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新教材,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

2009-06-09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新教材学生

吕 军

(甘肃省张掖中学,甘肃 张掖)

[摘 要]: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新教材要求,在教学中必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主动的研究性学习。历史教师必须改变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由重结论的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由机械的教材内容的阐述者转变为教材内容的开发者和利用者;由封闭、孤独的教学者转变为开放、交流的合作者,主要是要重视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法。

[关键词]:新教材 学生 研究性学习能力

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必须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适应新教材要求,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在教学中必须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开展主动的研究性学习。

一、历史教师必须改变自己所扮演的角色

新教材更注重基础性和可读性,资料丰富、图文并茂、叙述生动、富有情趣,容易激起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因此,教师必须从思想观念和教学实践转变自己的角色。

首先,由重结论的灌输者转变为重过程学习的引导者和促进者。“重结论轻过程”是传统教学中十分突出的现象,只重视记忆“是什么”,而忽视得出结论的思维过程,这就无法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所以我们必须重视“过程”的学习,重视获得结论的方法的培养,让学生对历史现象经过一系列的质疑、分析、比较、判断、归纳等认知活动和思维过程,顺理成章推导出结论,也就真正理解结论了。

其次,由机械的教材内容的阐述者转变为教材内容的开发者和利用者。传统教学中,教师只是教材既定内容的阐述者和传递者,新教材更要求教师根据新教材探究性和活动性的特点,充分地、创造性地开发利用各种历史资源,丰富历史教学,以增加学生的兴趣点,来培养各种思维能力。教科书并不是唯一的历史课程资源,历史教师要做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自主整合”各类历史课程资源,即将教科书的课程资源和其他课程资源有机的组合起来,为教学服务。“整合”不是“拼合”,而是有机的“融合”。教师既要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适当补充一些历史材料和历史细节,以充实历史历史事件的过程或丰满历史人物的形象,又要适时介绍本学科最新的史学信息,既开阔了学生视野,提升了学习兴趣,又使学生了解了史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和成果,让学生自主理解和接受。同时,还要加强历史学科和政治、地理学科之间的联系和渗透。在整合方式上要多样化,因为课程资源的呈现不再单纯依赖教师的语言传授,要大力提高课堂教学的科技含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推进信息技术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现阶段主要体现在历史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应用上。可以肯定,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历史教学和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将会发挥巨大的教学效果。

第三,由封闭孤独的教学者转变为开放、交流的合作者。长期以来,教师的工作成为一种所谓孤独的工作,绝大多数历史教师都习惯于孤军作战。可中学历史教学的内容非常丰富,古今中外、上下几千年,加之基础教育课程大整合和高考3+X模式的推行,对历史教学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给历史教师增加了很大的压力。如果历史教师还抱残守缺,不进行合作交流,显然是不适应当前形势的。历史教师不仅要同行之间,而且要同政治、地理教师加强研讨、交流、合作,树立大文科的观念,既要丰富自己的指示理论结构,又要帮助学生构建大文科的知识体系,互相启发学习,资源共享。

二、改变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研究性学习能力

如何立足新教材,加强学生研究性学习能力的培养呢?主要是要重视教学过程,改变教学方法。

第一,增加学生阅读教材、思考教材的分量。针对新教材插图多、扶助内容丰富、可读性强的特点,教师可精讲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其余内容可指导学生去阅读、思考,加深对重点知识和主干知识的感悟和理解。尤其要充分运用视觉资料,提取有效历史信息。科学实验表明:图像具有强烈的刺激思维的作用;视觉的过程也是一种形成概念的过程;眼力也是悟解能力。因此,历史教师应该把课本上的图片上升到视觉教材的高度去认识,指导学生挖掘图片的文献价值,提取有效历史信息。

第二,教学中可贯彻“整体到具体”的原则。教师在课堂上可将某章节内容、某一阶段历史或某一历史问题等,从整体上理清其线索、特征、原理,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自己去学习、理解、掌握具体的基础知识。有了整体概念和宏观上的把握,具体知识就容易掌握了。这样也就把让学生主动学习,思考问题落到实处了。

第三,采用“问题式”教学法。可将某章节内容根据其内在联系,编写成一连串问题,指导和帮助学生解决了这些具体问题,也就掌握了本章节的基本内容和基本特征,既轻松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又锻炼了学生的自学能力,还训练了学生解决历史问题的技能,培养了学生的多种能力。

第四,开展辩论课、讨论课,鼓励学生的否定和求异精神。对于一些学生感兴趣的历史问题,可以设计成讨论课和辩论课,鼓励学生积极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既培养了他们的分析、判断等思维能力,又锻炼了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辩论技能。如西安事变后,是“杀蒋”好呢还是“放蒋”好,让学生认真分析其后果,史论结合,发表其意见,最后教师作以总结,加以正确引导。另外,新教材突出学术性和探究性,注重运用史学研究和考古发现的最新成果,对学术界有争论的问题或一些定论性问题,也可鼓励学生敢于否定、敢于求异,给学生创造广阔的思维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第五,撰写历史小论文。对一些多面性、争议性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鼓励和要求学生,查阅资料,撰写成论文。这既有利于培养学生搜集、摘录、提取历史资料和信息的能力,又利于培养学生思考、立论、撰写等综合能力。

第六,完成好课后的材料解析题。新教材编写有大量的材料解析题,让学生认真分析解答,培养他们对史料的阅读、分析、理解、提取有效信息和做答等各种能力。强调“论丛史出”,加大使用资料的力度,使学生了解结论和史料之间的关系,有利于他们养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探究精神。

总之,新教材无论是从内容的选编设置,还是从新教材的实施要求上,都有利于和要求我们改变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阅读、分析、理解、概括等各种能力。其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方式无疑是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比较有效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2]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历史教科书.人民教育出版社.

[3]新课程标准.人民教育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新教材学生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特别征文
快把我哥带走
挺立于课本之中的“树”
担当意识:历史新教材渗透不可或缺
《新课标·新教材·新高考》专辑出版
《李学生》定档8月28日
立足2016版新教材培养史料实证意识
学生写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