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初探
2009-06-10杨镇炜
摘要:文章概述了质量控制的原理和方法,提出了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案,探讨了提高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其他措施。
关键词:建设项目;施工阶段;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TU7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8-0134-02
一、建设项目质量控制概述
(一)建筑工程质量及其控制
建筑工程质量主要是指建筑工程符合业主需要而具备的使用功能,这一概念强调的是建筑工程的实体质量,如基础是否坚固、主体结构是否安全以及通风、采光是否合理等。工程项目施工阶段是形成工程项目实体和最终产品质量的重要过程,施工质量控制必然是项目质量控制的最重要环节。由于构成最终工程产品质量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所以对项目施工质量控制,也必须按照该系统的进展阶段进行分解,它通常可分为:施工准备质量控制、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和竣工验收质量控制,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基本原理就是按照项目施工顺序,制定工程项目质量规划,运用PCDA循环等质量管理工具,以及相应工程项目监控手段,对项目施工准备质量、施工过程质量和竣工验收质量进行全过程、全面控制。
(二)质量控制的方法
PDCA循环是一种重要的质量控制方法,该循环划分为4个阶段,其基本内容为:第一阶段是计划阶段(即P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制定质量管理目标,活动计划和管理项目的具体实施措施;第二阶段是实施阶段(即D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按照第一阶段制定的计划措施,组织各方面的力量分头去认真贯彻执行;第三阶段是检查阶段(即C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将实施效果与预期目标对比,检查执行情况,看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并提出哪些做对了?哪些还没达到要求?哪些有效果?哪些还没有效果?再进一步找出问题;第四阶段是处理阶段(即A阶段),这阶段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对检查结果进行总结和处理。这阶段分两步,首先是总结经验、纳入标准,经过上一步检查以后,明确有效果的措施,通过修改相应的工作文件、工艺规程,以及各种质量管理的规章制度,把好的经验总结起来,把成绩巩固下来,防止问题发生;其次是把遗留问题,转入到下一个管理循环,为下一期计划提供数据资料和依据。
二、建设项目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方案
(一)机械设备的质量控制
1.设备进厂。要按设备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的清单逐一检查验收,关键性大型设备,一切随机的原始资料、自制设备的设计计算资料、图纸、测试记录、验收鉴定结论等应全部清点,整理归档。设备的安装要符合有关设备的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在安装过程中,要对每一个分项、分部工程和单位工程进行检查验收和质量评定。在设备安装检验合格后,必须进行试压和试运转,这是确保配套投产正常运转的重要环节。
2.机械设备的选择。机械设备的选择,应本着因地制宜,按照技术上先进、经济上合理、生产上适用、性能上可靠、适用上安全、操作和维修上方便等原则。机械设备的主要性能参数是选择机械设备的依据,要能满足施工需要和保证质量的要求。
3.合理使用机械设备。合理使用机械设备,正确进行操作,是保证项目施工质量的重要环节,应贯彻“人机固定”原则,实行定机、定人、定岗位责任的“三定”制度,操作人员必须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出现安全质量事故。
(二)材料构配件的质量控制
为杜绝不合格建材危害工程质量,要坚持材料准用制度,业主、承包商、政府质量监督机构和监督人员,材料检验、监测人员都应认真负责,严格把关,坚决堵死伪劣建材的销路,切实保证工程质量,所有工程用料、构配件均应符合相应的规范和质量标准,不合格材料不得进入现场。在施工过程中,现场各类材料应合理堆放、隔离、搬运和保管,以确保其适用性,保持施工过程中的材料标识,以确保对原物质质量状况的可追溯性。施工过程中的半成品、成品的防护工作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搞好半成品、成品的防护与管理,进行质量控制,将会大大减少施工故障,避免不必要的质量缺陷和经济损失,以及不必要的翻修,保证工程质量与施工生产的顺利进行。
(三)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1.严格遵守工艺规程,施工工艺和操作规程,是进行施工操作的依据和法规,是确保工序质量的前提,任何都必须严格执行,不得违规。
2.主动控制工序活动条件的质量,工序活动条件包括的内容较多,主要是指影响质量的五大因素:即施工操作者、材料、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方法和施工环境等。只要将这些因素切实有效地控制起来,使其处于被控制状态,确保工序投入品的质量,避免系统性因素变异发生,就能保证每道工序质量正常、稳定。
3.及时检验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工序活动效果是评价工序质量是否符合标准的尺度,为此,必须加强质量检验工作,对质量状况进行综合统计与分析,及时掌握质量动态。一旦发现质量问题,随即研究处理,自始至终使工序活动效果的质量满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
4.设置工序质量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工序质量而对重点部位、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加以严格控制,以便在一定时期内、一定条件下进行强化管理,使工序处于良好的控制状态。
(四)质量控制点的设置
质量控制点设置的原则是根据工程的重要程度,即质量特性值对整个工程质量的影响程度来决定。为此,在设置质量控制点时,首先要对施工的工程对象进行全面分析、比较,以明确质量控制点然后进一步分析所设置的质量控制点在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质量问题、或造成质量隐患的原因,针对隐患的原因,相应地提出对策措施予以预防,由此可见,设置质量控制点,是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的有力措施。质量控制点的涉及面较广,根据工程特点,视其重要性、复杂性、精确性、质量标准和要求,可能是结构复杂的某一工程项目,也可能是技术要求高、施工难度大的某一结构构件或分项、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影响质量关键的某一环节中的某一工序或若干工序。总之,无论是操作、材料、机械设备、施工顺序、技术参数、自然条件、工程环境等,均可作为质量控制点来设置,主要是视其对质量特征影响的大小及危害程度而定。选择了控制点,就要针对每个控制点进行控制措施的设计,主要步骤和内容如下:列出质量控制点明细表;设计控制点施工流程图;进行工序分析;找出主导因素;制定工序质量表,对各影响特性的主导因素规定出明确的控制范围和控制要求;编制保证质量的作业指导书;绘制计量网络图。该网路图明确标出各控制因素采用的计量仪器,编号、精度等,以便进行精确计量;质量控制点审核,可以由设计者的上一级领导进行审核,也可以由监理工程师参与审核。
三、提高施工阶段质量控制的其他措施
(一)健全内审员制度
内审和内审员是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不断完善的关键,在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内审能够发现质量管理体系运行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为管理评审提供输入,而内审则是由内审员完成的。因此,内审员素质和水平的高低,对于企业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和改进,以及体系的有效运行都有重要作用。所以,施工企业应重视内审和内审员的培训,内审工作应每年进行一次,覆盖每一个生产过程及每一个体系内部要素,每次内审都能发现一些问题和不足,因此也可以保障体系的持续改进和有效运行。因为施工过程复杂而漫长,所以内审员的数量应该有足够多,能覆盖施工过程的每一部分。
(二)强化目标管理
目标管理,是管理大师彼得·杜拉克提出并倡导的一种科学的优秀的管理模式。它是根据注重结果的思想,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提出组织在一定时期的总目标,然后由组织内各部门和员工根据总目标确定各自的分目标,并在获得适当资源配置和授权的前提下积极主动为各自的分目标而奋斗,从而使组织的总目标得以实现的一种管理模式。目标管理模式的优点非常显著:首先,它使组织的运作有了明确的方向,使每个人都明确了努力的目标;其次,它结合了人性管理的思想,促使权力下放,强调员工自我控制,可以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再次,它为业绩的检查反馈和效果评价提供了更为客观的基础。正如目标管理的创始人杜拉克指出的:凡是工作状况和成果直接地、严重地影响着组织的生存和繁荣发展的部门,目标管理都是必需的。
(三)建立量化考核制度
为达到工程项目的最终目标,必须推行目标管理,而建立行之有效的量化考核制度则是推行目标管理的重要保证。我们在实际工作中,应该根据合同内容,制定目标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其总体框架包括:年度工作目标的设置确定、日常考核、会议和集体活动考勤、年终考核、工作落实程度测评、内部民主测评、党组考评委综合评估、考核结果运用等八个环节。在考核评价上,既坚持以得分多少为依据,又注重业主满意度、质量监督机构的满意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
参考文献
[1]金华.工程施工质量问题分析与控制措施[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08,(12).
[2]王磊.浅谈工程项目施工的质量控制[J].正德学院学报,2008,(1).
[3]秦波.建筑工程施工的质量控制浅析[J].陕西建筑,2008,(11).
作者简介:杨镇炜(1975-),男,浙江浦江人,义乌市宏胜市政工程有限公司工程师,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