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教学价值论概析
2009-06-08吕云来
吕云来
摘要 在人类文明历史的进程中,武术教学具有其特殊的社会价值。从武术教学价值论出发,对当今时代如何更好地定位武术教学的价值提出几点看法。
关键词 武术教学;社会价值;定位
中图分类号: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489X(2009)24-0028-02
Generality of Wushu Teaching Value//Lv Yunlai
Abstract During the course of human civilization history, Wushu teaching has its special social value. And now how to orientate the value of Wushu teaching, this paper will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as follows.
Key words Wushu teaching; social value; orientate
Authors address Basic Department of Wuhan Branch of Huazho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 Wuhan, 430064, China
武术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伴随人类社会发展的传承由来久远,武术教学作为武术传承的载体可谓功不可没。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和不同的社会环境中,武术教学呈现不同的特点,武术教学的变迁是迎合社会、历史选择的必然,正如文化生态学所断言:“文化特性由资源及周围环境的限制所决定,并随环境的变迁而变化。”
1 武术教学释义
“武术教学”是通过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使学生掌握一定的技能、知识,同时使身心获得全面发展并形成特定理念的动态过程。一是教师和学生的动态统一,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教学统一活动的2个方面,教不离学、学不离教,教学中教与学彼此依存,既不存在没有教的学,也不存在没有学的教,是教师的言传身授与学生的领悟身行双边活动的有机统一。二是武术教学分动态教学、静态教学和动静结合教学。动态教学指在一定的场地进行技术技能的教授。静态教学指在一定的场所进行理论讲授。动静结合教学是指技术理论的结合教学。三是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武术教学中,教师主导学生学习的性质或方向,学生是武术教学活动的主体。技术教学教师必须言传身授,只言传不身授或只身授不言传均不能使学生领悟武术的精奥所在。四是武术技术技能教学严格有别于任何其他体育学科技术技能的教学,其内容复杂、形式多样,在运用上却是灵活多变、随机性强。五是武术教学具有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功能。在武术教学中,学生在学习掌握武术的知识技能的同时也是一个身体得到锻炼、意志得到磨炼、心理得到考验、品质趋向完善的过程。六是武术教学是武术传统文化、技术的继承以及现代武术的创新与转化过程。正是武术教学这种独特性,使其功效价值更有别于其他任何学科知识的教学。
2 武术教学的原始价值
诚然,原始人的武术教学创造不是出于某种价值的反思,而是出于实用的需求,事实上这种需求的满足正是一种价值效果的体现。原始人在进行武术教授这一活动及进行内容创造选择的时候,带有浓厚的生物学色彩,他们创造这种特殊的技术文化形态,并不对它进行价值反思,也不对它进行价值判断,而是出于生存的目的,急急忙忙向自然界生杀掠夺。只有在这一点上他们才感觉到学到这种特有的人体技术对维护自己生存的价值和意义,这里不存在教学明确的主体与客体相互关系,更不要说把它放到社会关系中进行标价,这一点无论是对原始的个体还是群体都一样。
原始的武术教授主要存在于以血统关系为基础的族群内部,为了生命的延续或在自然界面前不至于被毁灭。原始武术学习产生的这种心理动机不是从武术价值的宏图中产生出来,也不是从武术价值的自觉认识中产生出来,而主要是出自于“维生”的功利目的,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从维持个体或群体生活必需的生存中产生出来的。普列汉诺夫在《没有地址的信》中引用人类学家著作中的大量材料证明,原始的各种活动的产生都有着原始人的功利目的,原始的武术教学正是出于这样一种价值标定。
3 近代历史时期对武术教学价值的不同定位
3.1 时代及社会环境因素对武术教学价值的导控人类社会的存在与发展具有明确的客观性,武术教学的存在与进步也正是出自人类社会的客观需求,正是因为人类能动地创造了社会,社会又以其客观力量规范着人们的行为趋向。武术教学的具体形式理所当然地只有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正常发挥其社会功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同样,社会主体的需要具有复杂的结构性,社会在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时必须处理好社会系统内部人造系统和自然系统的融合关系。武术教学作为这样复杂系统中的一支,要不断和社会总系统进行能量、物质、信息的交换,就必然要跟随社会的变化而作出相应的适应。武术教学与时代环境因素相适应,与特定社会形态下的政治经济气候相吻合,无疑是推动其不断完善发展的直接动因。从人类之初武术教学的最初萌芽到现代文明高度发达武术已作变异发展的今天,武术教学要与社会历史环境相融合的铁律无一更改。
3.2 重武低文时期的武术教学武术教学在历史上有过2次大的阶段式跨越发展,一是春秋战国时期,二是人类历史近代。春秋战国处在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代,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构架的巨大转换使中国古代演绎出人类史上社会化革命的划时代阶段。武术教学在此之前一直处在一个重武轻文的时代环境中。但在这一时期,学校武术并非人民大众的教育内容,而主要是上层社会统治阶级享有的特权,在这一历史阶段武术教学的总体特征为:学在官府、非官不教。这是中国阶级分化建立国家政权后武术教学的重大变化,它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为维护和巩固统治地位,武术教学基本为官方垄断,民间没有专业武术教学的团体和机构;中国最早的专门从事武术教学的学校为官学;习武是上层社会培养贵族子弟的内容。古代官学武术教学的目的:贵族子弟保健养生;统治阶级加强对自身统治地位的维护;统治者增强对外侵略的能力。教师的特征:官师合一,亦可视为学在官府的典型特征;教师或武师由官吏兼任,官职为教师的前提条件;师资选聘任用均由统治者包办。
3.3 儒学兴盛后的武术教学价值定位武术教学作为中华武术的重要传承形式,经历了一个简易俗为及轻文重武的前历史发展过程之后,人类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使武术的历史不再依然,犹是在儒学兴盛后的数百年中,虽然在战争动乱期间社会上也曾有过“以戒为主”“崇法尚武”,但武术教学与儒学兴盛前已截然不同。儒学的创设成为中国文化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成为此后中国2 000多年的封建教学的核心和主流,相比之下,武术教学则要淡漠得多。尤为遗憾的是,武术教学的文字资料记载少之又少。在儒教出现后,武术教学同以前出现明显的变化,表现为:1)公学(官学)的武术教学像以前的库、序、宫等逐步消失;2)私学武术教学逐步出现;3)武术教学内容上较以前丰富、系统化,超越原来的更多单纯以射为主的内容;4)武术的器械教学逐步趋向复杂化;5)武术教学逐步呈现民间武术与军旅武术2大分支。
4 现代武术教学价值论的社会定位
武术是人类发展到特定历史阶段的时代产物。武术教学更是随之而来的需求,充分发挥了人的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并达到一种最优结合,才创造出符合时代、环境、生存需求和满足生活需要的教学价值,这就是武术教学价值论的客观性。离开这种客观性,把武术教学价值论看成纯粹心理的东西、主观经验的东西,武术教学价值论研究就失去客观性而成为纯粹主观唯心主义的东西。
更为重要的是,武术教学现象不是孤零零地存在的,而是以各种需求因素构成的复合体系或有意义的现象世界,存在于人类社会历史活动中。武术是人类创造的,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必然产物,它一经创造出来就在一代社会历史的传递中形成具有完备形态和现实意义及社会价值的武术教学,它承担起这种承前继后、揽精去粕的社会功能。它存在于一定客观现实的世界,一度构成人类生存的有意义的社会历史环境中的特定因素和有增无减的风景。现代武术教学正是从这种有意义的现象世界、客观现实的社会历史环境中获得价值体现。
也正因为武术教学在潜在的历史传承下能满足人的价值需要,被人的内在心理和躯体外化,形成特定的教与学的思想与价值观念。于是,当人具备“教”与“学”价值意识并按照这种意识采取行动的时候,“教”与“学”的双方便形成这种特定的社会形态,也实现这种特有技术文化的传承。而且,“教”者与“学”者的行为和思想展示也对这种教学本身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从人类个体到生存小群体及整个社会无不受到巨大的感召和影响。现代武术教学正是从这种客观现实的生活世界、历史环境和各自的角度抒发其特色,展示其价值。
5 现代武术教学的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
现代武术教学具有面向个人和社会的双项性价值效应。对个人来说,或更确切地说是对个体,它分为哲学意义上的主体与客体,即教者与学者。武术教学中的个体不是超越社会实践活动的个体,而是从事现实活动的具体个体。武术教学不是抽象个体在封闭的真空中进行抽象活动,而是具体个体在广阔的社会背景下进行的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个意义上教学群体的社会实践水平与文明程度,个体已有的技能、理论水平,个体独立的社会性、社会地位影响力等都对教学活动有影响。同时,武术教学活动本身是影响社会整体实践改造和塑造个体的现实活动。对社会来讲,它的主体既包括教者(师傅或教师)又包括学者(徒弟或学生),客体是社会本身。任何时代的教者与学者均有其各自的目的,如学生学习或为强身护体,或为保家卫国。古代很多学武者为的是谋生、出人头地,教者亦不例外。无论私家授徒、馆校教学还是军旅授艺,更多的是一种赖以生存的捷径。个人与社会是互动的,或说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包括—个人既有对社会的贡献,又实现对自身的满足,通过传授或学习这种技艺既满足社会的需求,也满足自身的需要。个人既需要他人或社会的尊重又需要自尊,并通过自我价值体现得到他人或社会的满足。从哲学角度讲,武术教学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被称为内向性价值和外向性价值。内向性价值就是指向自身,对自身的价值,包括个人对自身和社会对自身。
6 结语
历史的跌宕与畅展不尽欣喜、不尽忧郁,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瑰宝,中华民族技术文化之精华,其教与学的相辅相伴、相助相随体现了中国人丰富悠远的运动学中的技术精彩和人文理念。武术教学过程也是一个不断追求价值和创造价值的活动过程,它根据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和具体的时代环境确立正确的价值导向,实现个人本位和社会本位的双项价值。不同历史时期的武术教学具有不同的价值定位,但无论任何历史阶段,武术教学只有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达到最佳融合,才可能找到实现其价值真谛的“阿基米德支点”。
参考文献
[1]吴志超.现代教学理论与体育教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3
[2]邱丕相.点面结合、走向世界、漫谈武术发展的价值趋向[J].体育文史,19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