
民生新闻较好地体现了“三贴近”原则,这已在实践中有所证明。但是如何由“贴”而“进”,做进一步提升,积极帮助人们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告诉公众如何去应对社会问题,是我们在实践中经常遇到而且要处理好的一个问题。南阳是全国最大的辣椒生产基地。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70%以上。2008年秋,由于气候原因,南阳境内辣椒大面积发生病害。南阳电视台《乡村纪行》栏目记者及时邀请“专家库”里的“医生”到田间地头,就辣椒生产中的十几项重要环节对椒农进行面对面、手把手的现场指导,先后录制、播出了十多期节目,最大程度地使椒农们减少损失。
关注民生话题,要求通过对身边典型小事、典型细节的报道,倡导一种社会理智、社会观念、社会秩序、社会道德和社会风尚,以期推动全民共建社会规范体系。笔者认为。民生新闻要在贴近服务上下工夫。要把引导与服务统一起来。要提倡新闻记者不仅向公众展示事件、描述冲突,还要向公众解释事件为什么和哪里值得关注,并尽可能地提供建议、引导和帮助。
提高新闻品质和品位
真正的民生新闻是勇于肩负社会责任,通过解读国家相关“民生政策”,让党和政府的“政治话语”首先“民生化、通俗化、实用化”。要深入生活、观察生活,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报道内容,要以人文关怀的精神,以正面题材报道为主,展示社会的光明面,真正当好党和人民的“喉舌”。为宣传讴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成就,南阳电视台《新闻联播》栏目、《乡村纪行》栏目分别适时推出了《我这三十年》、《三十年印象》子栏目。通过主人公讲述在衣、食、住、行以及在农业生产模式上的变化,来展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实实在在的、翻天覆地的巨变。栏目一经播出,就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不少观众看了新闻之后,打电话或写信到南阳电视台毛遂自荐,表示也想通过荧屏说说自己的这三十年。
提高新闻的品质和品位,还应该在提高记者素质方面下工夫。2008年,南阳电视台先后两次组织了“民生新闻”大比武活动。规定时间,指定地点,限期交上作品。通过紧张的采访、制作、评比,有效地提高了记者的现场处置能力和水平。不仅如此,自2008年10月起,南阳电视台组织全台一线新闻采编记者轮流下乡驻村调研一周。感受体验农村生活,了解农民的需求,倾听他们的意见;并要求记者认真写好调研日志,写好心得体会。通过走访。与群众建立密切联系,了解他们当前最需要什么样的精神食粮,牢固树立为民服务的观念,从而较好地拓宽了南阳电视台的办台思路,使民生节目更深入人心、深入实际。
构建互动平台
民生新闻的民主价值取向,确立了从以传播者为中心向以受众为中心转变的全新理念,这种理念强调了让百姓说话,更加注重将话语权交给广大的观众,鼓励观众积极地参与到新闻传播过程中来,对社会事务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讨论,并最终形成公共意见,这是一些民生新闻栏目成功的秘诀。南阳电视台在年初确定要加大“民生服务”时,就要求民生节目在表现形式上尽量使记者和解说词退居到次要的位置,相反要大量运用同期声,通过生动的画面、鲜活的市井语言,使媒体与市民实现零距离的贴近。不仅如此,通过有效手段。吸引观众参与节目。设立有最上镜被访奖、魅力风采奖、最自然被访奖、明星潜力奖等。同时,还成立了热线部,做到24小时热线随时接听;并且迅速对热线进行把关和分类,争取在第一时间通过电话或荧屏做到件件有反馈。这种互动平台的建立,使普通民众的“话语权”得到了极大的提升,从而为节目赢得了坚实的群众基础,媒体也因此获得了更加丰富的新闻信息源、更高的节目收视率和忠诚度。
总之,笔者认为,研究民生问题,增强电视的服务功能和节目的服务意识,是强化电视职能的一个重要手段。未来的电视不仅是政府的喉舌,更是百姓的政策顾问、市场信息专家和咨询服务专家。
编校张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