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密的事
2009-06-10薛涌
薛 涌
前些天看到国内的一则新闻,说是湖北大学一个班展开“新政”,学生之间互相秘密盯梢。一位王姓班长,看名字像个男生,盯的对象是个不爱说话的女生。他在给这位女生留的“天使信条”中写道:“天冷了,现在你有点赖床了,早上要把闹钟调好。”他盯梢仔细到了如此程度,好像眼睛长到了人家女孩子的卧室里。
于是就想借此谈谈保密与告密。不管保密还是告密,首先涉及的就是“秘密”,这在中文里就那么一个词。即使有些别的词,比如“机密”等等,性质也都大同小异。在英文中,则有confidential和secret两个词。翻译成中文,都是“秘密”、“机密”等等。我冥思苦想半天,也想不出区别两者的译法。这也许是我浅陋,也许是我们的文化中没有对应的概念。
英文中的secret更接近于中文里的“秘密”,指的是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做的事情,强调的是对别人的戒备和不信任。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这个词经常有些负面的意味。很少有人喜欢和总是藏着许多秘密的人做朋友。有太多秘密,至少显得不够坦荡。confidential则相反,谈的是秘密,强调的却是信任。从词源上看,这个词和confident是对姊妹。大家知道,confident的意思就是信任、信心等等。confidential最常用的意思是秘密,其次的意义则是信任、亲密等等。这有些类似于我们儿时的“悄悄话”。你有事对朋友说,如果是confidential,自然是希望对方不要到处传。同时,这也说明你对对方的信任或和对方有能够分享隐私的亲密关系。
在美国的大学里,师生关系中有confidential这一层,就是在彼此信任的情况下互相接近并分享隐私。比如,你和老师的谈话,不应该传到别人的耳朵里面。老师给你的成绩,别的同学也不会知道,除非你自愿和他人分享。我这个教书匠有时甚至还会被学校告诫:学生的家长来问自己孩子的成绩和表现,你可不能什么都说,因为这涉及学生的confidential(即在互信中的隐私)的问题。这些规则,因为多是些常识,一般很少有人给你讲,乃至一些中国留学生刚到美国时会因此产生些误会。
我认识的一位学生,刚来时因为上课听不懂,向教授建议允许她上课可以录一下音,回去慢慢听。可是,当她到另外一个教授的课上录音时,却被那位教授马上制止,说他教书几十年,从来不容许任何人录音。他希望有个confidentiality的环境。后来她马上明白了:第一位允许他录音的教授,是个人对她授权,而且那是堂大课,只有老师一个人讲。第二位教授自己不习惯这种方式,而且他上的是个讨论课,说话的不是教授一个人,还有许多学生在座。他希望大学畅所欲言,你把录音机一摆,大家精神紧张,说话也就不那么痛快了。你要录,必须征求在场所有人的同意才行。
我们的大学,必须有这种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confidentiality。这也是学术和教育的基本条件。大家都应该信守一个规则:相处时不能破坏相互之间的confidentiality。谁要破坏7这一规则,就丧失了别人对你的信任,就没有人会当你的朋友或与你合作。在一个健康的社会中,告密的事情不是没有,但这应该是一个自我放逐的行为。
(岳梅摘自《新闻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