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3G:执著创新十年磨剑
2009-06-09许婷
许 婷
我国3G发展中,政府部门采取了冷静、稳妥甚至被人称为“保守”的态度,但事实证明正是这种执著于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创新的策略,最终促成了我国通信产业的创新发展。
千呼万唤数年,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3G)牌照终于在1月7日揭开神秘面纱,三种技术制式TD-SCDMA、CDMA2000、WCDMA分别“花落”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一场标准迥异的3G大战即将爆发,中国电信业由此正式步入3G时代。
回顾我国的3G十年发展历程,政府主管部门在3G问题上一直采取稳健发展的战略。也正是这样的稳健政策才使得我国通信业既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又躲过了3G泡沫。
温和的保守派
1998年,我国正式成立3G评估研究小组,并提交了中国的TD—SCDMA标准。随后,1999年邮电部组织电信科学技术研究院,在SCDMA技术基础上起草了符合IMT-2000要求的TD-SCDMA建议草案。2000年5月大唐代表中国提交TD-SCDMA技术,被ITU批准为3G国际标准,成为中国电信史上的重大突破。
就在欧洲一轰而上拍卖3G牌照的时候,中国政府采取了冷静稳妥甚至“保守”的态度。
面对全球3G的热潮,时任信息产业部部长吴基传多次明确表示,英国、德国和韩国等国家拍卖3G牌照的做法,并不适用于国内市场,吴基传明确表态,中国至少在短期内还不会发展3G业务。
发不发3G牌照,并不是单纯由政府说了算,而是取决于3G业务的成熟程度。2001年,中国政府提出了3G决策的“十六字方针”,即“积极跟进、先行试验、培育市场、发展市场”。根据中国政府的主张,在3G问题上不但不能盲目,而且一定要根据试验中的各类技术和业务发展的实际情况才能得出结论。
尽管3G只是移动通信产业划时代的标准,但就其产业波及层面、社会经济影响而言,已经毫无疑问地成为牵动高层决策神经和影响大众生活的独特现象
事实证明,适时的“保守”是正确的,科学的。中国在3G发展上持慎重决策的态度,防止了泡沫的产生。
三次测试定趋势
在“十六字方针”的指导下,原信息产业部针对3G技术本身,提出了“积极、稳妥、科学、求实”的要求。由信息产业部六个司局成立了一个3G技术小组,对3G的重大问题进行决策,时任电信研究院副院长曹淑敏担任专家组的组长。
从2001年至2006年,信息产业部组织了3次大规模的测试,测试的结果成为中国政府推动3G发展进行3G决策的重要依据。
第一阶段为单系统测试阶段,于2001年开始,2003年9月结束,测验是在实验室进行,除测试单机外,还测了设备之间的互操作、2G和3G之间的漫游等功能。试验结果显示,3G三大标准的系统厂商设备均都符合了规范要求,并各有优缺点。终端存在问题比较多,和网络设备相比,终端在技术上要落后6至8个月。
第二阶段的网络技术试验在2004年4月开始,几大运营商分别在北京、上海、广州建设试验网,主要目的是验证多个厂家的相互操作性,为运营商网络规划、设计和业务提供积累经验,为频谱规划和分配提供技术依据,进一步验证中国制定的3G技术规范的可操作性。第二次测试结果显示,3G技术已经基本成熟,终端也进入相对丰富期。
第三阶段的3G测试主要测TD-SCDMA,以及WCDMA和CDMA2000两个标准的补充内容测试,六大运营商全部参加测试。系统厂商主要是大唐、鼎桥、中兴、普天提供无线子系统,北电网络提供核心网系统。
在我国组织的3次大规模测试的同时,国外的运营商正在推出3G的商用服务,在网络建设、技术发展、业务开发、终端研发等多方面发现了很多问题。而我国通过经过大规模、全面的测试,促进了TD-SCDMA、WCDMA和CDMA2000三种制式的系统和终端的研发和应用,产品和技术逐步成熟,为3G的顺利实施和发展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全面产业化
从2001年到2005年,3G在中国越来越热,但是“十六字方针”始终是中国政府主管部门坚持的原则,所不同的是,“稳步”与“扎实”的工作内容每一年里都有所区别,从技术标准到产业化再到业务应用,不同的阶段自有不同的重点。
2003是3G在中国发展的关键一年。在这一年,以华为、中兴为代表的中国骨干企业在3G主流标准WCDMA和CDMA2000的研发中大有成就,以大唐为代表的企业更是成功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TD-SCDMA技术方案,并被国际电联接纳为国际标准,结束了中国在世界通信标准领域里旁观者的历史。
“频率分配”是3G牌照前最重要的一项准备工作。2004年8月,由国家无线电监测中心承担的“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频率使用的研究课题”,通过了专家评审,这对于我国3G发展非常重要。
事实上,从2004年开始,强调3G的产业化发展及业务应用已经成为政府主管部门在3G问题上的主旋律。时任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娄勤俭多次表示,政府主管部门将从管制政策、产业政策、业务开发和市场培育等方面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推进,努力创造中国3G发展的良好环境,规避技术风险和市场风险,促进3G在中国的健康、有序发展。
从TD独秀到三标准争锋
2007年世界电信日之际,WCDMA和CDMA2000被正式确定为我国3G的通信行业标准。放行WCDMA和CDMA更像是推翻了多米诺骨牌,运营业和制造业的一系列连锁反应由此生成。
至少在2006年底,中国通信业界已经没有人怀疑TD-SCDMA在未来3G领域内的独霸地位了,上面有政策扶持,中间有中国移动这样实力雄厚的运营商支撑,更有产业链的鼎力协作。然而这次的放行,让中国3G本来相对平静的湖水泛起波澜,甚至有业内人士开始怀疑起TD-SCDMA的最终命运。
随后,业界普遍认为,确定WCDMA和CDMA2000为我国通信标准,意义在于向世界表明了中国电信业主管部门的态度。而从制造业来看,两标准的放行,将极大地释放电信设备厂商一直积攒在两标准上的投入热情,新一轮的产能扩充将指日可待。
从中国的3G进度来看,TD标准已经先行半年,相对而言积攒了足够的先发优势,而放行CDMA2000和WCDMA,正式确立了未来中国3G市场的竞争态势,三个标准将整体烘托中国的3G市场。
奥运催熟中国3G
自中国移动接手TD以来,随着兑现将在北京奥运期间提供3G服务的诺言时间越来越近,TD建设步伐紧锣密鼓。
2008年4月1日,中国移动在北京、上海、天津等8城市率先启动TD-SCDMA试商用工作,全面推广3G手机业务。
就在中国移动为TD服务奥运而夙兴夜寐的同时,呼声多年的电信重组在这一年的5月24日正式启动,三部委联合发布《关于深化电信体制改革的通告》,指出在电信改革重组完成后,国家将发放3张3G牌照。从5月底到8月初,中国电信业都在重组与奥运的主旋律下谨慎前行。
经历了奥运会之前的高速发展,TD-SCDMA产业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在奥运会之后,中国移动启动TD二期建网、TD业务资费新套餐的推出以及诺基亚等国际手机巨头的表态无疑都使TD更加令人期待。
纵观我国3G十年历程,可以清楚地看到,3G的真正启动需要相对成熟的市场环境、标准和核心技术。我国的3G决策是要考虑多重的目标。首先要明确的是确保3G的推出能对通信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而不能产生灾难性的泡沫经济;其次是在平衡各方利益的基础上竭尽全力支持TD-SCDMA技术标准的应用和发展;另外,还要在电信运营商中寻求最佳利益的调和,促进电信改革。
链接中国3G发展大事记
1997年,我国正式成立3G评估研究小组,并提交了中国的TD-SCDMA标准。
1998年,在SCDMA技术基础上起草了符TD-SCDMA建议草案。同年6月30日,该草案成为ITU成为IMT-2000的15个候选方案之一。
1999年9月,CWTS代表中国向3GPP提出将TD-SCDMA纳入3GPP标准的建议。12月,在法国尼斯3GPP会议上,TD-SCDMA成为3G国际标准。
2000年5月,TD-SCDMA技术,被ITU批准为3G国际标准,成为中国电信史上的重大突破。
2001年,中国政府提出了3G决策的“十六字方针”。4月,ITU确认TD-SCDMA为3G标准之一。
2002年3月,大唐移动挂牌,拉开TD-SCDMA产业化大幕。10月,TD-SCDMA获得155M的频率资源。随后,TD-SCDMA产业联盟成立。
2003年3月,中国联通全国CDMA20001X网络铺设完成。
12月,GSM协会在京发表《北京宣言》,在中国推广WCDMA。年底,信息产业部完成了3G标准第一阶段测试和补充测试。
2004年2月,国家发改委批准TD产业化,并启动资金援助计划。3月大唐移动推出全球第一款TD-SCDMALCG手机,同时3G专项资金全面启动。6月至2005年3月TD-SCDMA产业化三大合资公司成立。
2005年4月,TD-SCDMA试商用网建成,TD-LTE提案在国内首次被提出。10月,具有中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首颗0.13微米TD-SCDMA 3G手机芯片诞生。当年底,中国政府承诺北京奥运会前开通3G网络。
2006年1月,TD-SCDMA成为中国通信行业标准之一。
4月,四部委出台四项政策支持TD-SCDMA。11月,TD-SCDMA在青岛、厦门、保定三大城市放号。
2007年2月,国家发改委核准中国移动TD规模网投资。3月,中国移动公布TD招标方案。
2008年4月,北京等8城市启动TD试商用。8月,中国电信在广州部署的CDMA2000试验网初步建设完毕。8月8日,中国兑现TD服务奥运承诺。9月,中国移动宣布启动TD二期建设。12月,中国联通在7城市推WCDM试验网。12月31日,国务院同意启动3G牌照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