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路漫漫 刹那芳华

2009-06-07

出版广角 2009年10期
关键词:图书市场出版社图书

李 爽

对于英国市场而言,中英语言的沟通固然有极大的关系,但熟知英人阅读口味甚至激发阅读兴趣,恐怕更是关键。

2009年9月的第一周,当英国著名的文化类报纸《卫报》点名丹·布朗的《The LostSymbol》时,新闻可以链接到4月的“书市一周”,当时,《卫报》把丹·布朗的这本新书和于丹《Confucius from theHeart:Ancient Wisdom for Todays World》(《于丹<论语>心得》)同时作为标题文字,并冠以对中国古老哲学的全新诠释,是一个对中国现在日益增长的个人主义的有关健康和快乐的新处方。

孔夫子、旧中国、女性及其他

于丹的新书由Macmillan Publishersl,td——著名的英国出版社出版,版权费是10万英镑,此举打破了美国出版社在2005年购买姜戎《狼图腾》一书的10万美元版权费的纪录。

在此,仅以此书的操作为例,分析中国图书进入外国市场的途径之一。首先,由英国本土出版社购买版权,而此出版社与中国已有合作经验(麦克米伦出版社的亚洲部设在中国香港,但与内地的合作开展已久),并在大力开发中国市场,力图推销其包括英语学习在内的学术以及工具书。其次,本书的包装和翻译由外方完成,虽然有评论认为Esther Tyldesley对于丹一书的翻译偏于平淡,但EstherTyldesley毕竟获得中文以及翻译的英国学历,且在中国贵州教书四年,又一直在爱丁堡大学教中文和中英翻译课程,所以应该说其英文是中规中矩,符合英语习惯的;在包装插图方面,麦克米伦也获得不少赞扬。第三,选择像“孔夫子”或“儒家哲学”这样即使外国人也耳熟能详的题目,再冠以“心灵鸡汤”或者“速读当代中国”的字样,对于欲一窥中国究竟的英国人,特别是自诩为文化传统的英国人,还是有吸引力的。第四,选择在本书出版之际,请于丹——这位被誉为中国最著名的文化女性、最美丽的教授——来英国的剑桥大学、曼彻斯特大学和亚洲之家进行讲学,吸引新闻界以及中国文化爱好者,为此书的出版进行推广。

截至至今,可以说《于丹<论语>心得》是极少量的获得媒体重视的中国出版的新书之~。在此之前,从政治、经济、历史到小说,有关中国的书为英语图书界所出版并获得极大销量的仍有一些,仅以小说类或纪实类为例,著名的《合肥四姐妹》、《鸿》和《中国好女子》等在世界范围内都有过长销或销量超过百万的记录,但其共同特点包括作者原著就是用英语出版的,多以女性视角或者阐述当代中国历史或者诠释“文革”以及改革开放前非都市女性的生活原态。此中奥妙,白是符合外人看热闹的心理,包括猎奇和俯瞰在内的非常心态。当然《狼图腾》和《兄弟》的热销,虽然是纯粹男性的视角,但都被宣传为对“文化大革命”的解读或侧像。《狼图腾》由Penguin Group全球同步推广操作,《兄弟》则由Anchor出版,并由Picador在今年再版。此两书的翻译均由外国译者担任,但翻译质量,仍被质疑,主要不在文字的通顺,而是到底传达了多少作者意图给外国读者。

英国图书市场概况

紧随德国之后,英国,一直被视为欧洲第二大的图书市场,并且是增长最快的市场。因为英文文字的全球化应用,英国图书的版权交易一直极其活跃,美国也因此成为英国图书最大的潜在市场之一。

英国图书出版业由几大出版巨头,如Reed Elsevier Group PLC,Pearson PLC,The Random House Group Ltd and Harper Collins Publishers Ltd等,以及数量众多的出版公司构成。后者一年甚至几年都只出版一本或一套丛书,但因为操作的专业化和市场化的程度较高,如果此书是畅销书,那么出版社收入极其丰厚。在出版业,国际公司正在拥有越来越多的股份,像三大连锁书店之一的WH Smith就被法国出版商Hachette Filipacchi拥有,Hachette还通过控股Orion(包括Weidenfeld&Nicholson)成为英国第二大的消费类图书出版社。Macmillan and Random House已经被德国公司控股。英国本土的大型出版社还包括Black·well和牛津大学出版社和剑桥大学出版社。

英国出版协会(The Publishers Ass-ociation)统计数据表明s,2008年,英国图书市场的总码洋是3,436m(合大约37亿人民币,作者注。后同)。这其中,消费类图书销售额是2,538(27亿人民币),教材257m(大约2.7亿人民币),学术及专业著作642m(大约7亿人民币)。

截止到2009年1月4日,Books andthe Consumer 2008调查显示,英国个人购买图书总额为2,313m(约25亿人民币),较前年下降6%。其中成人图书购买额为1.924m(约20亿人民币),儿童图书购买额为389m(约4亿人民币)。

总体而言,英国人有读书的习惯,近几年市场也算平稳,并未受到金融危机特别严重的冲击。

卖鞋给光脚的?

定位为一个国际研究者,Paul Richardson关于中国图书市场的结论被广泛引用。他认为,中国有能力进行一次新的文化“革命”,但是,现在看来,不管是英国,还是中国,都大有潜力可言。比如,如果问一下《卫报》的读者能够说出哪个当代中国作家的名字,恐怕没有人能答话。

Paul Richardson还建议,在英国觊觎中国市场的同时,在汉语学习、历史、艺术、旅游、中医、科学以及商业数据方面,英国出版商应该考虑跟中国业界的广泛合作。

近年来,像HarperCollins Publishers这样的大型出版集团也尝试了与中国的进一步合作,比如与人民文学出版社合作,在英美两国同时出版《Swordbird》(《剑鸟》)——个12岁中国女孩写作的童书。迄今为止,该书的反响略显平淡,而且读者以对儿童文学并不排斥的大人为较大基数,所以这也只能算作一个尝试。

另外,包括DVD在内的《中国的世界遗迹》(China's World Heritage)一书,是由国内的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和Compendium联手的国际合作项目,英方更多的利益体现在发行发面。

如果不考虑国内出版并在英国发行的英文书,英国本土出版的几大类关于中国的书无一不是海外华人作者甚至英语作者一统天下。比如美食图书,英国销量最好的中式食谱作者包括:Ching-He Huang黄瀞億(HarperCoUins Publishers Ltd出版)的4本食谱。作为中国台湾出生、5岁随父母旅居南非、11岁移居伦敦的黄不仅凭中式美食打开餐饮和出版界天地,更让BBC2为之新开一档美食节目“Chinese Food MadeEasy"。这也说明,在英国,出版与其他媒体甚至商业的跨界极为常见,而在出版获得畅销地位后,也会随之带来其他许多商机;同样,其他商机也会反而促进书籍的长销。

再以amazon.co.uk网上书店为例,如果搜索与中国有关的书籍,结果超过181万种。其中,中国的学习类书籍和社会政治哲学类为最多,分别为5万2千种和4万5千种,中国历史和商业财经法律紧随其后,分别为4万种和3万6千种。另外,科学技术和医药、科学和自然、健康生活方式、以及旅游也有万种出版物。此点说明,英国人对于了解中国的工具类读物的需求,更甚于阅读当代中国小说。

对于英国市场而言,中英语言的沟通固然有极大的关系,但熟知英人阅读口味甚至激发阅读兴趣,恐怕更是关键。另外,除了英国人的阅读需求,在英华人以及一些繁体中文的阅读者,也可以成为一个分众市场。

这一切的鸿沟,当然不是一时可以跨越,除了两国出版者的努力,包括版权代理机构和个人中介者都可致力于中国文化的推广以及带来的商业盈利。

在英国的书店浏览,很少会看到关于中国的书陈列在显眼的位置,或是成为热销书。当然,由英国人或英籍华裔来描述中国的文化、社会乃至变迁,很多也并不算失实。重要的并不是他们选取的细节和角度,而是他们的动机,他们真正对当代中国以及中国文化理解,如果这些有偏差,在当前种个信息不够对称的情形下,带来的影响,就不是多出几本书便可以消除的了。

猜你喜欢

图书市场出版社图书
我等待……
图书推荐
欢迎来到图书借阅角
新形势下的图书市场走向分析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好策划可以撬动图书市场
明代图书出版管理内容体系的探讨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