滥用抗生素的现状和危害
2009-06-08宗怡李静
宗 怡 李 静
从1940年青霉素应用于临床,半个多世纪以来抗生素的种类已达几千种,临床常用的也有几百种。各种新的抗生素不断涌现,在治疗各种常见细菌的疾病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临床各科医师最常用的一类药物。随着抗生素在临床的广泛、大量使用,其滥用和浪费现象也日益严重。
抗生素滥用的现状
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使用量、销售量排在前15位的药品中。有10种是抗生素。我国的门诊感冒患者约有75%应用抗生素,外科手术则高达90%。世界卫生组织调查显示,中国住院患者抗生素药物使用率高达80%,其中使用广谱抗生素和联合使用两种以上抗生素的占58%,远远高于30%的国际水平。每年有约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由此造成的机体损害及其它损失更是无法计算。
目前,全球因感染造成的死亡病例中,呼吸道疾病、感染性腹泻、麻疹、艾滋病、结核病占85%以上,引起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对一线抗生素药物的耐药性几乎是100%。如果不解决抗生素滥用的问题,医生可能面临病菌治疗束手无策的局面。
抗生素滥用的危害
细菌产生耐药性
第一次用药可以把细菌杀死,第二次细菌可能只受一点损伤,以后再用药就基本不管用了,这就是耐药性。20年前,一般感染肌肉注射就可以,青霉素约用20万至40万单位,可如今用青霉素静脉滴注,一次用800万单位,是原来的20多倍才能见效。近年来,我国广谱、高效的抗生素使用量逐年增加,可是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没有明显下降。这说明病原菌的耐药性越来越强。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由于广谱抗生素的大量使用,真菌感染和菌群失调的发病率也明显增加。从细菌的耐药发展史可以看出,医学工作者开发一种新的抗生素一般需要10年左右的时间,而一代耐药菌的产生只要2年的时间,抗生素的研制速度远远赶不上耐药菌的繁殖速度。
在畜牧业中过度使用抗生素也是细菌耐药的重要原因之一。全球每年生产的抗生素中有一半用于动物饲养,其目的是预防动物的感染和促进生长。如我们吃的鸡、鸭、鱼等,人们通过食用这些使用过抗生素的动物间接服用了抗生素,同样会产生细菌耐药。近年来,发达国家意识到在动物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危害性,开始立法禁止在动物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但欧盟的科学家披露,即使如此,美国生产的抗生素还是约有70%用于动物。
大量耐药菌的产生,使难治性感染越来越多,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费用越来越高。如果不予控制,21世纪人类将会面临更多致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疾病,还会不断出现新的传染病暴发流行。世界卫生组织曾发出警告,滥用抗菌药将使人类回到无抗菌药的时代。
引起不良反应
抗生素在进入人体发挥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引起很多的不良反应。我国每年有20万人死于药品不良反应,在医学上,他们被称为“药源性致死”。也就是说,他们不是病死的,而是吃药吃死的。这当中40%死于抗生素的滥用。据2006年4月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披露,中国每年有8万人直接或间接死于滥用抗生素,中国7岁以下儿童不合理使用抗生素造成耳聋的数量多达30万,占总体聋哑儿童的30%~40%。
许多抗生素都会引起严重的不良反应,比如,青霉素过敏可导致过敏性休克甚至死亡;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易造成儿童的耳聋,并且对肾脏也有一定的损害;四环素类抗生素能与新形成的骨、牙中所沉淀的钙结合,造成四环素牙;氯霉素可引起再生障碍性贫血,引起灰婴综合征;喹诺酮类抗生素影响儿童骨骼发育等等。此外,抗生素对消化系统、造血系统、神经系统等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在使用抗生素时一定要了解病情和药物过敏史,尤其是老人、孕妇、婴幼儿或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应用抗生素时,应严格把握用药的品种和剂量,切勿滥用。
造成资源浪费
抗生素滥用问题是世界范围内的问题。比如有些发热患者把抗生素看做是“万能退热药”,即使明知是病毒感染引起的感冒,也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对病毒和非细菌感染性疾病无效);有些医生盲目选择价格昂贵和新的广谱抗生素,忽视价廉有效的抗生素;外科手术预防用药时,术前应用过早或术后停药过晚;在无菌手术、麻疹或小儿上呼吸道病毒感染时,也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等等,这样做不仅浪费药品。增加患者的经济负担,有时还得不偿失,造成细菌耐药或双重感染。
药品不是商品,“便宜没好货”的规律并不适用于药品。只要使用得当,几分钱一片的药也能达到药到病除的疗效。
综上所述,滥用抗生素已经给人类带来很大危害,使我们陷入了“感染一用抗生素一再感染一再用抗生素”,从而使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加的恶性循环圈。有效遏制抗生素的滥用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单是医疗部门的责任,农牧业、药品监督管理和医疗部门应通力合作来控制抗生素滥用,并通过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有效管理,才能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