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昆明情结
2009-06-10肖丽芬
肖丽芬
闲闲散散,
慢腾温吞,
甩大碗豆花米线,
胜利堂前斗蛐蛐,
翠湖边上喂海鸥,
世博园花草养眼睛,
吃喝玩乐叫享受,
闲游浪荡,游手好闲是逍遥,
懒人混日子的天堂。
我常用上面这段话向外地同学介绍我的家乡,这个中性得没有个性的城市——昆明。也许得用标准的昆明话将这段话念出,才能让人稍微闻到一丝丝昆明的味道。
说到味道,每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成都让我想起麻辣火锅和龙抄手钟水饺的味道;广州给我带来清香早茶和海鲜的味道;北京永远是浓浓酱香的烤鸭和甜蜜糖人的味道;上海则是浓郁奶香的卡布其诺和香草冰淇淋的味道。昆明应该属于什么味道?是鲜香爽口的鸡汤过桥米线的味道?还是晶莹微甜的米凉虾木瓜水的味道?想了很久,我始终无法找到一利,味道能完全彻底地代表昆明。
我曾经常用“慵懒”来形容昆明,因为她四季如春的气候让人对季节交替相对麻木,也因为昆明人慢热的性格,但这个形容词是否能完全概括昆明的特点,我想还有待分析。
昆明是一个可以让人分享的城市,分享她的阳光、气候、鲜花,或是蔬菜。一个城市的亲和力可以从她对待外地人的态度看出。北京人的自命清高和上海人的矫情是出了名的,同样,昆明人的与世无争也是出了名的。昆明人和谁都不争,什么都不争,任何一个外来人都可以轻松地融入其中。不嫉妒,不羡慕,不鄙视,不嫌弃,这就是昆明人。
小时侯写到昆明,总会用到这样一个形容词——“热情好客”,现在想想,这绝对是个错误。昆明不像少数民族聚集村落那样会热情豪放地请你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当然,也不会像某些都市人那样对你冷若冰霜。昆明人的待客热情度就像这里的年均气温一样——20℃——不冷不热。
刚从国外回来的朋友总抱怨说昆明人太过悠闲,她说纽约人就算在喝咖啡,手上也要拿着份报纸,因为他们头脑中“时间即金钱”的观念太过强烈。在我看来,昆明人也许什么都缺,惟一不缺的就是时间。
昆明人喜欢闲散,闲散多了也就成为了一种习惯。就算马上就要迟到,他们也可以很悠坦地在馆子里享受完最后一根米线;明知中午的时间少得可怜,他们也要跷起脚来小睡一会儿;他们会晒着暖暖的太阳,打一下午输赢不过几块钱的麻将;他们会花一下午的时间逛超市,最终两手空空;他们还特乐意干世界上最磨时间的事——拣干巴菌。
外地人总怀疑昆明是否一天有26个小时,因为这里的人的日子是磨着过的,这确实够奢侈。如果说“浪费时间就是谋财害命”,那昆明人几乎每天都在犯罪;如果说“时间就是金钱”,那昆明人确实有点“视金钱如粪土”的意思。
我不否认昆明与其他大城市间存在的差距,也不否认昆明人与其他城市的人存在的差距,但我始终深爱着这座城市,像一个少年恋上一位姑娘那样无法自拔。慢性子和慢节奏就像一块胎记那样印在我的身上,这是昆明母亲给我的礼物,我喜欢它并享受于其中。我想,安逸与闲散没什么不好,生活就该用来享受,日子要一天天地过,既要注重结果更要享受过程,不是吗?
(李璐摘自《东陆社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