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能力培养 完善阅读教学
2009-06-09冷轶
冷 轶
(辽宁海城每矿耐火材料总厂子弟学校,辽宁 海城)
[摘 要]: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其他方面的因素干扰以及自身因素等原因,尚存在不少的心理误区,如果不给予及时的纠正,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关键词]:阅读教学 能力培养 学生
阅读教学过程,实际上是以文章的认知为客体的一种认识过程,深入理解这一认识过程的规律是搞好阅读教学的前提。教学中,不少教师将课文的表里分为语文形式和思想内容,把阅读的过程理解为以文悟道的过程。表现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机械地抓住文章的词句,要求分析“为什么”,或就文章词句提出一个问题,大家围绕这个问题讨论表达什么思想,给我们以什么教育。这种忽视“明象”,直接讲道理的方式势必造成学生在学习中,抓住“表现什么”,“体现什么”,去揣测答案,表现上沸沸扬扬,实则囫囵吞枣。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分析的心理定势而缺乏细钻细探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另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就是阅读,而学生获取语文知识,提高语文技能,加深语文修养的重要途径就是依靠阅读。而现在大多数的中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其他方面的因素干扰以及自身因素等原因,尚存在不少的心理误区,如果不给予及时的纠正,将会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
一、重视语文课本,忽视其它课本
诚然,语文课本是中学生学习语文的重要凭借。首先,应该认真地读懂、读透,有些经典诗词、名著、名篇要加以背诵。绝大多数中学生都是这样做了,也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与此同时,却忽视了其它课本的材料也是很好的语文教材。历史,政治,地理等学科的课本有典范的记叙,议论文体可以研究其是如何生动记叙,如何有理有据地论证的。在这个过程中,既可以加深对记叙、议论写作方法的理解,也能更好地学习历史,政治等社会科学知识。如果中学生在以学习语文课本为主的同时,把其他课本当作语文课程的辅助材料来读,这将是一举两得而又十分经济的阅读方式,它可以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工具性、思想性等特征。
二、重视课内阅读,忽视课外阅读
由于受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目的的限制,学生课内阅读的要求往往是统一的。尽管有的教师也设法“因材施教”,但毕竟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细微差别。又因为课内阅读与考试有着直接关系,功利性极强,导致学生的阅读带有勉强性。课外阅读无论是心态、目的均比较放松,在无意中会有所收获,在潜移默化中就提高难度技能。可以说,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进一步延伸,又是对课内阅读的有效补充。所以,中学生应在重视课内阅读的同时,还要加强课外阅读,使自己的阅读天地不断拓宽,从而更好地适应课内阅读。
阅读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发展学生的阅读思维能力,达到教学“自能读书”的教学目的。那么,成功的阅读需要具备哪些思维能力?它们在理解文章,鉴赏作品的过程中有何作用呢?不少学者把学生的阅读分为这样四级水平:复述性阅读,解释性阅读,评价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其实,从总体上可分为吸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这两方面的阅读要相应地具备常规阅读思维能力和创造性阅读思维能力。
三、在阅读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充分发挥联想必想象是取得效益的关键所在
我们可以经常发现,学生读诗词不会体味意境与情韵;读小说不会体察主人公的内心活动,等等。总之,既不善于“披文入情”,又不能深入探寻意蕴。这些,都与缺乏丰富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有关。学习理论表明,知识和经验的联系与比较又是促成有效理解的重要途径,而联想和比较又是以联想为基础的。所谓阅读联想,就是把联想作为一种思维方式参与阅读过程,主要是指读者在阅读过程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来理解文章,并由此及彼拓展联结其它事物的心理活动。
四、教师要将强化训练环节渗透于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阅读中增强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大纲提出“初步具有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的要求,明确了学生还应具备阅读判断能力,这种能力要求读者评判文章或作品时独具慧眼,读出真知灼见,并具备一家的创造性。同时,同一篇文章或作品,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不同的方面、不同的角度去阅读鉴赏,作出独到的分析,获得超越文本的理解和收获。这些都要求读者还应具备创造性思维能力。
那么,阅读教学如何体现出阅读思维能力的训练呢?教师如何去渗透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并加以强化训练?
1.通过提问进行示范性训练
教师的教法往往就是学生的示范。如何训练学生的阅读思维,教师的提问同样也能起到有效的示范作用。如提问的角度,提问的方法和提问的思路等。例如,讲授课文《一件珍贵的衬衫》时,为了训练学生的阅读想象能力,可以设计这样一个提问:“假如‘我碰到的不是周总理的车,而是其它的车,将会发生什么情况?”这个提问实际上在引导学生如何从同不角度去发散思考,从而训练思维的灵性性和变通性。
2.通过练习设计进行迁移性训练
即从迁移思维方法,发展阅读思维能力角度去设计练习,使学生在得到双基训练的同时,又能训练思维能力。设计能引导学生灵活地运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创造性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提出不同凡响的创见和题型,训练学生的创造性阅读思维能力。如讲完《我的叔叔于勒》之后,可设计一篇续写,启发学生根据于勒叔叔当时的社会地位以及性格特征,想象以后的命运结局,从而训练学生的创造想象和创造思维能力。
3.调动非智力因素进行协同性训练
非智力因素对阅读思维能力的训练能起到动力,维持和调控作用。比如,阅读过程中的审闰想象就离不开情感这一动力因素,而兴趣则是激活阅读思维的最好的动力和因素。因此,调动非智力因素,能大大提高阅读思维能力训练的效果。
近年来,阅读能力的结构研究逐步深入,阅读教学过程的特点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在“素质教育”、减负增效“等口号的提出下,新的教学目的、教学大纲、教材的编写迫在眉睫。
阅读教学作为语文教学的一部分,无论是在指导思想以及目标方向均与其一致。主要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进行转变。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着根本的区别。在培养目标上,应试教育只重视智育,而素质教育则使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应试教育只抓“尖子”、“优等生”,而素质教育则面向全体学生;在教学内容上,应试教育是为了考试而教学;而素质教育则全面开课,培养综合能力;在教学方法上,应试教育是由老师统一讲到底,而素质教育则把学生看成主体,发挥教师与学生的互动性,运用启发,使学生主动掌握、理解;教学效果上,应试教育使学生学到的是死知识,成了高分低能者,而素质教育则是让学生学到活知识,有一定的实际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阅读教育是语文教学的主要核心,它的好坏与否直接关系到语文教学的发展。而语文学科又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一切素质教育都源于语文学习。可见,阅读教学的改革与提高全民的素质水平息息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