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文言名篇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2009-06-10钱文超
钱文超
新课标对中学生学习文言文提出了新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80篇。”文言文作为一种语言,兼具自然代码和文化代码的性质。传统教学往往:①在解读方式上过分看重答案,忽视学生活生生的生活体验和个性化的阅读;②对文章“肢解”或者是单纯的字词句的积累,教学目的仅仅停留于字意的层面;③单纯注重人文性,脱离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推敲,忽视语感的培养。新课程环境下文言文教学实施在于对以往教学误区的突破,课堂教学要善于在课文中发现和提取精华的东西,抓住突破口,把握学生爱学乐学的钥匙,认真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和流程,这样的文言课堂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这样的文言名篇才能成为当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
一、联系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并渗透到具体的教学过程。
“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例如我讲析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时,让学生联系好莱坞大片《人鬼情未了》的主题歌“oh,my love,my darling……”优雅的歌声叫人沉醉,很自然地想起《星愿》:秋南没有在他活着的时候珍惜那份爱情,消失之后,才发现自己离不开他,这不是一种遗憾吗?学生对歌曲很熟悉也很感兴趣,容易体会故事主人公的情感,我乘势引导“古人的情感和现代人的情感是一样的吗?”学生很快理解了这首词的中心。这首堪称“千古第一悼念词”,表达了词人对妻子的怀念之情,纵是铮铮铁骨的汉子,也会禁不住洒下热泪,为这份痴情而唏嘘不已。我让学生边读边想象:仿佛自己站在一边,看苏轼对着窗外,想着妻子孤零零的坟,一边写词,一边流泪。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和渴望。这种辅以画面想象,拓宽形象空间;辅以音乐品味,美化内容意境;辅以声色影像,开拓想象空间的方法,能让学生在优美的画面悦耳的音乐中,用美熏陶感染学生,从而使学生感受古典文化的魅力,激发了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和渴望。
二、文言文教学既要学“言”,也要学“文”。要“言”、“文”统一。
“言”是文章的语言材料,“文”是文章的思想内容,是灵魂,统率着“言”。现在的文言文教学很注重词解,采取逐字逐句的串讲法,这种有“言”无“文”,没有灵魂的教学有诸多弊端。文言文阅读教学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培养阅读文言的能力,使学生能自由阅读历代文献,做学习和研究的工具;二是接受文学遗产;三是了解现代文中的文言成份。古代流传下来被选人教材的文言文都经过历史的洗涤,都是名篇名作,教师要善于发现和提出问题,注意抓住文眼,特别是要注意所教课文与写作常规不同之处或”自相矛盾”的现象,以此为突破口把握作者的立意构思和表达技巧,创新设计教学的结构和流程。例如《出师表》的课堂设计应该算是有难度的,但仔细琢磨,如果从历史的角度切入课文,本文教学照样可以让人耳目一新。上课前我先让学生收集有关三国的故事,全面了解这段历史,还建议观看百家讲坛栏目的“易中天品三国”。教学时抓住形势这根线,就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把文章的全部内容串连起来。这样既了解了特定语境中词句的含义。又帮助学生了解了诸葛亮的足智多谋和赤胆忠心,同时,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提供了写作的范本。
三、找准学生的兴奋点并遵循由低到高、由浅入深的认知规律。
智力的核心是思维,发展思维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在设置问题时,应注意问题的层次和学生的思维点,让学生在析疑的过程中通过内力外因成功地解决问题。
例如一位同事在讲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导语是“每个学生心目中都有天堂仙境,那么你心目中的天堂仙境又是怎样的呢?”学生活跃起来,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又适时引出“洞天石扉訇然中开,青冥浩荡不见底……”抛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李白笔下的仙境心目中的与我们心目中仙境相差如此之远?”学生找到诗歌的主题“安能摧眉折腰侍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这时如果这位老师还能进一步引导学生联系初三时学习过的一些课文,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让学生思考这一类作者的共同境遇及成就,即贬官对成就一个人优秀作品中的价值。学生们经过讨论会认识到贬官文化是中国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结合自己掌握的历史知识分析这一现象会得出:在古老的中国国度里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要眠灭自己的个性。李向石破天惊的一声呐喊,喊出了千百年来被封建制度压得喘不过气的知识分子的心声。枯燥的文言文中却有丰富的社会问题和深刻的人性问题,这样的问题只有在拉开一定的历史时空,才能具备认识的全面性和深刻性。这样的课堂交流会使学生思维在碰撞、发散,在交流中问题越来越广、越来越深、越来越明,学习积极性也就高涨。
四、遵循繁文易教、化整为零的原则,消除学生畏惧心理。
在问卷调查中我设计了一个这样的问题:你最喜爱哪一篇文言文?学生答的最多的是《论语八则》《爱莲说》《陋室铭》,这说明简单优美的文言文学生更容易接受。但选人的文言文有些篇幅较长、难度加大,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采用繁文易教、化整为零的方法。
例如我在设计《捕蛇者说》一文时,就只重点突出蒋氏哭诉这一段文字,让学生扛上摄像机去那时那地拍摄一组组“永州异象”,在对比中体会“赋敛之毒有甚是蛇”的主题。学生抓住了文章的核心部分,其他细枝末节就迎刃而解。总之,每篇文言文都可以找到一个突破口,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层层浪花中学生一方面领略到语文大观园的美,另一方面也学到摆渡过河的本领。
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学生在主动思维中加深理解,“有所感悟,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的启迪”。同时对于文章给定的文本及作品中人物的生存形态、情感世界、精神境界都需从不同层面多角度去破译,对给定的内容不断进行变化与重组,给定的内容才不断转化为自身的富有主体意识的重建意象。在注重文言文学习的整体阅读效果的前提下,教师应该选择文章中最精彩的片断精读细品,繁文易教,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效果。
五、文言文教学要注重学以致用。古今互动。
学习文言文一方面,要用古代的文化思想关照当代现实,从中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渊远流长博大精深;另一方面,也要用当代的观念方法解读古代的思想文化,从而给传统文化注入新的生命。古人有言,“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这八个字形象地反映了古今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
为了做到古今互动,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相互参照着阅读。例如在学习《捕蛇者说》一文时。结合“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这一主题,展示两则网络新闻《三农政策落实到位,农民减负得到实惠》《社会主义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将古今税收问题进行对比,更深入地体会封建社会横征暴敛的罪恶行径,也增加对新社会的热爱。教学《三峡》一文时,结合文中对水势的描写我播放了一段“三峡工程”的修筑报道,学生通过音像资料切实地了解到三峡“乘奔御风不以疾也”的天然水势,和造福百姓的人类智慧。这是用现实解读传统,是文章应有之意的合理延伸。这种古今互动的阅读方法既激活了学生的思维,有助于形成全面的语文素养,又辨证地承袭了古典文化的精髓。
文言文的名篇佳作千百年来滋养着一代又一代读书人的精神乐园,教学过程中,教师们一定要发自真情的教学,把握学生爱学乐学的钥匙,定会在学生漫长的生活路上留下雪泥鸿爪的清晰印迹。让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的文言文教学更为科学、更富创意,让学生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如坐春风,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滋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