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化学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2009-06-07李政奎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5期
关键词:语言艺术化学教学趣味性

李政奎

【摘要】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效率。”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直接影响着教学的效果。作为一名中学化学教师,如何使自己在化学课堂上的教学语言成为激发学生奋起探索的触发点,是本人一直孜孜探求并为之奋斗的目标。

【关键词】语言艺术、化学教学、学习兴趣、趣味性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工具、交流方式。对于教师来说,传递知识的桥梁有许多,但是语言是最重要、最主要的途径。要搞好化学教学工作,除了我们本身需要有精湛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基础知识外,教学语言也是至关重要的。所谓语言艺术,即语言通过形象地反映事物,表现思想感情所达到的准确、鲜明、生动的程度以及形式、结构、表现技巧的完美程度。说简单点,就是教师用最恰当生动最合适的语言让学生乐于并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理解你的意思,理解、掌握传递的知识。教学语言概括起来,教师要做到这一点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教学语言要有科学性

作为一名教师,教学语言除了要有较强的直观性,还要有聪颖的启发性,更要有致密的科学性。所谓语言科学性,即要求语言做到:准、精、明、通。“准”,就是准确地运用概念,科学地进行判断,不产生差错。如果这一点都做不到,就会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危害。“精”,就是精讲惜时,不山高水长、天南海北。应做到该说的说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简洁自然,不该说的绝对不多说一个字。“明”,就是语言有严密的逻辑性,有条不紊,使人一听就明白其意。教学语言要符逻辑推理,一是一,二是二,绝不含糊其词。“通”,就是通俗,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尽量用现实生活中的熟语、口语、学生学过易懂的词语,不用生疏冷僻的书面语、繁冗的长句,但要注意杜绝以生活用语代替教学专用术语。说话力求透彻,深入浅出。

化学是一门科学,科学语言要求用词严谨,因而教学语言应该准确、精炼,没有废话,句句中肯,一语破的,充分发挥语言的提炼功能。这样才能使学生集中注意,领会要点,易于接受,便于记忆,从而获得清晰正确的概念。

2.教学语言要有启发性

在现代教学中,老师们逐渐都明白课堂教学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是主体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教师该怎样发挥主导性呢?那就是教师用语言去启发学生。

语言有启发性,也就是指在教学时,教师的教学语言应富有问题性,给学生留下想象的余地,让学生能由“此”想到“彼”,由“因”想到“果”,由“表”想到“里”,由“个别”想到“一般”,收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也就是说,教学语言应追求张力或弹性美。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意思是在学生对所要解决的问题处于力求通而未逐,口欲言而不能的时候,才去启发。然而怎样才能使学生处于“心愤愤,口悱悱”的状态呢?这就对教学语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善于激疑,巧于解惑,是达到上述目的途径之一。所谓激疑,就是通过教学语言,在学习过程中有意设置困难,激起学生的疑问。问,是探索知识的起点;疑,是发出问题的前提。因此,教师善于激疑,也就是在平凡的知识中,启发学生发现疑点。

3.教学语言要有艺术性

一节课如果只是一味地围绕课文内容去讲课的话,那学生必须具备很强的意志力才能做到认真听讲,所以教师就要将那些抽象、深奥的课文内容艺术性地转化为通俗易懂、比较切合实际的讲解,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又能让学生真正“听进去”。教师语言要具备艺术性,需要教师随机应变,面对不同情景,针对学生的不同特征和个别差异,运用不同的语言形式:直观或抽象,委婉或直率等等。

4.教学语言要有趣味性

教学语言的趣味性是指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富于理趣、情趣,像磁石一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一上课时,学生比较容易集中精力,这种最佳状态一般能维持15-25分钟,时间一长,注意力便会分散。约瑟夫•特雷纳曼提供了更为确切的数据,他认为听课开初15分钟记住所讲内容的41%,听了30分钟后,则能记住最初15分钟内所讲内容的23%。这就要求教师注意在教学中以趣味性的教学语言艺术将学生的注意力始终保持在听课上面。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是指以生动的表述将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如讲到万里长城,说“长城工程浩大”,这不够形象。而如说“用造长城的砖石土块筑成一道高两米半、宽一米的长堤,足足可绕地球一周”,这就形象多了。教学语言的生动形象性要求教师在教学时多用大众化的谚语、歇后语、习用语,多用比喻性词语和摹状词语,多用摹声和儿化韵等措施,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功能,在描述事物时具体逼真,力求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从而帮助他们顺利地掌握知识。同时,现代教学论的一个趋向就是探讨如何把苦学变为乐学,其中就要涉及教学的趣味性,而语言的趣味性又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声情并茂,妙语连珠,妙趣横生。语言艺术家们总是善于运用饶有趣味的图画般的语言,使人从中深刻感受潜存的寓意。

运用生动风趣的教学语言,以达到揭示科学真理的目的。这种语言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集中学生的注意,启发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想象,从而发挥提高教学效果的作用。

5.教学语言要充满鼓励

激励性的语言是一种手段,是创设良好课堂教学气氛的一种方式,也是一种对学生尊重、信任、表扬、鞭策、祝愿的激励因素,能给学生温暖、振奋的感受和力量,从而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享受成功的快乐,并更加渴望获得老师的再次肯定,从而加倍努力。老师们可以常用“谁来试一试”“谁还有更好的”等激励性词语去提问,也可以用“你的想法真不错”“你真聪明”“你的想法妙极了”“请继续努力”“请继续发扬"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评语,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自信心缺乏的学生。又如当某学生被提问时答案与正确答案出入较大时,教师简单粗暴的指责及烦燥情绪只会使之更紧张,甚至思维停滞,使之以后更加害怕上此类课文,形成恶性循环;倘能亲切和蔼地对他(她)说:”你的思考方式很有特色,但与这个问题的思路稍有出入,换一个角度想想,或许会有新发现的。“然后对全体学生提醒说:”大家也好好想想看,其实这个问题倘从某个角度考虑很简单嘛!”这时,那位同学往往会成为第一个抢答者,其他学生也会纷纷踊跃思考。这种“评语”既激励了被提问的学生,使他有了进一步思考的信心,又鼓励了群体,也促进了课堂提问的尽快解答。由此可见,教师课堂语言的激励性作用是大大有利于教学的。

成功地教好每节课的方法当然不止以上几项,但是教师语言这六个方面确实极大地影响着课堂的教学质量。正如有人总结的,“教师的语言如钥匙,能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如火炬,能照亮学生的未来;如种子,能深埋在学生的心里。”教师们一定要全面地把握好自己的教学语言,从而获得高质量的教学效果,培育出更好更多的优秀人才。

收稿日期:2009-09-29

猜你喜欢

语言艺术化学教学趣味性
帮助孩子们集中注意力的创新产品
巧用语言艺术生动小学数学课堂
以画之名
生活中的语言艺术
趣味几何
新理念下数学教学的语言艺术
浅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探究式教学的实施策略
视听语言
多媒体技术与化学课堂教学
化学探究性学习方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