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重在积累
2009-06-10王凌霞
王凌霞
近几年的作文内容、倾向变幻多姿,不断创新。如全国卷2005年作文话题:“意料之外和情理之中”;2006年是寓言式材料作文:围绕乌鸦的行为,联系人生,写一篇作文;2007年则是漫画作文“跌了一脚”:2008年结合“汶川地震”,写人间之爱。但万变不离其宗,即“文章合为时而著”。这稳中求变的形式要求当代中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人生,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丰厚的知识储备和创造的灵性。欲成写作“才子”,厚积方可薄发。
那么积累什么?
1、积累有灵性的语言
作文语言最忌死板,要生动活泼,富有文采。语言优美是高考作文取得高分的关键因素。
积累过程中要注意积累整句,使人读起来感觉音节和谐,气势贯通,有一种整饬美、音韵美;积累那些巧用修辞的句子,这些句子富有情趣,形象具体,意义鲜明;积累那些描写生动的句子,让人感觉不落俗套,与众不同。如近年高考优秀作文精彩语段:
中华儿女,男儿们铁骨铮铮,女儿们柔情似水,地震何所惧!我们用爱编织成一道彩虹,把灾难中的人送往生的彼岸;我们用爱汇集一道天堂,为那些不幸的人们送行。我们的团结向世界诠释着我们的坚强。
这段文字,生动形象,音韵和谐,语调铿锵有力,这就是有文采。有文采往往可以使文章产生一种思辨的魅力。给读者艺术的享受,使文章具有内在的气势,引起读者的共鸣。
2、积累鲜活的素材
要想使文章有事可写,并且使读者看后有耳目一新之感,必须平时有意识地积累大量的、鲜活的写作素材,高考作文做到“有备而来”。
这些素材可以来自于课内,课本是学生们不容忽视的资源。它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有许多鲜活的材料可供作文时选用。如海伦·凯勒的事例可以表现坚强的人格;维纳斯的例子可以表现残缺之美;勾践灭吴的事例可以表现坚定的意志。近几年的优秀作文中就有一部分精彩素材来自于课本。例如:
①是谁使屈子行吟泽畔、面容憔悴?是什么使楚国兵挫地削、日趋于亡?——是楚怀王,是那份影响他对事物认知的亲疏情感。“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然也,正是这份对至亲宠臣的过分相信使楚怀王失去了国家,失去了生命。
②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佚丽”,其妻、妾、客人都一致认为他“美于徐公”。然而,当他见到徐公,“孰视之”,“又窥镜而自视”后,就不得不“自以为不如”甚至“远甚”了。
其次。可以从课外积累大量的素材。读书、看报、听广播、看电视等等都是获取信息、摄取素材的渠道。如近几年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辞,2008年南方雪灾、四川地震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事迹……
2003年的高考作文话题,使一部分考生感到无的放矢,找不到话题与社会生活的切入点。其实,可说的事很多,大到国际争端,小到邻里关系。可部分考生没有把这些东西储备起来。“库中无粮,何以充饥?”相反,一部分有“心”的考生面对2003年“感情的亲疏和认知之间的关系”这个有一定难度的话题,选用的事例很是精彩。由此可见,考场上美文佳作的产生源于储存在考生大脑中鲜活素材在这一时间的灵感展现。
3、积累深刻的思想
对社会、对生活、对人生是否有深刻的感受和思考以及认识水平的高低决定着文章的优劣。中学生学习任务重,人生阅历浅。深刻的思想及认识从何而来?关键是积累。只有经过别人思想的碰撞、激荡,自己的思想才能逐渐地深入。所以要经常抄录一些体现思想的句子。天长日久,这些句子积累得多了,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写出来的文章有生命,有思想,有灵魂。
厚积才能薄发,丰厚的积累可以使学生面对高考作文时觉得有底气,写出来的文章才大气,富有创意,有不断闪现的、令人耳目一新的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