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中对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009-06-08

现代教育探索 2009年2期
关键词:自学课本习题

张 兵

历史教学在普通高中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而提倡“自主、探索、研究性”学习,是新的课程理念,也是学校教育的必然,学校教育只有在充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强调自主研究性学习,才能培养出与时俱进的创新性人才。

为此,我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搜集和整理与学习相关的历史资料,培养学生解读、判断和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效果。我的具体作法是:

一、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自学习惯

首先,大力宣传倡导自学向学生讲解阅读自学的重要意义,介绍自学经验,强调形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对获取知识、增强能力、提高成绩的巨大作用。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阅读、自学,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出时间和自学环节,让他们产生自学的愿望。

其次,选择适当的阅读自学方法,使学生要自学,会自学。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讲授紧密联系的原则,教师在指导学生阅读自学时,应根据课本知识和学生自学能力的实际水平,选择简便易行、灵活多样的自学方法,让学生做起来难度不大而有趣,费时不多而收获大。这样学生就乐于自学精于自学。

再次,指导学生自学进行阅读自学成果总结。在学生阅读自学以后,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及时组织学生讲座肯定学生的自学成绩,总结经验,扩大自学影响,让学生体会到阅读自学的确使自己处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这样会增强学生自学的内在动力,调动学生的自学积极性,从而逐步形成阅读自学的良好习惯。

历史课本是学生获取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也是回答历史问题的主要依据。历史课的自学是通过学生认真阅读历史课本知识,做自学笔记,回答一些问题等途径实现的。

根据历史学科的特点,课本知识的难易情况,教学大纲的要求,学生的实际情况,阅读自学。下面简单介绍以下几种方法:

1.“语意式”阅读法 。这种阅读自学方法就是让学生用类似学习语文的方法去阅读历史课文。“语意式”主要适合于课本篇幅较长,但知识点不多,层次比较清楚的章节或段落,如中国近代史的一些章节。

使用这种方法自学时,要求学生对课文内容逐段、逐句、逐字地通读,先找出知识点,理出知识层次,再对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归纳概括,然后做好读书笔记。对重要的要领可做句子成份分析,找出关键词,对看不懂的疑难问题作上标记。

教师在学生自学时要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考查,检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学生自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讲解。对于知识简单的课本内容,采取“语意式”阅读法让学生自学既可以节省时间,又可避免历史教师讲解过多而使学生产生枯燥无味的感觉。

2.“提纲式”阅读法 。对理论性强,阅读理解难度较大,学生一时难以把握的教材,为降低难度,便于学生自学掌握,可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进行自学。

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前就教材内容精心设计好读书提纲,理出主要知识点,为学生看书自学指出思路,从而达到降低自学难度的目的。

如学习“欧洲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时,就可以列出这样的自学提纲: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资本主义的发展。采用“提纲式”阅读法自学学生依据提纲,带着问题去看书、读图,并完成一定的要求。

然后让学生摆出各自的见解,进行讲座最后由教师归纳意见,得出正确结论。这样,课堂气氛生动、活跃,学生的主动性充分发挥,学生对重点、难点知识理解得更透彻,掌握得更牢固。

3.“习题式”阅读法。所谓“习题式”阅读法,就是教师根据大纲要求,把课本知识转化为习题,让学生带着习题去看书自学,边阅读边做习题。它适合于知识点较密集,重、难点较集中的那部分教材。

采用这种方法指导学生自学选编习题很重要,要求选编的题目与课本内容密切联系,主要知识点都应在题目中显示出来,而且题目要有一定的综合性和启发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但难度要适中,以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都能得出正确答案为宜。

把习题印发给学生,学生带着题目有针对性地去看书,到课本中找答案,辩正错,动眼、动手、动脑,有利于学生分析、归纳等思维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依照课本去解答题目,能够准确而简明扼要地得出正确答案,有利于学生答题的规范化,提高解题能力。

4.“地图式”阅读法。历史和地图关系十分密切,历史课本上有许多的插图,还有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工具地图册。

“地图式”阅读法就是要求学生在阅读自学历史知识的时候,充分重视地图的作用,认真读图,分析地图,理解、记忆地图,从地图上获取历史知识、历史信息,并能够做到图文转换,应用地图说明历史问题,寻求各种历史规律、历史特征和历史成因的答案,也能把图转换成文,用语言文字准确叙述图所揭示的历史事物的分布、历史规律和历史成因等。以提高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以上几种阅读自学历史课本的方法,适合于不同的教材内容和不同程度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因人制宜,灵活运用。

总之,建立自学和课堂教学相配套的教学模式,把阅读自学作为历史课堂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来抓,并反复坚持,不断改进,就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掌握正确的自学方法,就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自学能力。

学生在认识到阅读自学的价值后,也会自觉拿起阅读自学这个武器,去提高历史学习成绩,从而达到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二、从能力上培养、引导学生提问的自学方法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巴尔扎克也曾说过:“打开一切科学的钥匙都毫无异议地是问号,我们大部分的伟大发现都应该归于如何?”可见,一切发明创造都源于问题的发现,成于问题的解决。教学中,如果问题不是由学生提出来的,就不能达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目的,所以,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1.鼓励学生联想、生疑。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过程,开始发现问题有了联想萌芽,教师及时给于诱导、表扬。

比如:我在学习“繁盛一时的隋朝”一课时,有的同学就提出这样一个问题:“科举制究竟是怎样一种制度?”“大运河修建在当时究竟有什么作用?”等等。这些提纲说明他们已经有了较强的自学能力和问题意识,此时,教师把握时机给予肯定,学生提问的兴趣就更浓了。从而培养了学生提问的能力。

2.利用讨论、活动质疑问难。在历史课中每一节课都要有活动和展开讨论,如孔子教学为什么要弟子到列国实践,他与我们现在的实践有什么区别等。利用这些展开道路进行活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联想能力。

三、在活动中激发学生自学的兴趣

我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多角度多层面展开一些活动,让学生互相交流,互相合作,互相欣赏,在愉悦中获得知识,用生动活泼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作法如下:

1.编制系列活动,在编制中增加学习兴趣。教与学是双向的,也是同步的,为了使活动富有生机与活力。我针对教材内容进行系列活动编制工作。

一是根据教学内容编制出系列活动,分发给每一个学生,使学生在上历史课前,根据活动内容,进行活动准备。

二是根据教学内容安排,提出一定要求,让学生编制系列活动,诸如小品故事等,让学生在编制过程中产生兴趣,如:在学习商鞅变法时,让学生根据活动系列编制商鞅与众大臣的辩论会,使学生编制小剧时,各小组干劲特大,自发准备导剧,从而对学习历史产生了兴趣。

2.开展多样活动,在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在历史教学中,有机地创设“情景”氛围,编制历史小报,编演小品,历史故事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

使学生从玩中找到了问题,由问题很快转入了新课探索之中,兴趣是学生学习历史的内驱力,只有学生对历史学科具有浓厚的兴趣,他们才能对历史的学习和探索始终保持高度的热情。现在孩子的想象丰富,重情节,让他们想象自己就是秦始皇,宋太祖,让他们回到久远的历史年代,用自己的头脑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自我活动评价,在评价中激发学习兴趣。历史活动可让学生得到启发和熏染,可让学生在活动的交流过程中就历史现象、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分析,综合评价,也可就活动本身进行评价。

这些历史活动立于课堂如“映日荷花别样红”,内容鲜活形式多样,与课堂互相渗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的能力,使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得到教育和熏陶,从而使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面不断扩大,技能水平相应提高,以达到提高学生历史人文素质教育的目的。

总之,要变“授人以鱼”为“授人以渔”,要交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供给学生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宽松环境,送给学生一个“愿学、乐学、会学、学会”的机会,教师在这一学习过程中,自始至终是学生的倡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学生则是学习过程中的主动者、参与者、提问者、发现者。

(江苏省通州市姜灶中学)

猜你喜欢

自学课本习题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关于一道习题解的讨论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精选课本题改编练习
告读者
怎样培养自学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