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阴等

2009-06-10

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 2009年5期
关键词:翠色塞北故国

朱 弁

春阴

朱弁

关河迢递绕黄沙,惨惨阴风塞柳斜。

花带寒露无戏蝶,草连云暗有藏鸦。

诗穷莫写愁如海,酒薄难将梦到家。

绝域东风竟何事,只应催我鬓边华。

(选自《宋诗选注》)

苏幕遮·草

梅尧臣

露堤平,烟墅杳。乱碧萋萋,雨后江天晓。独有庾郎年最少。窣地春袍,嫩色宜相照。

接长亭,迷远道。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落尽梨花春又了。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

(选自《唐宋名家词选》)

诗词包

朱弁曾于宋高宗建炎元年(1127年)出使金国。因坚持正义,不受威逼利诱,被金人扣留北方达十五年之久。这首诗前两联描写塞北春天阴冷、萧瑟的景象,后两联抒发对南方故国的刻骨思念。

首联描写塞北春天黄沙蔽天,阴风惨暗,杨柳斜生的景象,这种景象给人带来的是一种荒凉凄惨的感觉。颔联把镜头拉近,让人看到。花朵带着寒冷的露珠,在阴风中颤抖,伸向天际的草滩,好像连接着昏暗低垂的云层;没有翩翩起舞的戏蝶,也没有婉转歌喉的啼鸟,就连那乌鸦也深深的埋藏在草丛之中。塞北的春天应该不至于如此的凄凉、阴惨。诗人之所以极力渲染塞北的春阴,是因为诗人心底里眷念的是南方故国“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的明媚春光和宜人春色。这字里行间暗含着一种对比。塞北的春天越阴冷凄凉,江南的春色就越明媚可爱,诗人把对南方故国的思念之情十分巧妙地寄寓在了对塞北“春阴”的描写之中。在这样的景物描写之后,诗的颈联便直抒胸臆,先说自己诗技已穷,无能力表达像海洋一样深广的悲怀。反映了诗人内心有着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的愁绪。后一句“酒薄难将梦到家”,“将”是“送”或“助”的意思。钱钟书先生说,这一句含有三层意思:①“要回故国除非在梦里”,②“可是又睡不着,要做梦除非喝醉了酒”。③“可是酒力又不够,一场春梦还没到家早已醉退人醒了”。这种曲折的笔法。将诗人欲回故国而又不能的愁怀刻写得十分“凄挚”深切。尾联也收结的无比巧妙。“东风”本应催开百花。而塞北的东风却只能使流落异邦的人徒增白发而已。“东风竟何事”是问,“催我鬓边华”是答,这一问一答,表现了诗人被拘日久,虽鬓生华发,但思念故国之情却与日俱增,诗的意蕴在这里越发显得丰满厚重了。

梅尧臣在文学上主张,“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这首《苏幕遮》词便是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范例。据宋吴曾《能改斋漫录》云:“梅圣俞(尧臣)在欧阳公(欧阳修)座,有以林逋《草词》‘金谷年年,乱生春色谁为主为美者。圣俞因别为《苏幕遮》一阕云云。欧公击节赏之。”

词的上片写遍地的绿草,浓郁的春色,簇拥着一个风度翩翩的少年。“露堤平,烟墅杳”,意思是洒满露水的绿草平崭崭地弥漫着大堤,远方田野的草屋,在如烟的绿草地里依稀可见。接着以“乱碧萋萋”四字,既写春草的茂盛。又表现其范围之广,放眼望去。只见到处是萋萋的绿草。“雨后江天晓”,“晓”,形容天空的开阔明亮。这里用特定的环境来点染春草的精神。雨后万物清新,春草当然更为嫩绿葱茂;开阔蔚蓝的江天,更加映衬出大地春草的蓬勃生机。就在满眼春色和盎然春意中,一位风度翩翩的少年向我们走来了。“独有庾郎年最少”,庾郎本指南朝的庾信,他得名很早。十五岁即侍梁朝东宫讲读。梅尧臣少时便才华出众,故在这里借庾郎以自喻。“窣地春袍”。“窣地”,犹言拂地。“春袍”即青袍,宋代官制,六、七品服绿袍,八、九品服青袍。这句的意思是穿起拂地的青色章服,踏上了仕途,尽显出一个英俊少年的春风得意之态。“嫩色宜相照”,指嫩绿的草色与青袍之色互相辉映。最为相宜。上片由草色写到自己的仕运,然后以“嫩色宜相照”五字关合,联想丰富,收放自如。

词的下片写在茫茫宦海中,到处潜伏着风险,表现出一种强烈的思归情绪。“接长亭,迷远道”。用李白《菩萨蛮》词“何处是归程?长亭接短亭”之意,意谓宦海之中,前程难卜啊!“堪怨王孙,不记归期早”,此句的出典是《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词人在这里用自怨自艾的口气表达了强烈的归思。“落尽梨花春又了”,化用李贺“曲水飘香去不归,梨花落尽成秋苑”的诗句,以自然界春色的匆匆归去,暗示自己仕途上的春天正在消逝。此即“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结尾两旬“满地残阳,翠色和烟老”,一片翠色就这样在残阳烟雾中老去。先前的迷人春色和盎然春意转瞬即逝。“老”字与上阕的“嫩”字相照应,于春草的由“嫩”变“老”中,寄寓了诗人伤惜春光倦于宦游的意怀。

——萧兴国

猜你喜欢

翠色塞北故国
夺得千峰翠色来——王玮的青瓷艺术
五台山佛光寺古松
从宋初笔记看江南士大夫的“故国情怀”——以《南唐近事》《江南别录》等为例
故国·青铜
五台山佛光寺古松
塞北月色美
故国·青铜
四天三夜 LAND CRUISER 200兰德酷路泽探塞北
故国(组诗)
塞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