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识你的学生
2009-06-09韩瑞芳张依晗
韩瑞芳 张依晗
(1.山东济宁市乔羽小学,山东 济宁;2.山东济宁市东门大街小学,山东 济宁)
[摘 要]:赏识你的学生就是用爱心与宽容对待你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一定要用仁爱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
[关键词]:赏识 学生 教师
自古以来,如何去协调与学生的关系,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学生,对教师来说,是必须面临的挑战和无法回避的问题。因此,赏识你的每个学生则成为现代教师所具有的基本素质。
赏识学生便要从理解、尊重和爱学生做起。理解是一种认知因素。赞可夫说:“了解儿童,了解他们的爱好和才能,了解他们的精神世界,了解他们的欢乐和忧愁。”陶行知说:“我们必须会变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理解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因为成人与儿童的心理差异甚大,如果不把自己变成小孩子,就永远不会对小孩子达到陶行知先生所描述的那种细腻而透彻的理解程度。他说:“您不可轻视小孩子的情感!他给您一块糖吃,是有汽车大王捐助一万万元的慷慨;他做了一个纸鸢飞不上去,是有齐柏林飞船造不成功一样的踌躇;他失手打破了一个泥娃娃,是有一个寡妇死了独生子那么悲哀……”
尊重是一个态度因素,态度是教师行为的决定因素。尊重你的教育对象,你必须放下做教师的架子,不仅仅是弯下腰看学生,蹲下身与学生说话,更重要的是你要把它当作有尊严的人,甚至于比大人还需要自尊心的人。马卡连柯说:“儿童的尊严,是人类心灵里最敏感的角落,保护儿童的自尊心就是保护儿童前进的潜在力量。”
爱心是一个情感因素,所谓爱是一种为之付出而倍感欣慰的幸福体验。乌申斯基认为,师爱在学校中是“任何东西都不可取代的最有用的阳光”。因为他是一种激励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无可取代的教育力量。
赏识你的学生就是用爱心与宽容对待你的学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学生,甚至会影响他们的一生。因此,教师一定要用仁爱之心和宽容之心对待每一个学生,尤其是不要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人格。三毛是大家非常熟悉,非常喜欢的女作家。而她的自杀,令许多为其伤心。可以说,三毛的死是一场人生悲剧,悲剧是在瞬间发生的,但其自杀的想法早在少年时就已发端。
三毛早在13岁时就曾自杀过。三毛自幼性情孤僻,感情脆弱,读初中二年级时数学成绩差,数学老师平时对三毛十分冷淡。一天,三毛做不出习题,老师便把她叫到面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讲:“我们班有一个同学最喜欢鸭蛋,今天我请他吃两个。”说着,就用饱蘸墨汁的毛笔在三毛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圈,然后叫三毛转过身,让全班同学看。少年三毛根本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便顺从地转过身,全体同学顿时哄堂大笑。三毛在学校受到莫大的精神刺激和侮辱,回家后并未告诉父母,自己也没有掉泪。直到三天后,才显现出来这件事的后遗症:三毛早上去学校,在走廊看到自己的教室时立刻昏倒了。从此,三毛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自闭症,再也不肯去学校,越来越怕接触外面的世界,害怕所有的人,她把自己封闭起来达7年之久。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不可否认,许多老师也是爱学生的,但他们爱的都是一些“金凤凰”“白天鹅”,而对像三毛一样的“问题学生”,轻则不屑一顾,重则呵斥,羞辱体罚,结果反而造成了这类学生的逆反心理。老师对学生的爱也应该像阳光一样,温暖学生,同时宽容学生,尊重学生。因为赏识学生的优点是转化“问题学生”的一剂良药。
我曾经看到过一篇文章《难忘的体罚》。文章是这样说的:我不知道她是如何走进众人的心底的?至于我,那是因为一次难忘的体罚:“挨板子”。在一次数学考试前,玛雅女士照例从墙上把那块著名的松木板子取下来,比试着对我们说:“我们的教育以诚实为宗旨。我决不允许任何人在这里自欺欺人,虚度时日。这既浪费你们的时间,也浪费我的时间。而我早已年纪不轻了,奉陪不起——好吧,下面就开始考试。”说着,她就坐在办公桌前看起一本书来。
我勉强做了一半,就被卡住了,任凭绞尽脑汁也无济于事。于是,我顾不得玛雅女士的禁令,暗暗向好友伊丽莎白打了招呼。果然,伊丽莎白传来了一张写满答案的纸条!我赶紧向讲台望了一眼——还好,她正读得入神,我赶紧把答案抄上了试卷。随后,我虽然考了不错的成绩,可心里总有不安。在我前思后想之后,我打定主意和伊丽莎白一起去向玛雅女士坦白。周一下午,我们战战兢兢地站到老师身边。只听玛雅女士说:“姑娘们,你们能主动来认错,我很高兴,这需要勇气,也表明你们的向善之心,不过,大错既然铸成,你们必须承担后果——否则你们不会真正记住!”说着,玛雅女士拿起我们的试卷,撕了,扔进了废纸篓。“考试作零分计,而且——”看到她拿起松木板子,我们都惊恐地难以自持,连话也说不清楚了。
她吩咐我们分别站在大办公桌的两头,我们面面相觑,从对方的脸上看到自己的窘态。“现在,你们都伏在自己身边的椅背上——把眼睛闭上,那不是什么好看的戏!”
我哆哆嗦嗦地在椅背上伏下身子。听人说,人越是紧张就越会感到痛苦,老师会先惩罚谁呢?结果,我们在猜测和恐怖中睁开眼睛,看到老师正用那木板狠狠地在装了垫子的座椅上抽了一板,原来如此!
——这便是我们受到的“体罚”,并无肌肤之痛,却记忆至深。在玛雅女士任教的几十年中,这样的体罚究竟发生了多少回?我无从得之。因为有幸挨过这种板子的学生大约多半会像我们一样:在成为玛雅女士的崇拜者的同时,独享这一份秘密。
《难忘的体罚》给了我们许多启示:惩戒也是一种爱的表达方式,玛雅女士虽然严格,“差不多成了全镇老少的严师,却让大家服膺于心。”她受到了学生的爱戴,因为学生能体会出老师心中的爱,理解的过程也是心灵沟通的过程,这是教育过程中不可或缺的。
现在,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家庭社会给他们准备了温暖的襁褓,对他们过于娇纵,师生关系成了微妙而敏感的话题。但在温暖的手掌心中长大的孩子能不能经得住大风大浪的考验,这成为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面对的问题。
在国家进行新的课程改革的今天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在知识结构,教育方式等方面需要调整,对教学的目的和对学生的评价方式也需要调整。长期以来,我国的教育侧重于“精英教育”,致使很多学生因为评价制度的偏颇被视为“差生”。他们不同程度地受到歧视和伤害,本来老师为了学生的前途和未来着想,出于好意和责任心对学生的教诲和评价,反而伤害了师生感情,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甚至有的学生与老师反目成仇,反过来大大伤害了老师的工作热情。对辛勤付出的老师而言,这是非常不公平的。但是,这也说明仅仅是好意和责任还不够。为人师者,应该了解学生的知识和精神需求,并且以最适当的方式满足学生的需求,这样的教育效果才是理想的。
期待每个老师都能够赏识自己的学生,进而享受到被赏识者成功的喜悦和快乐——相信这是每一个为人师者的幸福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