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课改精神指导小学思想品德教学

2009-06-08任伟茹

现代教育探索 2009年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材情感

任伟茹

在思想品德课程改革实践中,我们认识到新课程为德育教育添加了崭新的内涵和指导性策略,深切体验到新课程对所有小学思想品德课的任课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深切感受到思想品德教师必须进一步加强课标理念的学习,认真深入地探索思想品德学科课堂教学的规律,做好小学品德课的“加、减、乘、除”,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一、联系生活,做好加法,添“情”加“感”,增强教材的亲和力

有效的思想品德教学应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了解社会,把握自我,并在与社会的互动中发展自我,提升自我。

在实施思想品德课程时,教师要将学生的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将教材中的材料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做到活用教材,努力建立起课程、教学与学生生活之间的通道,并注意有效地利用一些本土化的课程资源,添加一些现实生活中“活”的教材,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

中华食文化博大精深,它蕴涵着丰富的内容,教材上的文化的话题对小学生而言似乎过于沉重,有些虚渺。

为了让教材具有亲和力,可以对食文化的内容进行了有效地增删取舍,选择学生感兴趣的、与他们的生活背景密切相关的素材,增加了一些富有时代气息的、开放的学习内容,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促进他们有效地开展学习活动。

二、对话交流,做好减法,以“师”为“友”,构建和谐课堂。

思想品德课程的三维目标,依据每个目标所处重要位置,排列顺序应该为:第一目标:情感、态度、价值观;第二目标:过程与方法;第三目标:知识与技能。这种排序恰好与其他学科的三维目标排序相反。

所以要求在备课时,教案中的第一目标应该为培养怎样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把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要求放到第三目标。上课时,要把生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作为重点活动内容,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知识性讲解,能不讲就不讲。

中华食文化内涵丰富,如果作为专题来全面讲解,恐怕一个学期都不一定讲得全面,那如何让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初步了解中华食文化的特点呢?

在教学时要善做减法,课堂上没有灌输性的知识讲解,通过不同的切入点完成三维目标。以“色、香、味、意、形、养”切入,从“寓意深远、品种繁多、制作精细、造型美观”切入,以“吃出智慧、吃出情感、吃出文明”切入。

无论哪一种切入,老师在引导学生领悟中华食文化时,都注意在活动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发现中华食文化的特点与内涵,在教学中教师都注意采用对话式教学,以学生朋友的身份出现,围绕着教学话题和学生一起进行讨论和交流。

在教学时,教师通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热情,调动学生的认知和经验、情感和体验,与学生一起交流自己对中华美食的认知和情感,把自己的想法,自己的情感告诉学生。

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情感、求得新的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教学成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教与学是互动不可分割的过程。

无论是观看美食短片、欣赏美食图片、交流美食故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学习起组织、帮助、鼓励、引导、促进、服务的作用,并构建民主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想说就说,畅所欲言,教师都积极参与到学生活动之中,与学生分享经验及情感体验。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都对学生认真倾听、平等沟通、向学生学习,达到了教学相长。学生和老师都是真理的追求者和探索者,师生之间不再是单向的授受关系,而是你我关系,对话关系,合作关系。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和对话的过程。

通过和谐的对话交流,做好减法,课堂上没有满堂灌的讲解,没有唱独角戏的活动,师生在教学中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师生互教互学,以“师”为“友”,构建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向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促进者转变,由课程的忠实执行者向课程的开发者转变。

三、整块呈现,做好乘法,化“零”为“整”,提供充分的探索空间

思想品德教材在编写时十分注重体系,它把整个教材分成了多个体系,有家庭篇、爱国篇等。

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意单元大的体系安排,巧妙地挖掘素材,引领学生热情高涨地进行探究学习,采取师生互动,尤其是生生互动、课内课外互动完成教学目标,极大限度提高学生的思维热度,以达到品德教育效能=课内教育效能×3(或n)。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思考和选择,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法将静止的知识动态呈现,让学生自己观察、探索、交流,鼓励学生对中华食文化进行个性化理解。特别是在涉及个人体验与判断的问题上,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得出结论,不把既定结论强加于学生,把思考的权利和选择的权利交给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不用既定的结论来代替学生的思考。

无论是图片的展示、故事的讲述、课堂上的宣传都是学生一起去找资料、去整理、一起动脑筋如何生动地告诉更多的同学的学习过程,每一个环节无不体现了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团队精神、探究精神以及学生社会性发展方面所做的努力。

四、注重体验,做好除法,避“虚”就“实”,培养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学习的过程不仅是学生知识的达成过程,更是他们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的过程。

课堂上,教师的主导作用要成倍地缩小,我们要为教材添加情感的色彩,添加一些人文的因素,让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主动经历丰富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良好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为学生的持续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以期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总之,教师应用不同的教学风格、形式有效地呈现了同一教学内容,体现了“同课能多教”这一教学形式、方法多样性的特点,让人受益匪浅。

新理念下的教师要永远对课堂中的“主人”充满真切关注和终极关怀,让教学细节回归“生命关怀”,不断思索与实践,当我们经过整合教材成为思想交流、情感沟通、生命对话的时候,我们的品德教学无疑是最切合新课程标准的,也是最具人文情怀的!

(河北省大名县教育局教研室)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教材情感
教材精读
选择
情感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台上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主题素材阅读之“情感”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