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探索
2009-06-08张玉彬王晓云
张玉彬 王晓云
摘要服务型政府就是以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要为导向的政府,在我国就是“执政为民”的政府,这与我党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一致的,本文从社会主义国家服务型政府产生的理论渊源入手。指出了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从多角度深入分析了这些问题产生的根源并提出了构建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具有可操作性的具体对策。
关键词服务型政府;管制型政府;服务:构建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指出,领导就是服务。服务就是为人民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共同利益服务。就现代政府管理而言,政府存在的基础就是为民服务,政府只有通过提供充足优质的公共服务,才能证明自己存在的价值与合法性。因此把政府定位于服务者的角色,把为社会、为公众服务作为政府存在、运行和发展的基本宗旨,这不仅是一种服务型的政府治理理念,也是历史的必然选择。纵观20世纪我国政府机构的改革.未取得根本成功的原因,就是政府角色依然定位于管理者的位置,而非服务者的角色。
一、服务型政府的理论基础
新中国建立之初政府便以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但在传统的体制下,政府扮演了更多的生产者、监督者、控制者的角色,为社会和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职能和角色被淡化,有些政府部门和人员甚至于或多或少地忽略了为民服务的最终任务。”为什么长期以来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停留在了理论形态?服务型政府建设本应走在前列的中国,缘何在行动上落后了?理论与现实的反差,使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提上了议事日程。
现在,中国共产党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实际上是对马克思“代表制”思想的最好继承和发展。既然要做人民群众的代表,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当然就要树立公民本位、社会本位的思想,把政府建立在为人民服务的基础之上。
二、建设我国服务型政府的实践
2003年10月14日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的科学发展观之后,广东、海口、浙江、江苏、上海、重庆、吉林等地方政府纷纷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建设服务型政府的施政目标。这一阶段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实现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完善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
1、当前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取得的成绩
主要有以下方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服务型政府角色逐步确立: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政府服务意识明显增强;推行公共部门服务承诺制度,政府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显著提高,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服务体系逐步完善。
2、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有:政府公共服务职能较为薄弱;政府服务体制亟待创新;精干、高效的服务型干部队伍尚未建立;政府服务效率有待提高。
三、我国服务型政府的构建
建立新型政府必须在充分借鉴国外新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紧密结合我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具体情况,走出一个有中国特点的服务型政府模式。
1、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从前文的论述可以看出,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薄弱,仍是制约我国服务型政府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必须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目前应以以下三方面为着力点:(1)是强化政府就业公共服务职能,切实解决就业压力突出的问题;(2)是加大农村公共服务建设的力度,切实解决公共服务的城乡失衡问题;(3)是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切实解决公共卫生体制薄弱的问题。
2、完善服务制度.建立符合中国特色的公共服务体制
为了实现从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的转变,需要彻底从人治政治的轨道转变到宪政即法治的轨道上来,使公民的权利得到宪法和法律的切实保障,使政府的权力时时处于宪法和法律的约束之下,为此必须建立违宪的审查制度和机构以及与此相配套的一系列制度。
3、实施文化战略,塑造新型服务文化
行政文化是行政管理的灵魂。“如果想进一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效能,必须对公共行政的‘文化进行根本的变革”。“但就文化而言,并非领导者希望改变就会马上改变的。有时,文化还会僵化而成为组织的阻力,文化的变迁往往十分缓慢。”因此必须实施文化战略。
4、厉行绩效考核,提高服务品质
服务型政府是外部取向的,强调工作的实际结果,预算和绩效并重,注重产出和绩效评估。服务评估不再是层级考核。考评一个干部,看政绩更要看民意,看文凭更要看能力,看年龄更要看素质,看领导更要看周围。建设服务型政府,需要“在民主的基础上提高公民的政治参与和舆论监督的力度,把社会对政府的评价作为衡量政府绩效的主要标准。”
5、加快对社会力量的培育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效率
一个和谐的社会必须有发育健全的社会组织。社会组织的发育不仅有利于延伸政府的服务,还有利于维护公民的社会权利。发育的社会中介服务组织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降低市场交易成本特别是信息成本的有效途径。积极发展独立公正、规范运作的专业化市场中介服务机构,按市场化原则规范和发展各类行业协会、商会等自律性组织,减少政府规制范围,也有利于减低行政成本,提高公共服务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