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的色彩——谈歌唱的共鸣
2009-06-09孙华嵘
孙华嵘
(黑龙江省大庆石油高级中学,黑龙江 大庆)
[摘 要]:共鸣在歌唱领域里,是一个极普遍存在的名词和被广泛应用的做法。共鸣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声带所能发出的声音是很小的,而且很单薄,不好听。这时候就要靠共鸣把声音扩大和美化,才能称之为歌唱。因此,共鸣的种种问题,是历代音乐家重视并研究的课题。
[关键词]:歌唱 头腔 口腔 共鸣
共鸣在歌唱领域里,是一个极普遍存在的名词和被广泛应用的做法。共鸣在歌唱中是非常重要的,这是因为声带所能发出的声音是很小的,而且很单薄,不好听。这时候就要靠共鸣把声音扩大和美化,才能称之为歌唱。可以说,任何一个歌喉,如果没有良好的共鸣条件,就不能成为音乐的音响。因此共鸣的种种问题,是历代音乐家重视并研究的课题。
歌唱的共鸣关系到歌唱的音色、音量和表现力,共鸣能够形成的声音质量变化要比声带自身的发声能量大得多。我们唱歌的时候要想获得整体的共鸣感觉,必须使各共鸣腔体引起共鸣,一般来说是口腔共鸣、胸腔共鸣,还有头腔共鸣。
口腔共鸣是歌唱非常重要的部分,包括喉咙、咽部、口腔和舌头。口咽腔共鸣一方面对声音的丰满、优美的音色产生有决定性的作用,是胸腔功名和头腔功名的基础,而且对于唱歌的吐字咬字更是十分关键的部位。说到这里,不得不说一下鼻腔共鸣的重要作用,它是建立在口腔共鸣基础上的,扩大并丰富歌唱共鸣的必不可少的共鸣区域,也是建立头腔共鸣的必不可少的桥梁。有些时候我们往往在感冒鼻塞的情况下,声音不好听,而且唱歌也很难,其实就是鼻子空间被堵而不能让气息通过,没有空间当然产生不了共鸣。眉毛中心处就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共鸣点。但是,有些时候会有这种现象,把鼻音错误地认为是鼻腔共鸣,鼻音产生时的感觉是这样的,声音是闷在鼻子里,气息不能很流畅的尽快通过,当然唱出来的声音也就是很晦涩的。而鼻腔共鸣的时候,鼻腔是开放扩张的,气流是向上的,鼻音往往是向下,这个可以体会一下。
对于初学唱歌的人,要体会头腔共鸣的位置,一般以韵母的上滑音发声来进行体会比较适宜。这样可以感觉到声音自喉口一直上滑到头腔部位,从而产生头腔共鸣的感觉。对于头腔共鸣艺术效果的体会,可由二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主观感觉上着手,看看发声时是否感觉到眉心有轻微的振动;另一方面,是从歌声的客观明亮度着手,观察歌声是否到达头腔共鸣位置的高度。这样便可在主客观统一的情况下,行之有效地体会头腔共鸣的艺术效果。
头腔是在鼻腔前上方一个很小体积的固定空间,但其作用是很重要的。头腔共鸣就是声音在此处产生的共鸣效果,它不但关系到歌声的明亮程度,而且关系到发声共鸣位置的高度。只有很好地控制头腔共鸣的最佳效果,才能确保发声的正确性。头腔共鸣的控制,应在发声时对声音与气息形成的主流通道加以控制的基础上,通过鼻咽腔的控制作用,使一部分由主流通道中离析出的、供上部共鸣用的声波得到集中,并控制好其进入上部共鸣腔时的方向来完成的。这样的控制,能够很好的使声音在头腔部位形成共鸣。在这里要慎重声明头腔的重要,“头腔共鸣”是我们的美声天使,它能使我们发高音时声音稳定、洪亮、动人柔美。这对花腔女高音、戏剧女高音,及一切的女高音与男高音来说,是必须坚持不断地练习,才能获得的技术。
共鸣的应用,应按照“音量”与“音高”的需要而决定,各共鸣区均衡发展。这样才能使发声臻于美妙,当共鸣发展时,往往需要同时应用数个不同的共鸣区。在研究共鸣问题中,我们还要注意和知道什么时候要用咽腔共鸣,什么时候要用咽、鼻、口、头等腔共鸣,什么时候要有两个以上的共鸣区同时应用,这些都要应用,这些都要事先有清楚的了解。
练习共鸣的时候,可以选择三个有连带关系的母音进行练习,建立喉、咽、口、鼻共鸣的统一性。首先,可以用o进行练习,注意o的纯正性。用鼻子深深吸气,保持吸气时喉咙的空间状态,防止喉咙的上提和内缩,在这样一个喉咙空间建立第一个共鸣区。
其次,在此基础上用ao建立第二个台阶,ao是o音基础上加上口咽腔的空间作用产生的,不过要合理打开口腔,否则不可能带来纯正的ao,还要注意舌头的平稳,防止后缩或拱起来,声音由于有了咽壁的作用加入,而比单纯的喉咙打开空间更大更饱满。
第三,要在这两个共鸣区的基础上,带鼻音用ang建立第三个共鸣区,即鼻腔的共鸣区,让气流顺利通过鼻腔,但是要注意不要太强调归韵,声音在归韵前的“昂”上延续,归韵律最后的“g”可以不用,让鼻腔处于一个舒展状态。
还有,要想练好头腔共鸣,必须得先有扎实的鼻腔共鸣,否则根本无能为力。在实践中,我们应看到要解决共鸣问题,不能单一拿出来解决,需要各方面配合才能有效解决,并且对不同学生出现的不同问题,做到因材施教。
在教学过程中,有关共鸣问题,还存在一些问题。第一,是共鸣单调现象。共鸣单调声音表现为:声音单一、僵化,缺乏和谐的音响和感情色彩,很不悦耳。产生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我认为,原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失去了对头腔共鸣的控制能力;二是对胸腔共鸣效果控制不好,共鸣效果时有时无,很不稳定;三是对咽腔共鸣贯通的空间,没能加以有效的控制,从而影响了喉腔、咽腔、鼻腔的共鸣效果。我认为,这三种原因中,第三个原因最为常见,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咽腔的共鸣贯通,主要由鼻咽腔、口咽腔、喉咽腔三个部位组成,这三者从上至下依次排列成一个塔状空间。正是这个空间起着各部位共鸣贯通的枢纽作用,它既是声音来自下部共鸣的通道;又是声音进入上部共鸣的通道。可以说,如果对咽腔空间控制不好,则是必会导致发声中声音共鸣色彩的单调现象。同时,还应注意到,健康的胸腔和气息的运用也是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歌唱中的发声具有齐全的共鸣色彩和良好的、和谐的共鸣效果。在纠正错误现象时,我个人在教学中多采用不超过五度(先开口,再闭口,声音统一即可)反复训练,让学生从中体会咽腔通畅的感觉。在这个基础上,再做由高至低不超过五度练习。这样反复联系达到一定的控制能力,牢固的掌握正确方法,即能纠正共鸣单调现象。第二,纠正共鸣位置不统一的现象。共鸣现象不统一主要表现在歌唱者发声时,头腔共鸣位置的不稳定。有些声音的共鸣位置达到一定的高度,有的声音的共鸣没达到一定的高度,只停留在口咽腔那一部分。
这样,会使人感到发声的共鸣位置不够统一。其原因何在,我认为,首先,要考虑到口咽腔的通畅及软腭的抬起,并良好地控制。这是通入鼻腔的首要通道。其次,考虑鼻腔是否真正打开。这两点是达到头腔,使其共鸣统一的不可缺一的要点。声波能否有效地谐振在头腔共鸣空间,与三者有直接关系,也是共鸣统一的重要条件之一。因此,在纠正共鸣位置统一的问题上,主要看他们三者的控制运用能力,使歌唱的发声在共鸣位置取得统一。
总之,对于声乐演唱者来说,共鸣是不可缺少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