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渠道渗透德育教育

2009-06-07蒋金龙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6期
关键词:德育数学教育

蒋金龙

思想政治课教育是培养学生共产主义思想品德的规范性教育,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阵地。但是,我们在发挥其主导作用的同时,却不可忽视数学学科的德育功能。那么,如何多渠道地渗透德育,树立教书与育人并重的新观念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些简单的看法:

1.挖掘资源,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1.1利用现有资源,发掘德育素材进行渗透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可供教育教学利用的资源越来越丰富了。这些多彩的网络资源,教师可以选择富有教育意义的、形象生动的插图、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材料,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教育。例如在关于应用题教学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从网上收集了这样一些信息:我国领土辽阔广大,东西相距约5000千米,南北相距约5500千米,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我国境内有世界著名的大河长江,长6300千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建造的南京长江大桥,铁路桥长6772米,公路桥长4589米等。还如我让学生从网上查出了关于我市的信息:张家港市地处北纬31°43′12″-32°02′,东经120°21′57″-120°52′,位于长江下游南岸,江苏省东南部,北滨长江,与南通、如皋、靖江相望;南近太湖,与无锡、苏州相邻;东连常熟、太仓,距上海120公里(2003年高速公路通车后仅98公里);西接江阴、常州,距南京200公里,是沿海和长江两大经济开发带交汇处的新兴港口工业城市。全市总面积999平方公里,人口86万(其中市区建成区32平方公里,人口25.6万)。境内有“三山一苑”( 双山、香山、凤凰山、东渡苑)等主要景区、景点,有徐霞客三次游览过的香山桃花涧、鉴真东渡启航处古黄泗浦、南沙东山村遗址等名胜古迹。利用这些信息资源,我试图以此唤起学生感受祖国、家乡的广博富饶、美丽可爱,从而立志长大后也要用自己的聪明才智把祖国、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繁荣富强的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再如在教《多位数学加法》时,我用小黑板写出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中,我人民解放军歼灭国民党反动派人数分别为470000人、500000人、540000人,让学生编出几种方法计算的几道应用题。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的知识,提高了学生的解题能力,使学生明白我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取得革命胜利来之不易。再后来又给学生讲述了长眠于香山烈士墓的烈士抛头颅,洒热血解放家乡的故事,使学生了解家乡解放的历程与艰辛,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1.2利用典型范例的榜样效应有的放矢地进行渗透

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河中,有着数不尽的英雄人物民族典范,有着丰富多彩的人文景观优秀传统,这些都蕴含着极强的德育因子,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德育渗透的素材。因而,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实施教学过程中,都应该重视它们的榜样激励的正效应作用,有机地把这些素材融入其中、渗透其中。

例如,我们可以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向学生讲解一些数学家的奋斗史,介绍我国数学发展历史中的辉煌成就,可激励学生学习数学家的非凡毅力和刻苦精神,从而从小树立远大的奋斗目标,利用教学内容教育学生,可使学生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如我在教学圆周率时,让学生阅读书中的一段说明:“早在一千四百多年以前,我国古代的数学家祖冲之,就精密地计算出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是当时世界上算得最精确的圆周率的值。”祖冲之为了求得较精确的圆周率,他先算出正六边形的边长,然后将边数一倍倍地增加,最后算出了圆内接正12288边形的边长,他得出的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比欧洲数学家得出同样的结果早1000多年,这在当时落后的研究条件下的确是难能可贵的。

又如,在教学《角的初步认识》这一内容时,我根据教学内容出示了国旗、红领巾等实物,在讲解角的知识时先让学生说说:五星红旗是我们的国旗,我们都要爱护它;红领巾是国旗的一角,是用烈士的鲜血染成的。然后引导学生再次认识:我们能有今天这样的学习环境,是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所以我们要好好珍惜现在的学习机会,树立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的责任感,发奋学习,刻苦钻研,长大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材。

2.联系生活,增强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标》指出: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把学习数学和体验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不仅学得生动学得深刻,进而使他们在“学”的过程中,逐步感悟与领会: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科学,学问就在我们身边。这样,既让他们明白,我们的生活是美丽的,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它;数学就在生活,学习是一件有趣的乐事。从而在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审美能力的同时,又激发了他们的学习信心与兴趣。

例如,四年级学过简单的数据整理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调查自己家庭每天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通过计算一个家庭一个星期,一个月,一年使用垃圾袋的数量,然后结合垃圾袋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这样学生既可以掌握有关数学知识,又对他们进行了环保教育,保护环境要从身边小事做起,要人人参与,还让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眼前。

这节课,由于把“身边的数学”予以充分的发掘和融合,有机地把学习与生活结合了起来,从而在“数据整理”活动中使学生的数学学习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这样,学生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产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热爱地球的情感。

3.用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

有人把童心比喻成一支牧歌,深情、清纯、温馨;也有人说童心世界犹如一泓清泉,纯静、透明、晶莹。这两种比喻都充分说明了童心美与纯朴的本质。 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教师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极其巨大。“身教胜于言教”,这些朴实无华的箴言更直接地指出了榜样对于教育的重要意义。教师的人格之光对学生心灵的烛照深刻且久远。

陶行知说:“教育是教人化人,化人者也为人所化。”古人也说过:“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以说,教师的品德修养、教学艺术、个性心理无时无刻都在感染学生。学生思想的转变、品德的培养不是靠说教就能奏效的,需要教师和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当学生从你的眼光中读出热情和关爱时,他将学会爱和奉献;当学生从你的话语中读出激励和鼓舞时,他将会树立信心;当学生从你的微笑中读出宽容和尊重时,他将学会善待他人。教育教学实践说明,教师的板书设计、语言的表达、教师的仪表等都可以无形中给学生美的感染,从而陶冶学生的情操。比如,为了上好一堂课,老师做了大量的准备,采取了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这样学生不仅学得愉快,而且在心里还会产生一种对教师的敬佩之情,并从老师身上体会到一种责任感,这样对以后的学习工作都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德育的渗透面是极其宽广的,具有无限的生命力。只要我们善于挖掘,积极探索,加强政治修养,提高自身素质,课堂教学中的德育工作就会取得新的突破和进展。

な崭迦掌:2009-12-03

猜你喜欢

德育数学教育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高校“德育为先”的理论、实施及评价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