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活实践是教育学生的源泉

2009-06-09温得新

中国校外教育(中旬) 2009年3期
关键词:生活实践教育学生

温得新

(青海省互助县城南学校,青海 互助)

[摘 要]: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也离不开生活实践。生活实践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源泉,也是磨练学生品性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教育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坚持在生活实践中育人,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确保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生活实践 教育 学生

教育来源于生活实践,也离不开生活实践。生活实践是学习的强大动力源泉,也是磨练学生品性的重要途径。在十余年的学习和教育过程中,笔者发现这样一种现象:有很多的学生在学校时厌恶学习,步入社会后却变得勤奋好学起来;还有的学生辍学打工几年后又重新回到了学校,学习比从前要认真刻苦的多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他们在社会实践中尝到了生活的艰辛,明白了知识的重要性,明白了学习的重要性,明白了“书到用时方知少”的道理。可为什么他们早在学校就开不了窍呢?因为我们的学校教育脱离了生活实践。

我们的学校应该是远离社会的一方净土,还是应该成为社会的一个缩影?人不能脱离社会生活,学生最终也将成为社会的一员。学生学习的最终目的就是适应社会和改造社会。因此,学生在学校就应该懂得社会生活的基本原则,学校要成为社会生活的实习基地。但是,我们的学生从学校出来以后,基本上都难以适应社会。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校园生活太过单一了,脱离了社会实际。中国有句俗话说“自古寒家出英才”,这是因为穷人家的孩子从小就尝到社会的辛酸、生活的艰难,生活告诉了他们必须刻苦读书,实践教育他们必须发奋图强。试看古今成大事者,莫不是早年就开始生活实践了。我们的教育一旦脱离了这个根源,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现在,很多学生在学校除了上课就是玩耍,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管也不想。因为缺乏社会实践,缺乏生活的磨练,很多学生根本感觉不到学习的作用,认识不到学习的重要性。学习上不思进取,“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的还养成了妄自尊大、好逸恶劳的坏习惯;普遍独立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这些现象是比较普遍的,家庭和学校都有一定的责任。这个问题值得每一个教师和家长去深思。

陶行知先生说“生活即教育”,教育无所不在,生活实践是教育学生的最好课本。新课程改革十分重视实践的作用,体现了我国教育对生活实践认识的加深。我们要尽量让学生接触社会生活的原味。我们知道:小孩子的大脑需要各种声音、色彩、形状的刺激,才能发育得更完善。同样,学生的内心世界总是受外界的刺激而产生相应的变化,一成不变的生活会使他们的头脑变得麻木。学生的厌学和低能与他们脑力活动领域的单调有密切关联。学校应该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尽量给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学生的实践经验越丰富,他的认识就越深刻。生活实践的内容十分广泛,如野炊、爬山、社会调查、文艺活动、公益劳动、农务活动、假期打工……生活实践的形式十分丰富,可以是室外的活动,也可以是室内的活动;可以是集体的活动,也可以是单独的活动。教师应该根据学校环境的特点和学生的兴趣,组织开展适合的生活实践活动,不断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生活实践给人的影响往往是不易察觉的,从表面看好像没有什么具体的作用,其实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内心世界已发生了很大变化。这种教育又往往比我们的课堂讲授来得更具体、更深刻。首先,在实践中学生尝到了学以致用的快乐,他们开始明白知识的作用,这能加深他们对学习意义的认识,增强了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其次,在实践中学生的个性会全面地展现出来,这有利于增进教师对学生的了解,有利于师生关系的融洽。但是我们有的学校为了学生安全,保守地采取禁止一切户外活动方法;有的老师为了省得麻烦,希望学生每天老老实实上完课就早早回家,拒绝学生提出的各种活动要求。儿童天性好动、爱玩耍,而我们的学校却在一天天地扼杀他们的童性。正是这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正是这种缺乏生气的教育,让我们原本幸福快乐的学校在孩子那里逐渐失去了吸引力。 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自然会认识到很多道理和规律,但是因为学生的思想、能力都不够成熟,考虑问题难免有些偏激,行为也难免出现错误,这些现象都是必然的,教师应该理解。有的教师希望学生总不犯错,这是不现实的;而有的教师一味责备学生不懂事,这更是不对的。须知学生来学校的原因就是接受教师指点的,学生犯了错,教师理应帮助他改正,这样他们才能不断提高。因此,教师应该正确地对待学生的每一个错误,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积极向上的心愿,再差的学生都会有闪光点。教师的作用不是去直接批评教育,而是要充分肯定学生的闪光点,以激起学生好的一面去战胜不良的一面,不断清除学生内心的杂草。如果学生犯的错误具有普遍性,教师可以召开主题班会,引导通过学生通过讨论来逐步加深认识。如果学生犯的错误只属于个别性,那么教师只需要单独对学生进行谈话即可。通过一个坏的事件,往往能教育到全体的学生。所以从某种角度讲,教师要欢迎学生犯错误,因为学生现在多犯些错误,将来就可能少犯一些错误。

认识来源于实践,最后又在实践中得到检验和深化。有的教师以为对学生进行了教育,学生就能做好了,从此可以高枕无忧了。但事实告诉我们,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学生屡教屡犯的现象时有发生。因为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人的理智和情感,意志和行为往往互相矛盾,而情感又往往战胜了理智,行为常常颠覆了意志。俗话说“想来容易做来难”,言行一致确实不容易。尤其是学生,身心正在成长,意志还不够坚强,以前养成了一些坏习惯经过教育后确实很想改,但又缺乏改正的勇气和毅力。所以学生认识了并不代表学生就做得到了。教师应该做好防范“旧病复发”的准备。教师在进行了教育以后,在学生认识了以后,还要关注学生的进一步实践,要坚持负责到底!高明的教师总会在学生克服困难的关键时刻,及时为学生鼓劲加油,给学生以勇气去战胜自我,这个时候学生是最需要帮助的,教师的鼓励会令他终生难忘。成功的实践能给学生带来无限的信心和动力,激励学生去克服一个又一个难关;失败的实践,则往往会加深学生的痛苦和自卑,严重影响以后的身心发展,这种打击对学生的伤害是最为深刻的。人的个性往往就是在这种战胜自我、超越自我的过程中形成的,因此,教师必须高度重视这个问题。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了解了教育和生活实践的密切关系,了解了生活实践对教育的重大作用。我们最终认识到,只有坚持教育和生活实践紧密结合,坚持在生活实践中育人,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才能确保学生全面健康的发展。

猜你喜欢

生活实践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学生写话
培养学生数学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重视生活实践的 “五个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