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性教学模式下教师职责重构浅探
2009-06-10袁韵
袁 韵
与上世纪相比,社会对高校培养的人才要求标准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在以单向知识传授为目标的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用脱节的学生,显然已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知识与能力并重、善于独立思考分析、敢于自主决策、长于沟通合作、具有实践和创造能力,已成为当今社会对人才的共性要求。合作性教学就是高校为适应社会发展新的需要,为培养新型人才而创设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合作性教学模式采取“大班理论授课与小组讨论相结合、自主学习与合作性学习相结合”的理论教学形式,一般由主讲教师在大班集中理论授课、学生自主学习、师生合作研讨等三部分以不同比重构成。集中理论授课主讲该课程知识的基本框架、重要理论及主要学术观点,介绍该课程的学习方法,指定学习参考资料,布置自学与讨论任务,提出目标和要求,使学生在获得必备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人自主学习阶段。自主学习是以小班为单位分小组进行学习和研讨。小组成员分工合作查找资料、集体研讨、撰写总结报告。如有不能解决的问题。或小组内研讨,或向专职负责该小班的指导老师求教,亦可在网上教学平台进行师生交流。第三阶段以小班为单位师生共同研讨交流。先以小组为单位向全班同学汇报小组自主学习的成果,然后师生共同展开研讨和交流,由指导教师进行答疑、点评。学生在这种学习过程中,查找和整理资料的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与分析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各种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训练,同时也提高了组织与协调能力,增强了团队意识,为毕业后走向社会,适应新的工作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以上的陈述可以看出,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合作性教学使教与学的关系体现出三大变化:教学主体从“以教为主”变为“以学为主”;教学方式由“以授为主”变为“以导为主”;学生从“依赖老师”变为“自主学习”。从这三大变化中不难看出,该模式能否切实有效地实施,教师是关键。因此,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职责重构,转换角色,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正,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并使其趋于完善。目前,合作性教学模式正在我校各专业全面展开。下面,笔者结合我们课程组的实践情况和个人体会,就合作性教学中教师的职责重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放下教师架子,提高教学水平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为中心,授课、出题、改卷全由教师包办,教师是学术权威。而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仅要上好课,更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获取知识、评判知识、发展与创造知识的综合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要事先科学地设计好开放性研究任务,然后指导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收集、整理、分析、归纳资料,设计书面研究报告,还要组织学生相互质询研讨,使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诸方面都得到训练。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职责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的角色更像“顾问”或“指导员”了。教师走下讲台,参与到同学之中进行研讨,放下了架子,师生关系变得十分融洽,学生问问题的机会自然也多起来了。教师为了能高屋建瓴地指导学生学习,为了避免被学生问倒,自然也就苦练内功,学术水平、教学水平也得以大大提高。其实,被学生问倒也不必过于担心,没有人是万能的全才。笔者是教古代文学的,我们课程组的几位老师都曾被问倒过,但学生是十分通情达理的。只要实事求是地回答,然后或查资料或与同事们进行商讨,获取正确答案后再与学生沟通。反而更能获得学生的尊重。不懂装懂,死要面子,才会丧失威信。
二、教师要有高度的团队精神
“合作性”不仅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教师与学生的合作,同时也是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合作。新的教学模式要求教师完成从“单兵作战”到课程组“团队作战”成员的角色转换,要求每位教师在总体的教学部署之下分工合作、各施其职。实施新模式以来,我们课程组的全体教师共同设计教学大纲,课程主讲教师与各小班的辅导教师加强合作。每一次小班研讨课后,几位辅导教师都要开一次碰头会,交流各班研讨的情况,对一些疑难问题进行集体研究,对下次大班授课的内容进行商讨,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与进程。可以说,每一份教学方案的设计、每一道研讨问题的设置、都凝聚着全体课程组教师的集体智慧和心血。在合作性教学中,以往不同程度存在的文人相轻甚至互相封锁的不良风气被教师之间及时沟通、通力合作的良好氛围所取代。团队精神不仅使学生受益匪浅,也使每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技能在团队中不断提高。
三、“授人以渔”更可以促进“教学相长”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老师授课是以知识传授为主,因此在授课时务求系统、全面、细致,而不太注重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实行合作性教学模式后,教师由“授人以鱼”转变为“授人以渔”,表面上看教给学生的知识总量少了,但事实上却为学生搭建起了一个拓展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平台。几次讨论课下来,我们由衷地感慨:学生的学习潜力、思维潜力其实是十分可观的。在研讨课上,学生经常会出人意料地提出某个令教师吃惊甚至叹服的观点,在热烈地讨论、激烈地争执之中闪烁的是创新思维的火花,令我们吃惊,也令我们振奋。下面略举两例:
在《诗经》研讨课上,有的学习小组针对《伐檀》一诗的主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伐檀》是一曲赞美劳动者的乐歌,而并非如传统所说——表现了被剥削的奴隶们对不劳而获的奴隶主的愤恨不平。他们从“河水清且涟猗”一句切入,认为传统的讲法和这句美丽的景色描写情景不相融。他们激情地把诗作重新译为(仅举第一段):“坎坎地伐檀树啊,把伐下的木料放在河岸上。微风吹皱清清的河水,荡起许多波纹。如果春不耕种秋不收割,怎会收获那么多粮食呢?如果四季都不打猎,院子里怎会挂着许多野兽呢?他们才是真正的君子啊,因为他们靠劳动获取果实,(他们)不是吃白饭的人啊!”他们认为,劳动者面对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在美丽的自然环境中边歌边舞,哪有什么阶级斗争的“炮声隆隆”啊!
在研讨李白诗歌时,有的学习小组提交了《(梦游天姥吟留别)不是游仙诗》的小论文。文章考证了李白的经历和写作此诗的背景,认为此诗并非传统所认为的游仙诗,而是用比喻手法,借游仙的经过写诗人第二次人长安的经历……
看,多么新奇鲜活的见解,多么大胆勇敢的挑战!尽管他们的见解尚需进一步推敲,但毕竟都能言之成理,体现着一种可贵的不为定论和习见所囿的创造精神。试想,这群富有创新精神的虎犊将来走向社会,该会有怎样的作为呢?这是不言而喻的。身处这样的教学氛围中,教师如不及时转换角色,其结果也是不言而喻的。
四、教师要转变对学生的评价方式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试卷测试这一单一形式,合作性教学模式则要求以考核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程度为标准,鼓励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意识,注重对学习的过程性、多元化评价。就考核方式而言,就不仅包括期末试卷测试,还包括对学生平时的课外学习、课堂讨论发言、研究报告的撰写等进行考核。这就要求教师具备诸方面的综合评价能力,才能对学生进行中肯而又公平的评价,这里面自然也就涉及到教师继续学习、充实提高的问题。目前。我校教师为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均在自己的专业基础上更加努力地扩展自己的业务能力,形成浓厚的教研氛围。
为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创新教育理念、深化教学改革乃是势在必行、大势所趋。在普通本科高校推行新的教学模式,是培养具有创新创业精神的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是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的育人理念的积极实践。作为教学改革中最重要的中坚力量——教师,如不及时转变教育观念、实现职责重构,而是墨守成规,必将为新的教学改革的大潮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