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资源型城市环境问题的几点思考

2009-06-10刘文华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8期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环境问题生态文明

摘要:目前,全国约有12%资源型城市处于衰退状态。资源枯竭、环境污染越来越成为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素。文章从黑龙江省东北部煤城鹤岗市面临的严峻形势出发,对煤炭资源型城市如何实现城市创新转型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环境问题;生态文明;可持续发展;城市创新转型

中图分类号:F0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8-0104-02

鹤岗市作为有近百年开采史的煤炭资源型城市,近几年经济增长态势非常迅猛,一些亿元以上的大项目纷纷落户我市,但经济增长仍然没有摆脱传统工业文明的发展方式。表现之一是资源开采方式粗放,表现之二是非科学的发展模式——线性发展模式。

严峻的环境形势对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将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首先,将直接影响制约城市经济的发展。“十一五”时期,我市GDP的指标全都超额完成,但能耗指标和环保的主要指标几乎都欠账,而且还有反弹。今后一个时期,随着大项目的不断引进,能源、水、土地和矿产资源的消耗量不断增加,资源的质量和存量越来越成为制约城市经济发展的瓶颈因素,资源紧缺问题将日益凸显。第一,煤炭资源处于衰减状态。按照目前的开采水平计算,剩余的煤炭资源也就只够开采五六十年,煤炭产量这些年来一直呈下降趋势;第二,土地供需矛盾日渐突出,一方面工业项目用地不得不占用耕地,另一方面造成了大量土地资源废弃无法利用,土地供需矛盾日益突出;第三,水资源紧张;第四,非煤矿产资源开采环保标准越来越高。

其次,严峻的环境形势直接威胁人口的健康。发展是硬道理,但单纯的GDP增长并不等于发展,发展的最终目的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就已经指出是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这里的“全面自由”宗旨之一无非是指享受较高的生活质量!而呼吸着污浊的空气,饮用着有毒的水,吃着被污染的食物,这显然违背人类发展的宗旨!

再次,严峻的环境形势直接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近百年的煤炭开采形成了大面积的沉陷区,沉陷区面积63.73平方公里,占煤田开采范围的70%。由此带来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近几年鹤岗市环境纠纷和上访案件呈上升态势,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环保问题正逐渐成为与教育、医疗和社会保障等相同的热点问题。

如何解决资源型城市的环境问题,我想应理解好以下几点:

一、关于思想观念的问题

改革开放30年来,一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是我们走入了误区,就是把发展等于单纯的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等于单纯的GDP增长。认为只要GDP增长了,人口、资源、环境、政治、文化等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就有了充足的物质条件,这就是“先污染、后治理”思路的由来。从目前看,不少西方发达国家的环境的确有了根本好转。原因无非有两个,一是发达国家是在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的时候环境开始好转,也就是说这个时期已经具备了治理污染的经济和科技实力。即使如此,生态和环境的恢复仍然经历了相当长的时间,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二是工业化发展到现在,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制定了环保高标准,促使本国高耗能工业向不发达国家转移,甚至把发展中国家作为倾倒各种废物的垃圾场。作为不发达国家的不发达地区,我们过早的消耗了资源,环境问题也提前到来。首先我们不具备解决环境问题的实力,我们也支付不起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益生产方式下的经济、政治、健康的代价!其次作为经济落后地区,我们处于产业链条调整的末端,落户我市的项目多是东部发达地区淘汰甚至被绿色壁垒的高耗能、高污染项目,我们的生态成本根本转移不出去。更为重要的是,我们没有理由向外转移,原因很简单,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和谐文化,从儒家的“天人和一”,到道家的“道法自然”,再到佛教的“众生平等”,无不闪耀着中华民族的生态智慧。其核心就是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平等统一。正是这种和谐文化使中华民族存留至今,不断传承。早在150多年前,马克思指出:“共产主义,作为完成了的自然主义,等于人道主义;而作为完成了的人道主义,等于自然主义。”显然,马克思为我们勾画的理想社会是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两大和谐”的生态文明社会,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的初级阶段,有责任和义务,更有可能克服资本主义传统工业文明的弊端,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引领者。

二、发展方式的问题

鹤岗市是座以煤炭工业为主体的工业城市,多年来我市的煤碳工业一直以煤炭的开采和销售原字号资源为主,全市洗选加工能力不足500万吨,导致60%以上的煤炭产品作为初级品或原燃料直接进入市场。年产1600万吨以上的开采量,使经济可采储量已呈逐年下降趋势。逐渐枯竭的资源决定了我市必须依托资源进行深加工,延长产业链。而煤电化项目都是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环境污染风险很高,是只要发展不要环境,还是谋求发展与环境双赢?显然在生态文明理念的指导下,我们只能选择后者,这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如何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的双赢,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呢?我们知道,环境友好型社会产生于循环型社会,循环型社会产生于循环经济,循环经济的核心就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从而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污染排放最小化,这种符合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经济发展模式,正在成为许多国家工业园区改造的方向。

鹤岗市作为我省东部煤电化的重要基地之一,煤电化工业园区正在筹划起步阶段。如何规划我市的煤电化工业园区,这是百年大计甚至是千年大计,我个人认为,应该按照循环经济原理,通过模拟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来设计工业园区的物流和能流,把一个企业产生的副产品或废物作为另一个企业的投入或原材料,实现物质闭路循环和能量多级利用,形成相互依存、类似自然生态系统食物链的工业生态系统,达到物质能量利用最大化和废物排放最小化的目的。把我市的工业园区真正的建设成为生态工业园区。从目前的发展看,完成好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应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要科学研究,统一规划。煤炭资源型城市发展循环经济需要理论和科研上的支持,对如何形成以煤炭为主的闭合式、复合的生态产业链条,企业之间上下游产品如何进行物质、能量的生态链接,各产业和产品的规模设计等方面缺乏有针对性的实效性研究,迫切需要有实践经验的专家进行科学设计和指导。同时,在科学研究的基础上,对生态工业园区的布局要有统一规划,要改变各区都建工业园区的格局,市政府对各区的招商引资项目要进行统一安排和部署,要按照生态产业链的关系来摆布引资项目的空间布局,同等条件下,在生态链条上的企业应优先入驻园区,避免由于各区条块分割导致的工业园区重复建设、上下游产品衔接在空间和规模上的不匹配,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发生,确保循环经济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从长远看,把消耗资源、有环境污染风险的大项目放到循环经济的链条中,既节约资源又符合环保理念,在项目环评审批时无疑会更加顺利。

二要政府引导,政策倾斜。每个成功的生态工业园区都离不开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政府不仅要加大园区的整体规划和硬件建设,而且应该积极研究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尽快出台《鹤岗市生态工业园区优惠政策和管理办法》,对于符合生态工业园区产业链条要求的企业,市政府应积极引导其入住园区,并在建设用地、财政、税收、融资渠道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虽然近几年国家不断加大循环经济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但在财税等方面的优惠政策范围还比较窄,比如对焦炉煤气、熄焦热能回收利用方面没有减免税政策,对煤矸石、粉煤灰、煤层气综合利用项目地方减免的税收,国家和省也没有给予地方财政转移支付,影响了企业和地方的积极性。企业发展循环经济项目在立项核准、用地审批、贷款融资等方面还没有得到特殊支持,贷款难等使一些焦化企业明知煤气点燃排空(点天灯)相当于大把地烧钱,却没有能力回收利用。

三、关于体制的问题

我市的环保部门自成立以来,为城乡的环境保护做了大量的工作,但总体上看环保执法不力,主要原因不在于基层环保部门,而在于管理体制上。表现之一是约束惩罚机制不健全。目前看,排污企业违法成本过低是一个关键症结所在。《环保法》对企业违法排污一次最多罚款是10万元,且每月只能罚一次,以一小型造纸厂为例,造纸厂购置治污设备,一吨纸的成本大约要多花150元左右;如不上设备,一个日产百吨的小型造纸厂,日均降低成本15000元,我们罚一次最多10万元,企业不到10天就赚回来了。美国专家指出:“对违法的行为进行严格的经济处罚,从违法之日起就要采取每日罚款。”要罚就罚个倾家荡产。加之环保部门对企业没有关停权,只能以罚代管,治标不治本。表现之二是相关部门职能交叉与权责不明。统一监管部门与分管部门之间、分管部门相互之间职能交叉、缺位、错位现象大量存在。致使有的地方甚至出现环保局长自己充当举报人写匿名信,向上级反映应该授权由他来解决问题的尴尬局面,所以修改《环境保护法》的呼声越来越高。“九龙治水”说的就是多头管理,巧合的是我们的水的确是九个部门都在管,水利部、建设部、国家发改委、国家环保总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卫生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结果是争利时各部门异常活跃,一旦出了问题往往互相指责,竭力推卸自己的责任,每个部门在制度上都有自己的优先权,会为自己的预算和政治权利而争斗,彼此协调的空间有限。而无论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环境问题都是综合问题,必须有综合管理机制,达到综合权能的统一。为此,基层的环保部门都希望能赋予其环保综合管理权,甚至有的提出垂直管理,这样既能确保环保部门权责对等,又可以加大对地方经济发展的监督力度,有效遏制环境污染的蔓延和发展,切实担负起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职责。

资源性城市的发展离不开资源,更需要一个可以赖以生存的良好环境,这些都是资源型城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只有从思想上彻底转变观念,才能改革不符合生态文明要求的管理体制,彻底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才能落到实处。

作者简介:刘文华(1966-),女,山东青岛人,鹤岗市委党校经济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资源型城市环境问题生态文明
基于DEA的资源型城市转型效率评价
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中环境行政执法问题研究
生态文明建设融入高职校园文化发展的思考
浅析露天煤矿开采环境问题及防治对策
适应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