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堂吉诃德》语录
2009-06-08维兹
维 兹
引子:
年初,温家宝总理出访欧洲五国,来到西班牙的时候,他在塞万提斯学院发表演说,提到自己很喜欢《堂吉诃德》。无独有偶,不久之后,李肇星在回答记者的提问时,也引用了塞万提斯的名言:真正的自由是把握好自己。看来,中国人中塞万提斯的粉丝还真不少。这位十七世纪的西班牙作家在出版《堂吉诃德》的时候,曾想象着中国大皇帝把书翻译成中文。而今天,如果他能够看到中国人频频引用自己的话语,不知道会有多开心。
1.“假如你一心向往美德,以高尚的品行为荣,你就不会羡慕天生的贵人。血统是世代传袭而来的,品德是靠自己培养的,而只有美德才具有真正的价值。”
注解:
塞万提斯是西班牙著名的作家。大约跟中国的吴承恩老先生是一个时代。杜甫说:“文章憎命达。”这句话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只有经历过社会最底层生活的人,他们才能发觉许多人性的苦难和高贵。他们的文章才会有震撼力。
这么一个大作家,他只上过中学,因为没钱上大学,就去当兵,在战争中左手残废。这够倒霉了,可是厄运还是没有放过他,他又被海盗绑架,连赎金都交不出。整整受了五年的折磨,他才得以脱身。后来他又受人诬陷,被关到了监狱中,之后又加入军队,又入狱。这家伙,一辈子没过过几天好日子。
塞万提斯不是郭敬明,尽管他的书比郭敬明的更加有影响,但是,他在作家富豪榜上没有排名。他的《堂吉诃德》在出版后不久便风靡西班牙和西方世界。流行的程度用这么一个故事可以说明。据说,西班牙菲利普三世在皇宫阳台上看到一个学生一面看书一面狂笑,就说:“这学生一定在看《堂吉诃德》,要不然他一定是个疯子。”差人过去一问,果然那学生在读《堂吉诃德》。
可是,这样一部作品并没有改变作者的贫穷。晚年的时候,塞万提斯依旧贫穷。有一次,西班牙大主教接见法国大使,大使问起塞万提斯的情况,这位大主教说:“他老了,是一位兵士,一个小乡绅,很穷。”法国大使的随员顿感诧异:“这样的人才,西班牙为什么不用国库的银子供养着他?”西班牙大主教说道:“假如他是迫于穷困才写作,那么,但愿上帝一辈子也别让他富裕,因为他自己穷困,却丰富了所有的人。”
2.“幸福的世纪和年代为黄金年代,……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没有你我之概念。在那个神圣的年代,一切皆共有。……那时候,人们安身立命,情同手足,和睦融洽……欺诈和邪恶还未同真实和正义混杂在一起。正义自有它的天地,任何私欲贪心都不敢干扰冒犯它。而现在,这些东西竟敢蔑视、干扰和诋毁正义。那时候在法官的意识里,还没有枉法断案的观念,因为没有什么事什么人需要被宣判。”
注解:
无论在什么时代,正义都是最有价值的追求。金庸的小说中,郭大侠告诫我们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整个武侠世界,其核心就在于对正义的捍卫。
堂吉诃德是一个可笑的骑士,这个貌不出众的小子看武侠入迷了,于是想闯荡江湖,锄强扶弱,成为一代大侠。
“喂,堂吉诃德读的不是骑士文学吗?”有人赶紧给挑错。
不错,是骑士文学,我是说,骑士文学在那时的西班牙正像武侠在现在的中国一样。那些骑士们有着和侠客一样的梦想,以他们手中的刀剑,横行江湖,逍遥万里,路见不平,立马拔刀相助,纵然不敌,也要血战到底。
堂吉诃德是可笑的,但又始终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化身。他心中怀着对正义的追求,怀着对被压迫者和弱小者寄予无限的同情。纵然可笑却很可爱。他的理想主义是代代相传的普世价值。
古龙说,人心就是江湖。孟子说,吾善养我浩然之气。这股浩然之气就是充斥于心灵之间的一股正气。这股正气,对于中国读书人的影响是相当大的。
“一切都前途未卜。”堂吉诃德对着风车如此说。文天祥做正气歌:时穷节乃见,一一垂丹青。这种节,就是存于我们心中对于是非的判断,对于公理的坚持。就是侠道,是正气。
3.“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注解:
小时候,去一个亲戚家慰问病号。老妈把家里的鸡蛋都给我放在一个篮子里,哼着歌在路上,不料踩到一块小石头,就给摔倒了,结果篮子摔出好远,鸡蛋都破了。一个过路的大爷把我扶起来,意味深长地告诉我:“小朋友,切记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后来,读那些理财大师的话,他们说,你买股票,切记不要买一只股票。不要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
读《堂吉诃德》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典故原来出自作家塞万提斯之口。中国人说:“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又说:“狡兔三窟。”民间还有俗语说:“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这些是一种类似的智慧。
当我正以为自己发现了真理沾沾自喜的时候,另一位大作家说话了,美国的作家马克·吐温在《傻瓜威尔逊》中写道:“傻瓜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而聪明的人却说,把你的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然后看管好那个篮子。”这算把我搞糊涂了,到底该听谁的好?
凡是任何一句话,即使是真理,也有它的存在环境。塞万提斯的这句话也是如此。如果我们完全以此行事,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可以在爱情中脚踏两只船?这显然是荒谬的。世界是复杂的,如果我们试图用某句话来概括它的全部运行规律,那绝不会成功。
4.“让我们用笑脸来迎接这悲惨的厄运吧!伟大的心胸应该表现出这样的气概——用百倍的勇气来对付一切的不幸。”
注解:
不能不说于格了。
这是位法国艺术家,现年66岁。他出身于法国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爱好是周游全世界。1978年,于格到了纽约。他在华盛顿广场的家里遭遇了入室抢劫,双眼被歹徒的硫酸泼中。在疼痛的烧灼中,于格从此双目失明。那一年于格刚刚35岁。
以后的漫长岁月里,这个喜欢作画,喜欢旅行,喜欢欣赏大自然美丽的人永远看不见世界了。他后来说道:“世界变得像上帝一样不可见了……”失明之后,于格的朋友离他而去,社交圈大大缩小,“刚失明的时候,我会打开窗户,纽约街头的车水马龙扑面而来。晚上,我知道纽约的夜生活又开始了,人们外出喝酒吃饭,去听音乐会,我能听到这一切。那时候,那种寂寞是一种煎熬。”
就是在这一次次磨难之后,于格最终从痛苦和自弃中走了出来。他恢复了乐观的情绪,到处旅行。阅读于格的自传小说《残杀光明》的时候,我为他那种强烈的生命力所震撼。这样的坚定、乐观、不屈服,该一个怎样的生命呢?
失明后的于格,曾经到巴厘岛旅游,海关官员不让他进入,因为,按照当地的规定,盲人是不能独自旅行的。于格就转身问身后的一位旅客:你也是去巴厘岛吗?旅客回答:是的。于格又问:你愿意和我一起旅行吗?回答果然不出于格的意外:没问题。于格对海关官员说:你看,我不是一个人旅行了,我有伴了。海关官员见此,只得允许他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