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季慎防小儿咽结膜热

2009-06-08陈日益

家庭医学·下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腺病毒结膜降温

陈日益

4岁的珊珊,因为发热、咽痛、流涕、咳嗽等,年轻妈妈急忙把她送到医院。儿科接诊医生检查发现:珊珊高烧39℃,左眼球结膜外侧略有充血、水肿,咽喉赤红、扁桃体Ⅱ度肿大,两肺呼吸音清,腹平软。当时初诊为“上感”(即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常说的普通感冒),并按“上感”进行了治疗,症状得到了缓解。但第二天再次出现发热,体温达39.6℃,且左眼球结膜明显充血、水肿,同时累及右眼。经儿科专家会诊,最后被确诊为“咽结膜热”(也有人称为“咽结膜炎”)。通过对症下药,几天后珊珊烧退了,病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渐渐恢复了健康。

咽结膜热与感冒有本质区别

咽结膜热是近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的一种特殊类型疾病,但对它还不很熟悉,特别是一些年轻的医生,由于临床经验不足,常把它当感冒来治疗。其实,咽结膜热与感冒有着本质的不同,区别在于:前者病情较重,咽喉和眼有特征性发炎;病初起就咳嗽,且持续时间长;病情长达一周左右,并发肺炎的机会多。

春季期间气候多变,为咽结膜热的多发季节。咽结膜热由腺病毒(主要是3型、4型、7型腺病毒)或柯萨奇病毒等侵入人体引起,多见于婴幼儿。腺病毒等存在于患者的呼吸道分泌里,通过咳嗽、打喷嚏而散播于空气中,再经呼吸进入健康儿童的呼吸道;也可借手、毛巾等为媒介,从眼结膜侵入人体而导致发病。

小儿感染腺病毒等病毒后,一般有3~5天的潜伏期,随后发高烧至39℃左右(甚至40℃以上),伴有嗓子发干、咳嗽、咽喉肿痛,并出现眼结膜充血发红。有刺痛感或摩擦感,但不像患急性眼结膜炎时脓性分泌物那样多。此外,还有头痛、全身无力等症状。婴幼儿患咽结膜热时,容易并发肺炎,而且年龄越小病情越严重。

咽结膜热患儿护理要点

有关号家指出:对咽结膜热最好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这样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家长除了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做好患儿的隔离,以控制传染其他儿童外,认真做好日常的护理工作对孩子的早日康复大有帮助。以下几点供大家参考:

口腔卫生患儿高热时,唾液分泌减少,口腔黏膜干燥,这时口腔内食物残渣容易发酵,有利于细菌繁殖,而引起舌炎、齿龈炎等。因此在小儿高热时要注意及时清洁口腔,最好在每次进食后给予盐水漱口。并多饮白开水,既能润滑口腔,又可补充因高热而丧失的水分,且利于体内毒素的排泄。

皮肤护理高热患儿在退热过程中往往会大量出汗,要做好皮肤护理。出汗时应及时擦干汗液,更换衣被。出汗较多者可用温毛巾擦拭皮肤,并涂以适量的爽身粉(尤其是腋窝、腹骨沟等处),以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皮疹的发生。另外,还要给患儿勤洗手、洗脚,清洗,外阴及肛门,以防止出现其它部位的感染。

饮食调节患儿高热时,由于迷走神经的兴奋性下降,使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生成和分泌减少,消化酶活力降低,从而影响消化吸收功能,于是出现食欲不振。同时,高热时分解代谢增加,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和维生素等物质大量消耗,水分丧失较多。因此,高热期间患儿必须注意补充营养和水分。根据病情,适当给予营养丰富,且清淡、易于消化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如鸡蛋羹、西红柿蛋花汤、面条汤、藕粉等。还可吃一些梨子、苹果等新鲜水果或果汁,这是各种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最佳来源。

物理降温对高热的孩子切忌用多穿衣或多盖被来发汗降温,这种原始的做法不仅不能降温,反而会增加脱水,加重病情,诱发惊厥(特别是小婴儿)。但可进行物理降温,常用的方法有头部冷湿敷(即用冷湿巾敷于患儿的额部)、洗温水澡或温水擦浴颈部、腋下及腹股沟置冰袋和乙醇(即酒精)擦浴(注意:降温的乙醇浓度是25%~35%,平时医用的消毒乙醇浓度是75%,所以要用水稀释1~2倍再用)等。

切记:药物降温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能擅自滥用,否则使用过量,会引起体温骤降、多汗,甚至使孩子发生虚脱。

注意休息由于高热时新陈代谢增快,能量消耗大,而食欲下降、进食量少,体质虚弱,所以应尽量限制患儿到户外活动,要多让其卧床休息,以减少不必要体能消耗。还要注意居室的通风换气,以维持空气清新,尤其是不要在患儿的房间里吸烟,尽量减少不良气体对孩子的刺激;同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以降低代谢率。此外,要多跟孩子交谈、逗乐,使其保持有一个良好的心情,这对病情的恢复非常有益,也是药物所不能做到的。

猜你喜欢

腺病毒结膜降温
人腺病毒感染的病原学研究现状
球结膜下注射庆大霉素致视网膜损伤1例
动物降温有妙招
某部腺病毒感染疫情调查分析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猪乙型脑炎PrM-E重组腺病毒的构建及免疫原性
如何防治眼睑结膜结石复发?
载EPO腺病毒的PLGA纳米纤维支架在体内促进骨缺损修复作用
读一读吧
结膜切除术联合巩膜固定术治疗结膜松弛症的临床疗效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