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医疗建筑设计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

2009-06-08粟维琥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年9期
关键词:以人为本

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医疗建筑的设计得到了更多关注。文章探讨了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交通组织,认为建筑设计应不断适应医疗模式的变化,并提出了初步的解决设想。

关键词:医疗建筑设计;以人为本;人车分流;医患分流

中图分类号:TU2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2374(2009)09-0123-01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设施包括医院建筑的设计给予了更多的关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于医疗建筑的设计,时刻要做到“以人为中心”、“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地提高。以下就是笔者这几年从事医疗建筑设计方面的一些工作经验和体会,以及对医疗建筑未来发展的趋势,来讨论医疗建筑设计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这个话题。

一座医院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的发展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医疗建筑的设计越来越重视。本文试图涉及以下问题的探讨:走出传统医院建筑设计的观念,引导一条新型的医院建筑设计方向。

一、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

医院建筑设计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明确医院建筑设计中的服务主体,指导建筑设计。新世纪的建筑,无论是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

近年来,我国医院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但许多新建医院只满足于一般的功能关系,只注重建筑设计的堂皇与华丽,而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殊性的考虑。

(一)病房个人领域空间的限定

患者因病入院,希望能远离外界干扰,按自己的意愿支配环境,维护个体的私密性。如果在多床间病房的设计中,变化平常布局形式为病人提供明确的个人领域空间,就能更好地满足病人对私密性的要求。

(二)公共交流空间的创造

病人是社会的人,需要与他人进行信息、思想和感情沟通。人在患病的情况下,更需要与他人交流,这样,可以减轻痛苦的困扰,缓解心理压力,对康复极为有利。

二、构筑通畅的交通流线

医院的交通流线是否通畅,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和就医流线的便捷和效率。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理外,还应符合医院的医疗流程,并充分考虑到医院组织模式的可变性,为医疗流程的变化留有余地。

(一)组织便捷的建筑外部交通

建筑外部动态交通从主要形式分,可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细分可将车流分为急救车流、门诊车流、出租车流和服务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门诊、急救和探视。

在一般的医院中,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不作分流处理,往往人车混杂,交通环境恶化。并且车流与车流之间、人流与人流之间也难以有效组织,造成人流流线复杂,不能迅速抵达目的地。

外部交通的彻底解决需要做大量的研究和尝试,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法:

1.总平面布置中可考虑急诊与门诊入口分设,单独留出急诊“绿色通道”。

2.留出医护人员单独出入口,突现医患分流。

(二)设计流畅的建筑内部交通

在医院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牵扯到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与管理水平及智能化管理的程度有着极大的关系。在交通组织中,也要动态得考虑医院的发展变化,为新的运行机制留有余地。

创造出良好的建筑就医环境为病人服务。在设计中,应明确医护人员完整独立的工作区域,符合专业学科细分,边缘学科渗透,功能区域可变以及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最终达到如下目标:目标明确、流线清晰、联系迅速、医患分流、各自领域不被穿越,建立一个以病人为中心,医护人员方便使用的医院诊疗环境。

尽管医院的使用功能十分复杂,然而,没有一种不变的医疗模式可以引导医院建筑建立一套固有的设计模式。使用功能的复杂性,不仅在于它的多样性,复合性,更重要的是它的可变性,即可持续发展的特性。

只有充分考虑到医院运行模式的可变性,分析医院切实可行的建筑形式,考虑今后医院的发展和医疗模式的变化,才能使医院建筑顺利运行,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简介:粟维琥(1981-),男,广西壮族自治区工业设计院助理建筑师,研究方向:建筑设计。

猜你喜欢

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基于以人为本理念的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研究
马克思主义青年理论的当前价值
高职院校学生管理精细化浅析
语文教学应“以人为本”
对宪法沿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