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名校的三个条件

2009-06-07罗华明

中国教师 2009年24期
关键词:名校名师校长

罗华明

名校的标准是什么?品牌学校应该如何创建?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由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衡量标准,答案肯定是多种多样的,甚至是大相径庭的!但是,教育工作者理应对名校的理解更为透彻、更为全面。笔者认为,要成为名校,最起码要具备三个条件:一个专家型的、事业型的好校长,一群颇有建树的好教师,一群有个性的好学生。

名校肯定是这样的一个学校:教师有发展,学生有进步。而要真正达成这一目标,没有一个运筹帷幄、知人善任的校长是不可想象的。关于好校长的讨论似乎已经太多,事实上,现实中大多数校长也朝着这一方向努力。然而苦干学校升学率的压力,苦于教育经费的捉襟见肘,苦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紧迫,很多校长实际担当的是“考试专家”“会计师”“建筑设计师”的角色,他们充实而忙碌,这是校长生活的真实写照。这样的校长也许值得人们尊敬,但要成为真正名校意义上的好校长,却还有着很长的一段距离!放眼当今的‘名校”,拿什么来衡量它们的含金量?标准只有一个:升学率!这似乎已成为评价名校的不二法门!这不能不说是学校发展的悲哀,在这种情况下,企望专家型、事业型校长的出现似乎已是一种奢望!遑论教师、学生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张扬。

不可否认,教师的发展应该与学生的发展不相排斥。作为一所名校,理应拥有一群能够在相关学科领域大显身手的教师队伍。鲁迅、朱自清等相当多的文人墨客、社会贤达都曾做过教师,他们就是当时所在学校的旗帜,也是这些学校成为名校的支柱之一,如果教师只会做试卷、只会在教材上“纵横驰骋”,到了课堂之外就一无是处,甚至到了写一篇个人总结都勉为其难的程度,可以想象得出,他们教出来的学生又是什么样子。一所好学校应该是名师辈出的地方,笔者认为,这里的名师并不仅仅是在教学的某一领域成绩突出的教师(哪怕仅仅是在指导学生高考方面,这并不忌讳),也可以是在教育科研等方面颇有建树的教师,他们著书立说,有自己独到的思想见解,前者是我们希望的,后者則更是我们推崇的,然而,事实上,人们常常淡忘甚至是排斥后者,所谓的“名师”只是单一地为考试服务,这无疑是一种致命的退化。

由于工作上的便利关系,笔者与那些‘名校”接触的机会相对较多,但在学习之余、收获之余,更多的是震惊!以某一所省级重点高中为例,学生的作息时间是这样规定的:早上起身时间为5点半,上午4节课(连早读课在内,实际上是5节课),下午5节课,午饭过后,学生全部在教室学习,直至午后1点半钟上课,没有午休!自起身后一直到下晚自修前,学生的活动场所就局限在教室、饭堂、厕所之间。中间是不允许回宿舍的。这期间即使要翻晒被褥都是奢望,至于学生其他的诸如洗澡、理发之类的琐事则统统要集中在星期天下午,其紧张、憋闷的氛围可想而知!我们不禁要问:作为学生,生活在这样的“名校”里,个性能得到张扬,心智能得到发展,情感能得到升华吗?

学生应该是学校里最有活力、最有朝气的群体,他们朴实而真诚,紧张而有序,在学习中寻求快乐,在快乐中享受成长!一所内涵丰富的名校并不是建立在单一的应试基础之上的,如果是那样,哪里来的生机和活力?名校应该有自己的文化特色,文化特色的形成当然不是单纯靠某些所谓的教学“名师”,不是单纯靠那些冷酷、死板、不近人情的规章制度,而是靠一种脚踏实地的规划和引导,一种推心置腹的循循善诱。名校的学生不应整天呆在教室里,图书馆、公共绿地、休读场所、社区也应时常见到他们的身影,让他们既在课堂上增长知识,又在活动中增加才干、发展心智。如果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总是四肢不勤、五谷不分、高分低能,甚至心胸狭隘、不负责任,那么学校就与名校无关,更与名校无缘!

责任编辑刘福才

猜你喜欢

名校名师校长
名师直播课
名师成长的四个阶段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浅议"名师"
校长的圣诞节这花是你的吗?(一)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
校长老爸有点儿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