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习是教学中的良好酵母

2009-06-10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09年5期
关键词:思考题邱少云全班学生

袁 赟

教与学始终是存在差距,一节课或一个单元甚至一个学期下来,教学双方往往感到力不从心,收效甚微,这就是所谓的“教学差”。成功的教学就是成功地缩小“教学差”。多年的实践证明,抓好预习也是不断缩小“教学差”的有效手段之一。

说明这个话题似乎还有些题外话需要加以说明。所谓抓好预习缩小“教学差”实际上就是何时实施课堂教学的问题,也就是说在课堂教学未正式实施前已学生字、词、句、课文大意、文章思路的一个度的把握,切入点的把握,只有当学生通过课前自身努力而又感到力不从心的时候开始课堂教学,这就是实施课堂教学的最佳时机。

预习课文实际上就是通过初读课文初步认识事物的“感知”过程。预习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动脑自学课文,并且提出自己学习中的一些疑难问题,变被动为主动的学习方法。

1、培养学生的预习的习惯。小学生对新感知对象(课文)容易激发起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就因势利导,向学生说明预习的重要性,提出基本要求。同时,在教每篇课文的第一课时都要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并直接在学生预习的基础上开始新的教学。

2、因文而异,提出恰当的预习要求,提示自学方法。在每次讲新课之前,我就向学生布置预习要求,以指导学生预习,预习题目的设计,有对字、词、句的理解和运用,有对整篇课文线索的理清,有对文章中心思想的领悟。预习方式有口答、笔答。教师在预习前布置自学提纲,导向思维,少走弯路。而且在个人对部分问题难以自通的情况下,上课我就采用“兵教兵”的方式,相互开导。因为分小组统计成绩,学生为了集体的荣誉,在讨论时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意见,这就极大地调动了每个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钻研精神。

3、提高预习要求。预习作为课前教学的一个程序,也是一种活动,应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教师按一定的步骤,及时地引导学生提高预习的效果。

可将学生的预习安排在课内、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教师要随时指导,及时指点,如《再见了,亲人》一文中的“雪中送炭”这个词,“雪”和“炭”分别指什么呢?“雪”指战士们三天三夜没有粮食吃,“炭”指大娘送来的打糕。又如《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的开头的第一句话:“天灰蒙蒙的,又阴又冷”为什么写天气呢?这句话既讲了天气阴沉寒冷,还衬托了悲哀的气氛,又暗示了当时社会的政治气氛。

出示明确的思考题,让学生带着思考题在课前预习。但思考题要求具体、明确。如预习《再见了,亲人》一文时,我出了一个这样的思考题:“你对文中的大娘、小金花、大嫂中哪一个印象最深?为什么?”有时,课堂教学可以预习思考题为线索,让学生进一步明确预习是课堂教学的必要准备,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也缩小“教学差”的一种手段。

布置预要注重学生的想象能力。思考题可以广泛、灵活多样,如小英雄雨来脱险后他还会干些什么?又如《我的战友邱少云》,要求学生结合课文插图,写一段《烈火中的邱少云》的短文,根据图中邱少云的外表去想象邱少云的内心世界。

4、及时排除预习中的疑难。在预习的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善于质疑,并引导学生着重从“课题、重点段、关键词句、课文难点”等方面设立疑点。注意收集学生的疑难问题,并注重进行学法指导。教师要把学生的疑难问题进行综合归纳,把原来一大堆的问题集中为几个主要问题。

把质疑析难作为全班性的信息交流。变个别学生思维活动为全班学生共同思维活动。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对问题的看法,对全班学生共同的疑难,教师也应以讨论的方式去启发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寻找答案。让学生在质疑析难中进行语言和思维训练,达到了教学目的。

总之,要缩小“教学差”,只有教师常抓不懈地抓好学生的预习,才能不断缩小“教学差”。

猜你喜欢

思考题邱少云全班学生
邱少云和他守望的城
利息
太阳生病了
六个连续的数
邱少云:烈火金刚
减法变成加法算
别让“风”迷住了眼睛
这是什么
思考题
邱少云成名的前前后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