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的原则
2009-06-08宋春荣刘协权刘进
宋春荣 刘协权 刘 进
摘要 根据大学物理的学科特点,阐述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要遵循的原则。
关键词 大学物理;人文教育;原则
中图分类号:G6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4-0071-02
Principle on Infiltrating Humanistic Education in College Physics//Song Chunrong, Liu Xiequan, Liu Jin
Abstract The paper analyses the Principle of infiltrating humanistic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characteristic of College Physics teaching.
Key words college physics; humanistic education; principle
Authors address Ordnance Engineering College, Shijiazhuang, 050003, China
大学物理是学习物质的基本结构、相互作用和物质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及其相互转化规律的一门自然科学课程,是自然科学、军事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在培养学员科学的自然观、宇宙观和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以及良好的科学素养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大学物理教学中教员要多视角、多方面、多途径地渗透人文教育。发掘物理学的人文蕴涵,渗透人文教育要遵循以下几条基本原则。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1]专业技术教育的核心是解决“如何做事”的问题;人文素质教育的核心就是解决“如何做人”的问题。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也是当代教育发展理念的本质与核心。
大学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以学员为中心的学员主体意识,以学员为出发点和归宿,满足学员的合理需求,最广泛地调动学员的积极因素,最充分地激发学员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充分尊重学员作为人的价值和尊严,充分尊重学员的人格、个性、利益、需要、知识兴趣和爱好,力促学员全面、和谐发展。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人,物理教学中渗透人文教育要注重学员的个体差异,使物理教学过程成为学员自我认识、自我选择、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过程。
以人为本的原则要以提高学员整体素质为宗旨,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的,既培养学员的做事能力,又培养学员的做人修养,使学员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协调发展。牢固树立一切发展都是为了学员,一切发展都是为了学员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
2 创新性原则
创新既是一种科学精神,也是一种人文情怀。创新是提高学员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胡锦涛同志指出:“源源不断地培养造就大批高素质的具有蓬勃创新精神的科技人才,直接关系到我国科技事业的前途,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2]大学物理是一门相当重要的基础课程。通过大学物理课程教学,不仅为学员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必要的物理基础,更重要的是培养学员的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使学员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性的个性,具有不畏艰难、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积极进取、独立自主、自信自强、坚忍不拔的精神。
爱因斯坦曾说过:“发现一个问题远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需要一个技巧,而发现一个问题则需要更高的智慧和意识。”这种更高的智慧和意识就是思想创新。引导爱因斯坦成功的最大动机就是科学的好奇心和创新性思维能力。爱因斯坦16岁时就有追光遐想:“假如我以光速追随光波前进将会看到什么?”正是这种创新性的追光的遐想,加上长达10年的思索,他从怀疑时间的同时性和思索光速入手,历经无数次失败的尝试,最终归纳出狭义相对论的基本原理,创立狭义相对论,成为近代物理的奠基人。爱因斯坦建立相对论时是这样,李政道和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时也是这样。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培养靠教育。在教学中,以线索贯穿物理知识,使学生感受科学家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方法,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将科学探索者的观测、困惑、沉思、试探、创新的智慧之光展现给学员,使他们有思想、有灵魂、有智慧、有教养、有信仰、有理想,成为全面、和谐发展的创新人才。
3 价值性原则
大学物理教员不仅担负着向学员传授科学知识、培养能力、引导学员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的任务,而且是对学员进行人格教育的主力军。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必须借助人文教育的渗透引导学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和高尚品德,使学员真正认识物理这门学科的价值、创造的意义;真正培养出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人格全面发展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有机结合的新型军事人才。
在实际教学中结合相关内容,介绍物理学家前赴后继探索自然奥秘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培养学员百折不挠的求知意志、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团结共进的合作精神。例如,布鲁诺为了宣传“日心说”被宗教法庭送上火刑场;富兰克林为了解开雷电之谜,冒着被雷击的危险坚持做实验;法拉第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淡泊名利的高尚品格使他能不为潮流所动,始终奋战在自己最感兴趣的领域;等等。爱因斯坦有句名言:“人只有献身于社会,才能找出那些实际上短暂而有风险的生命的意义。”生命的物质层面的确是十分短暂的,“百岁光阴如梦蝶”;而生命的精神层面可以是无穷无尽的,“离骚常伴屈原来”。
介绍我国古代和现代物理方面的辉煌成果、新中国科技的伟大成就和中国物理学家的杰出贡献。例如被誉为“两弹元勋”的邓稼先为了祖国的核事业,毅然放弃在美国的优厚条件,隐姓埋名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默默工作,直到身患绝症离开人世;钱伟长院士把“科学救国”作为第一选择。通过这些生动的事例培养学员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员心灵深处的爱国之情,增强学员的使命感。
4 时代性原则
大学物理教学中进行人文教育的渗透必须考虑时代特征,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能够反映物理学科时代前沿的知识,包括新成果、新发展;增加与物理学知识相关的重大社会问题,如能源危机、环境资源保护等;增加与物理学相关的热点问题,如电磁波技术、航天技术。不断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等,时刻注意将反映时代人文精神的内容渗透到教学当中。
注重时代性原则要考虑军事院校的特点,要充分展现物理学的军事魅力和风采。如讲解力学中转动惯量的知识点时,可介绍惯性导航系统的有关知识;由波的叠加原理和多普勒效应联系现代飞机上装有的大功率多普勒雷达、GPS卫星的定位系统;在讲解热学中熵的概念时,可联系信息战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信息熵理论;在静电场的学习中,联系刘尚合院士的研究领域——防电磁危害理论与技术,介绍静电的危害与防护;在电磁力的内容中,可介绍在战略和战术领域有着广阔应用前景的新概念动能武器——电磁炮;感应电动势的教学中可有针对性地联系震动传感器或声响传感器;对电磁感应现象的学习可介绍探雷器、电磁线圈炮等内容;在光学原理的内容中,通过光的叠加原理联系侦察镜片的涂膜层;由光的相干性引入激光技术,通过其物理特性与军事应用的关系折射出光学原理对战场的辐射作用。
21世纪最主要的竞争表现在人才的竞争上,社会的发展需要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人的全面发展不仅包括智力的发展,还包括思想道德、审美情趣、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多方面的、充分的发展。大学物理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探索蕴含的人文精神,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相整合、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并举。树立学员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真正培养出能够促进社会进步的、人格全面发展的、科学素质和人文素质有机结合的新型军事人才。
参考文献
[1]爱因斯坦.论教育[A]//大学生治业文库[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5
[2]胡锦涛.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为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N].人民日报:2006-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