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视唱练耳的首要问题——唱名法
2009-06-08王侃
王 侃
摘要:本文从高校视唱练耳课的实践效果出发,分析了影响该课程教学效果的首要问题——唱名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用理论分析和实践结合的方式,说明统一使用固定音高唱名法的重要性,及其对提高国民整体音乐素质的基础性作用。
关键词:视唱练耳;唱名法;固定
高校视唱练耳课的开设,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音乐专业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使其对构成乐音基本属性的音高、音值、音量、音色等有比较正确的记忆与辨认能力,从而在学习钢琴、声乐等专业技能时有更为敏锐、细腻的音乐知觉,更充分地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然而在实际教学中不难发现,学生们视唱练耳能力的发展是极其困难的。虽然开设两年的视唱练耳课程,但很多学生结业时还是不尽如人意。即使是提前划过范围,并一起复习过的曲目,考试时仍然是漏洞百出。且不说节奏与表现力,就在基本的音准方面都难以胜任。视唱练耳既是如此,对专业技能的促进作用就更提不上了。
现今国内各高校音乐专业,在视唱练耳的唱名法上,一般都遵循这样的原则:第一,在视唱方面,第一学年学习无升无降、一升一降调号的乐曲,用固定唱名法,即一个音对应唯一一个名称,属绝对音高体系。第二学年学习两升两降、三升三降调号的乐曲,用首调唱名法,即一个音可对应任意一个名称,属相对音高体系。第二,在练耳方面,用固定唱名法记谱,属绝对音高体系。由此我们很清晰地看到,在视唱中用了两种音高体系,一种是绝对音高,可以以唯一的名称记忆、表达任何音乐;另一种是相对音高,必须根据音与音之间的相对距离来判断音高。前者对于任何调式,无论有无调式外的变音,都可准确把握其音高。后者对于任何调式,在没有调式外变音时可适用,一旦出现调式外变音,就会出现音高上的混乱。在两升两降、三升三降的视唱曲目中,不乏有调式外变音的情况,这便是许多学生使用首调,却依然唱不准的根本原因。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固定唱名法及其相联系的绝对音高听觉,从听觉记忆与表达的方式上,与首调唱名法及其姓联系的相对听觉有着本质的区别。前者对于钢琴上任何一个琴键,都有唯一的音高记忆,而后者则对于任何一个琴键,没有确切的音高记忆,受调式和变音的影响很大。反过来,前者对于听到的任何音,都可直接找到钢琴上相应琴键的位置,而后者必须在琴键上弹奏若干琴键,再通过对应听到的音才能找到相应位置,而对于该位置音的名称也是模糊不清的。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著名音乐家贺绿汀先生就提倡议一律使用五线谱与固定唱名法。后来五线谱虽然推广了,但很多人喜欢将其翻译为简谱来表达,那又何必用五线谱呢?五线谱所体现的固定唱名法也名不副实了。
在此,笔者认为,音乐首先是听觉的艺术,听准记准了才能在看到乐谱后准确唱出来。但如果在音乐听觉记忆与表达方式上存在不确定名称的话,那带来的结果也将是混乱的。毕竟听觉也是一种习惯,人对于习惯养成的事物才能熟练应用。这就是为何许多琴童,从小一直接触五线谱与固定唱名法,长大后就自然具有了绝对听觉的原因。任何音乐,在听过之后可以迅速反映出是哪个音高,并直接在琴上弹出。有学者认为绝对音高是天生的,并在一些音乐“神童”身上得以充分体现,这一点笔者并不否认。但事实证明,绝对音高的形成并非只靠天生。很多从小学习器乐,并一直只遵循固定唱名法的孩童,即便音乐感觉一般,在一定时期之后也可以拥有这种能力。对于高校最难的视唱曲目,他们却可以轻松地完成。
国内很多教师在提到视唱练耳课教学时,总提倡要注意节奏、节拍、表现力,试图让学生把视唱当作声乐作品来表现一样,而忽视了最基本的音高问题。音高记不准、唱不准,其它都是空谈。而解决音高记忆、辨别问题的最直接方式就是统一唱名法,用固定唱名法进行听觉记忆和视谱演唱,为学生营造一个单纯的听觉环境,养成固定的听觉习惯。同时,鉴于很多学生在视唱练耳课结业后,就不再练习视唱练耳,导致之前的努力半途而废,建议视唱练耳课程由原有的两年延长至三年半,或在两年结业后,继续将其作为每学期的考试科目,督促学生继续练习。这样以来,学生们无论学习声乐还是器乐,都可以用统一的唱名法去记忆音乐,表达音乐。相信大多数学生在钢琴学习方面会更为顺利,而学习声乐时由于习惯使用附有正谱伴奏的五线谱教材,也不会因不习惯正谱伴奏而影响歌唱表达。遇到不适合音域的歌曲,还可运用乐理所学的移调知识进行移谱,所学有所用。
事实上,高校视唱练耳的问题,反映了我国音乐基础教育的薄弱环节,正所谓“教育要从娃娃抓起”,音乐也不例外。这需要提高广大基层教师的音乐理念和修养,才能为高等音乐教育输送更多具有专业水准的人才。一方面,我们强调精英式教育,另一方面,我们更应着眼于国民的整体音乐素质,它也是提高整个国民素质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 林三舫. 试谈两种唱名法在训练音乐听觉上的差异[J].人民音乐, 1988,(08) .
[2] 徐家定. 谈固定唱名法在中小学校的推行[J] .中国音乐, 1991,(04) .
[3] 徐荣坤. 关于唱名法问题的几点看法[J] .人民音乐, 1991,(04) .
[4] 王瑞年. 唱名法研究[J]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1998,(04) .
[5] 靳涛. 对唱名法改革问题的刍议——兼论“无唱名法”在视唱练耳教学及音乐实践中的合理因素[J] .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04,(01) .
[6] 卞祖善. 五线谱与固定唱名法及其它[J] .人民音乐, 2005,(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