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顾 探讨 统一 发展

2009-06-09胡玉玺

少林与太极 2009年9期
关键词:武术运动体育

胡玉玺

“2009全国武术散打运动发展战略研讨会”于8月12、13日在郑州大学体育学院隆重举行。来自国内各省的近百名专家、学者会聚郑州,共襄盛会。这次会议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国家体育总局武术研究院、中国体育科学学会武术分会主办,河南省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郑州大学体育学院、少林与太极杂志社、中原武术文化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会议以武术散打运动发展为主题,全面回顾、总结武术散打运动30年的变化与发展,揭示、讨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展望武术散打的未来发展。会议由高峰论坛、分组报告、名称研讨三个部分组成。

在8月12日召开的开幕式上,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陈国荣副主任发表了讲话。他对武术散打30年的发展进行了总结,指出:“现代武术散打从1979年开始试点,发展到2009年,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回顾30年的发展,“武术散打运动走出了一条快速、协调发展之路,在散打理论与技术体系的确立、训练与竞赛、组织与管理、国内外传播与交流、市场化运作、科学研究等诸方面做出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绩,实现了武术散打事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的目标”。陈国荣副主任指出,这次会议的目的“在于对武术散打过去的发展进行总结,谋划散打运动未来发展大计,探讨武术散打运动实践所引发的对武术理论与技术的重新认识与定位,从中寻找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的特征和规律,以解决新形势下武术散打运动所面临的难题与任务,进而推动武术散打事业快速持续的发展”。他指出:“这次战略研讨会是继2008北京奥运会武术比赛后武术散打界的又一次盛会,它将成为武术散打运动30年发展的里程碑,在武术散打运动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遵照胡锦涛总书记‘中国要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指示,武术散打运动如何做大做强,这是摆在我们每个人面前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继承和发扬武术散打项目优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的新模式、新路子,逐步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符合现代体育运动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

在随后的高峰论坛报告中,几位专家围绕“武术散打运动发展”这一主题,从各自研究领域对散打运动30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展望。武汉体育学院孙义良教授站在高校角度,做了“高校武术人才培养的战略思考”主题报告,回顾了武汉体育学院作为开展散打项目试点单位之一,对散打运动实验研究的组织与开展,较早进入学校教育体系的战略实施,以及对武术散打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的经验。他认为“高校是散打运动诞生的摇篮,是散打运动走向辉煌的人才基地。在新的历史时期,充分发挥高校散打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能使散打运动持续、健康、科学地发展”,道出了武术散打运动发展与高校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颇具指导意义。

接着,上海体育学院王培琨教授做了“融入世界体坛的中国散打运动”主报题告,论述了散打运动的时代性、传统性与民族性,展示了散打运动的功能与未来发展。他认为,“散打运动作为武术的对抗形式之一,与套路运动形式在整个武术发展的历史长河中并行不悖,虽然形式不同,但在基本功、基本技术、基本动作等方面依然同源,与武术不可分割。”

随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记者王友唐、人民日报社记者王霞光、中国体育报记者王静、中华武术杂志社记者王涛,从传媒角度做了“现代传媒视角下的中国武术散打”主题报告,回顾了伴随散打30年发展的媒体对散打项目的关注与宣传,总结了现行武术传媒存在的问题,概括出现代传媒和散打运动的四大良性互动关系,对后奥运时代的散打如何进行媒体传播提出了建议,展望了散打作为一种引领潮流的体育项目其发展前景是乐观的,要构筑起一个赛事和媒体健康共赢的体系。

最后,现代散打运动的开拓者夏柏华教授从技术角度作了“对开展竞技散手的回顾和建议”主题报告。报告回顾了最初开展散手技术试验的背景、实验的宗旨、指导思想以及技术方法等,并从自身实践感悟出散手发展的不足。在谈到散打运动未来发展时他认为,“要组建智囊团和科研队伍,有针对性调研、实验与攻关,严格考核与奖惩办法”等。

8月13日下午在郑大体院学术报告厅进行了第二场高峰论坛报告,又有四位专家做了主题报告。

武汉体育学院曾于久教授从训练学的角度做了“对武术散打训练本质规律的研究”主题报告,在报告中他对散打训练的一般规律和本质规律进行了厘定,对散打训练本质规律在训练主体内容结构体系中的位置与智能训练、技能训练、体能训练的关系进行了深刻论述,得出散打训练本质规律是检验训练效果的衡量标志结论。

江苏省散打队于万岭教授做了“对现代散打发展的重新认识与定位”主题报告,他认为目前的散打运动面临着有被边缘化的可能,究其根源是散打理念的停滞不前造成的,散打的成功使人成为专项技术的附庸,忘却了作为竞技体育必将被纳入艺术的范畴、必须反映人本的精神与特性,以至影响了散打项目的持续发展。在谈到散打未来发展时,他指出现阶段为阻止散打边缘化的势头就必须更新理念,散打的建构与确立是抽象与继承的结果,并将继续的扬弃和整合才能保证散打有序、健康的发展,借鉴和运用模糊控制理论,把“散打规则”改用强势判断和概率统计的方法来促使其技术的构成发生质的变化,以形成感官上的焕然一新,并以体商合作为模式来配合发展散打项目及培育该项目的受众群体与市场,最终形成“大散打”的完满格局。

上海体育学院赵光圣教授从技术与科研的角度做了“武术散打运动三十年回顾与发展”报告。报告分三个阶段对散打技术的发展进行了评述,对散打技术的特色进行了诠释,思考了散打技术的发展。关于目前散打运动的科学研究,赵教授分类从竞技能力、科学选材、训练监控、产业化、学校教育、文化属性研究等诸方面进行了深刻阐述,提出了散打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科研的发展建议。

最后,北京体育大学朱瑞琪教授从竞赛的角度做了“武术散打项目发展的历史回顾与设想”报告,依据散打运动30年的发展和阶段任务,分三个阶段对不同时期散打的竞赛性质、内容、方法与规则进行了回顾总结,对当前散打运动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今后发展进行了设想,认为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散打“竞技散打”在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加快“大众散打”在健康群体中的开发与普及,加速培育“商业散打”的优秀品牌与“学校散打”的发展,突出岗位特点,全面开发“综合散打”的竞技功能等,对散打运动的未来发展有导向作用。

此外,围绕武术散打运动30年发展历程,散打技术训练及运用,散打运动存在的问题、竞赛规则变化,散打运动市场化运运作,学校武术散打运动的开展等五个方面,与会学者进行了分组报告,广泛交流了武术散打运动发展的最新研究成果,共同商讨武术散打运动的未来发展,这对于弘扬民族传统文化,进一步促进武术散打运动的发展,确立武术散打运动科学化的支撑体系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关于统一散打与散手名称的讨论”是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之一。今年适逢现代武术散打运动发展30周年,在这发展变化的30年中,武术散打继承与创新、吸纳与融合,从理念、理论到技术体系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并被赋予新的内涵。起初建立在武术套路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散手,历经发展已不能确切表述这项运动的内涵,于是在1988年武术定义讨论中“武术散手”被“武术散打”名称所取代。由于名称的改变没有引起主管部门足够重视,以至出现国内称“武术散打”,国际称“武术散手”的尴尬局面,名称混乱严重影响了武术散打在新时期的发展与推广。为了厘清这两个概念的属性,统一概念,8月13日上午举行了“关于统一散打与散手名称研讨会”的专题会议。会议由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主持,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副主任陈国荣、散打部主任杨战旗亲临会场聆听。围绕散打与散手名称问题,代表们从不同角度发表了自己的认识与看法,讨论的气氛热烈。武汉体院曾于久教授首先发表了“武术散手与散打的项目属性论证”的主体发言。他从散手是武术套路项目的专有名称、散打是武术对抗项目的专有名称两个方面,博引旁证、深刻阐述了武术套路和武术散打是两种表现性质、表现形式、价值功能不同的运动项目,认为“散手”这个名称已经完成了武术对抗项目试验阶段的历史使命,应该回归到武术套路形式的范畴,武术散打应该属于武术对抗形式的范畴。此外,天津体育学院副教授杨祥全博士从历史文献学的角度论述了两个名称的历史渊源。北京体育大学教授李士英博士从文化学、传播学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认为统称“武术散打”易于传播和被人们接受,是新时期武术散打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经过热烈的讨论,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科研部主任康戈武对各方面的意见进行了综合,最后宣布为了项目的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推广,就将其名称统一为“散打”。与会代表用热烈的掌声表示通过。

国家体育总局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任高小军,在“2009全国武术散打运动发展战略研讨会”闭幕式上发表讲话,认为在武术散打建立30周年之时召开这次会议有特殊的目的与意义。他指出:这次会议上专家、学者提出的一些新的理论观点和成果,一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都是武术散打事业发展的宝贵财富,必将有利于指导武术散打运动的蓬勃开展。

围绕武术散打运动30年来的发展变化与社会需求,他指出,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在申办和成功举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激励下,武术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和进步,随之而来是人民群众对武术健身的需求越来越高。面对人民的期待、社会的需求,每一位武术工作者应该肩负起武术研究和武术事业发展的重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不断提高项目自身的创新能力,以应对散打运动发展中所遇到的难题与挑战,实现武术散打事业快速、稳步、持续的发展。面对体育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以及体育科学研究对散打项目的作用时他指出,我们必须重视散打项目的科学研究工作,不断吸纳世界上先进的体育理论、管理经验,以及其他的有益成分,形成一套科学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丰富、创新散打运动理论与技术体系,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符合武术散打自身发展的产业道路,最终实现散打运动的新发展、新跨越。

高小军主任对这次大会取得的成绩给与了充分肯定,他希望大家要以更加广阔的视野、更加开放的姿态、更加执着的努力,续写武术散打运动的新篇章,为武术散打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猜你喜欢

武术运动体育
校园武术“学、练、赛”一体化实践探索
我爱传统文化
中国功夫成青少年新宠
对高校武术教学中武术文化教育的思考
不正经运动范
我们的“体育梦”
古代都做什么运动
疯狂的运动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