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趣味性教学探析
2009-06-09常碧军
常碧军
(泰兴市古溪镇中心小学,江苏 泰兴)
[摘 要]:本文针对小学数学趣味性教学的问题,着重从教学方式的转换、学习主体性的突出、适时进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关键词]:小学数学 课堂教学 兴趣激发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人们对事物的选择态度,是积极认识事物或参加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是学生积极获取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动力。”教育家皮亚杰指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数学学科的抽象性、概括性和逻辑性让很多学生感到枯燥乏味,要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的生动有趣和无限魅力,强化数学趣味性教学十分重要。
一、注意教学方式的转换
小学生天性好玩、好动,注意力很容易分散,自制力也不够强,对新事物有强烈的好奇心。要想使学生保持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就不能只以单一形式进行,不然就会把学生刚刚点燃的兴趣火花熄灭。引导学生变换学习形式,不断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是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措施。如果教师在教学中抓住儿童的这种心理特点,变换激趣方式,创造一种轻松愉快、和谐风趣的课堂气氛,就会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逐步引起并加强学生学习兴趣。
1.利用媒体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由于受时空限制,很多生活情境难以在课堂上再现,恰当地运用媒体,沟通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联系,既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例如,教学《平行线的认识》,课件出示两组实物图片。一组:电线杆、剪刀、红十字架等;一组:双杠、铁轨、枕木、窗框等。在此基础上,再用电脑抽象出这些物体的线来,接着隐去物体,直接出示线条。通过仔细观察比较,学生们发现一组直线呈相交状态,另一组呈不相交状态。据此引出平行线的概念。这一环节借助于多媒体的作用,将实际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真实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为学生理解教材、掌握概念奠定了基础。
2.设计疑问
课堂设疑是开启学生心智,激发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到达知识彼岸的一种有效方法。“疑”设得好、设得精、设得巧、设到点子上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一些平时不善发言的学生不是不会发言,而是老师未能拨动他们的心弦。只要“疑”设到学生的“动情点”、“兴奋点”上,他们便会不由而发,不能不发,发而后快。在这一思维流程中,求异、创新的火花.也会随之迸发。例:教学“年、月、日”这节内容时,可设置问题悬念:“一位老爷爷今年刚过完他的17个生日,你知道他今年多少岁吗?”问题一提出,全班同学立刻议论开来,学生们都急于想知道老爷爷为什么只过l7个生日的原因。此时教者揭示今天所要学习的内容——“年、月、日”。悬念问题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促使学生将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凝聚于一处,从而达到进行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
3.组织竞赛
竞赛是指以比赛的方式进行的游戏,它包括智力、体力和技巧等方面。适当开展竞赛,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学中可组织各种比赛,如,在每日口算中,可进行“☆级口算状元”的比赛,大张旗鼓地表扬做题认真的同学,发给他们小奖状。又如,在教学《看图提问题》练习课时,让学生比赛说图意,看谁说得最好、最准确。比赛形式多种多样,可以全班比赛;可以分男女同学比赛;可以分小组比赛;还可以将学生按能力分组比赛,使每个学生在各个层面上获胜的机会增加,激励的作用将会更大,参与的热情就会更高。
4.运用故事
爱听故事是小学的特点之一,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数学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环境,还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广大的数学教育工作者和数学教师,都应该“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数学课程与教学资源。”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对数学教学背景故事进行开发与利用,通过讲故事的形式,引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了解数学、引导数学志趣、熏陶精神和情感。例如,教学“5的组成”时,可自编“兔妈妈带着四只小兔在门前两块草地上吃草”的故事,并且配上简笔画,以此让学生掌握“4和1”、“3和2”的两种“5”的组成。
二、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
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要阵地。要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关键是课堂教学中应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只有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眼睛看,耳朵听,嘴巴讲,脑子思考,这样才会使书上的知识融汇到他们的思想中去,真正完成从学会到会学的过程,也才会使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乐趣,逐步增强学习的兴趣。在课堂上,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上台讲题不失为一种凸显学习主体的好教法。例如,教学“正方体的认识”一节时,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鼓励学生争当“小老师”,同学们积极响应。一位中等生手拿着自制的正方体,自告奋勇地走上讲台,滔滔不绝地讲了起来:“正方体是由6个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它有12条棱,8个顶点,6个面”。然后引导学生向其提问,他都能清楚地一一作答。对于那些没有机会上台的学生,可让他们在小组内进行讲解,以此使大多数学生的个性风采得以展现。通过这样的教学形式,既锻炼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适时进行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的发展。教学中建立的学习评价体系,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关注发展,关注差异,有效解决了小学数学课堂学习评价的难题,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有积极意义。教学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态度、情绪、心境与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正确的评价是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的重要因素。当学生的某个思路或计算方法被老师肯定后,学生会呈现出更为积极的思维状态。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每个问题、每个学生的评价不可轻易否定,不要随便说“错”;要承认学生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积极地鼓励和肯定每个学生的每一进步;可将一些富有感召力、激励性的语言贯穿到课堂讲解和随机提问中。如“谁能巧打智慧锁?”“真不错!”“你说得太精彩!”“说的有道理,再进一步想想看”等。
总之,在数学教学中,突出教学的“趣味性”,对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大有益处。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只有在教学中大胆创新,不断探索、灵活运用教法,才能让我们的数学教学真正成为一门“愉快的艺术”。
参考文献:
[1]李华英.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J].教育评论,2002,(01).
[2]黄玉莲.趣味化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J].青海教育,2003,(06).
[3]梅云红.小学数学教学如何突出学生主体地位[J].辽宁教育,2005,(06).
[4]王成萍.浅谈“激趣”在数学课堂中的运用[J].陕西教育(理论版),2006,(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