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校本教研与教师成长的思考

2009-06-07郑开义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5期
关键词:教科研校本教研

郑开义

【摘要】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基本的研究主体,以学校情境中发生的教学及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的研究活动。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有效载体和历史的选择。然而如何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通过校本教研来促进教师的成长,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

【关键词】校本教研、教师素质

The middle school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 and the teacher grow ponder

Zheng Kaiyi

【Abstract】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 is take the teacher as the basic research main body, has the teaching and the correlation question take the school situation in as the object of study, is for the purpose of promoting the student, the teacher and the school commu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activity. Is the teacher specialization development important way, effective carrier and historical choice. How however to play teacher's in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 main body role, promotes teacher's growth through the 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 this question is worth us thinking deeply!

【Key words】Collated and corrected copy research, teacher quality

1.中学校本课程的研究与教师素质的关系

校本教研是以教师为基本的研究主体,以学校情境中发生的教学及相关问题为研究对象,旨在促进学生、教师和学校的共同发展的研究活动。

在当前基础教育改革轰轰烈烈的情况下,为适应新课程设置和课堂教学的改革需求,以往的教师在职培训和教学研究正面临着新的挑战,这必然会导致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由传统教研形式向校本教研的转变,中小学教师由被动参与到主动设计、策划与执行的转变,由只注重外显性知识的提升到外显性、内显性知识兼顾的转变,由教师的个体发展到教师群体发展与学校共同发展的转变,由单一的形式到多元化、灵活多样的形式的转变,这些转变都有利于教师专业的发展,符合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和规律,符合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对教师的需求。校本教研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历史选择,是教师专业化的有效载体,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1.1校本教研的内容来自于教师教学实践中所产生的困惑,有利于激发教师参与教学研究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众所周知,传统的教学研究活动所遵循的一般规律是学校教育教学方面的责任者(通常是教学业务副校长、业务主任)根据学校某个学期或某个学年度的总体工作安排,从教学管理的角度,就教学研究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先制订出活动计划,并在工作的落实过程中,作为一项任务来完成。这种教研活动形式,其特点就是自上而下,无论是活动研究的内容、活动的形式,还是活动所要解决的问题,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由学校主管业务的领导来决定,而一线教师处于被动的服从性质。即使活动的全部内容与己无任何关系,教师也必须参与其中。因此,这种教研方式与校本教研相比较,教师的参与意识淡化,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低而差。

1.2校本教研为教师实现由教学大纲的解释者向新课程的研究和实践者的转变提供了广阔的空间,有利于教师对自己所研究的问题进行系统而深入的探索。

《教学大纲》时期的课堂教学其主要弊端是:教师应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学生的表现。新课程提倡的教学理念则是“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要求教师要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角色的根本转变,而这种转变,只靠一次两次学校领导主观臆想下所组织的教研活动,是很难奏效的。况且新课程的研究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在不断的实践过程中加以体悟。因此,校本教研对于教师立足于自身的课堂教学并在其中进行深入而系统的实践体验提供了可能。

1.3校本教研为教师实现由共性课程的规范者向个性课程的催生者的转变开辟了道路

校本教研有利于教师彰显其教学的个性,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与特色。以往的课堂教学,在共性课程处理上,教师往往受困于一些条条框框的制约,尤其在教案的设计上,诸如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要求的提出、教学环节的设置、教学时间的匹配等,一般都围绕着教材转,跟着教参走。这种整齐划一的业务管理方式,很大程度上扼杀了教师对教学内容即教材处理的独创性。特别是有些教师“复制”教参的现象,根本体现不出自己的教学个性和风格。与其相比,校本教研活动,以其自主灵活的特点,为那些勇于创新,敢于改革,善于改革的教师,提供了良机。从而为突显和形成教师独特的课堂教学风格起到了催化的作用。

1.4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自身,有利于教师在不断实践的过程中快速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

基于校本教研的主体是教师自身这一特点,在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方面,教师完全可以依照自己对教材的理解,结合本班级学生学习的实际,具有针对性的选择自己想选择的教学方法,确定自己的教学思路,设置自己的教学意图,按照新课程标淮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把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内化为实际的教学行为。从而在实践中通过比较,进一步明确教学过程中哪些方面值得发扬,哪些方面值得注意,为不断提高和完善自身的综合素质找准突破口和切人点。

所以,校本教研对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全面落实课程改革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的课程建设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2.如何发挥教师在校本教研中的主体作用

2.1改革备课方式,营造教学研究氛围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前提,每个任课教师对同一教学内容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实行集体备课,可以集思广益,充分发挥集体智慧,通过相互讨论、争议,达到对教材的深层次、综合化的理解。在备课前首先需要确定备课的有关要素,执行中,要坚持做到超前备课,即在集体备课的时间内,研究本学科下周教学内容。具体的做法:可先由主讲教师采用说课的形式阐述要讲课的内容及自己的备课设想,并提出个人的有关疑问,自己感到比较棘手的问题或拿不准的问题,由学科教师提出各自的看法,通过大家共同讨论寻找教学目标、教学期望与实际教学效果的差距,充分发挥组内合作学习的优势,教师相互切磋,教学资源共享,经过几次这样的反复,备出适合主讲人情况的课程,保障课堂教学的需要。随后,各科教师根据备课时讨论的意见结合本班学生情况和自我特长来编写适合自身的教案,从而体现自我特色。

这个过程不仅使主讲教师有了学习与改进的机会,也使参与的教师从中受益。在这个过程中,无论是主讲教师,还是普通教师,不再把自己当成被动的受训者,而是积极主动地参与研讨。教师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教学现象和问题,寻求共同认可的教改方案。通过这些形式新颖、实效性强的集体备课活动,能够集中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智慧,把合作学习方式引入到校本教研活动中,强化了合作意识,实现了资源共享,做到了优势互补。

但集体备课并不是要参与教师在教研活动中形成统一的教案,按同一的形式进行上课,因为再好的教案和教学方法,毕竟是针对不同的教学个体,因此集体备课时要正确处理好教师个性备课与共性之间的关系,课堂教学既有共性,也有个性。共性即教材的统一性,目标的一致性,个性即教师的教学风格、业务素质、所教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整体素质,学校要求教师备课须注重共性与个性的研究,集体备课与个性备课相结合,更好地发挥群体的智慧,充分挖掘教材资源,力求做到教学资源共享。通过集体备课对教学内容、教学重点难点达成共识,然后教师要根据自己授课班级的具体情况写出个性化的教案,教师讲完课后及时记录课堂教学环节中成功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发现、研究问题,通过各种形式集体相互交流意见和建议,群策群力解决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2.2改革教学形式,充分利用好校本教研的实施平台

教师的校本教研的效果主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来检验其实效性,如何通过教学活动把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课本知识为学生所接受是课堂教学的核心,首先改革课堂教学的节奏,使课堂活泼起来,处理好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之间的关系,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的时间,尤其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操练时间,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利用计算机、电教等多媒体手段,坚决克服满堂灌、满堂问的等现象,学习和完善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不把疑难问题拖后,同时教师应将教学环节提前,即让学生在讲课前先感知教材,自我尝试,教师在课堂教学课中加以正确指导、点拨,学生当堂练习,完成基本作业,信息及时反馈,课后及时巩固。

教学方式应根据课程要求,教学内容的需要而多样化,改变象牙塔式单一的教学模式,将原来的书斋教学转变为开放型教学,根据学科教学需要改变为走出去、请进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如数学教学中体积面积的计算和测量可在田间地头与农村的土地丈量,建筑工地的土方计算结合起来,一方面教会学生计算方法,另一方面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知识的重要性,使原来死板的课堂教学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3听课、评课,促进教师由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化

新课改理念倡导教师要成为研究者,要善于发现教育教学中有价值的实际问题并加以解决。为此教研室要改变以往 “教师上课——代表听课——教研室评课”的活动模式,将“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点评、教研组讨论”渗透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给广大教师自由表达个人观点的机会和展现的平台,积极鼓励教师以运用行动研究、教育叙事研究、教学案例,研究等为重点,立足实际研究自己的问题,自己研究问题,最终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讲课教师通过上课对教案进行总结,通过专家点评、同伴互评来发现教学的成功经验或问题,提倡多反思,写教后感;观察别人的教学,来获取可资借鉴的经验,推动课堂教学改革的进程。听课教师要改变以往只说优点不说缺陷的错误思想,本着对学校、学生和教师负责的态度,对教学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评价,创造一种校本教研的浓厚氛围,促进教师专业水平和业务素质的快速提高。

2.4培训和学习,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和教研教学能力

面对一个信息快速的时代,要想使自己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只有不断地通过不同形式的学习,才能不落伍于时代。利用暑假组织教师参加的新教材培训使教师树立全新的教育观念,通过计算机操作水平和教学软件培训,使教师能够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为本学科的教学服务,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双休日组织教师到市里的中学进行观摩教学,听名师讲课,推动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使教师逐渐从现行教材的束缚中走出来,形成新的教育思想、教学方式和评价理念。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工作成为一种高度专业化的职业,需要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应对改革的需要,成为一个合格的教师。为此,要向教师们提出了"终身学习,学习终身"的口号,鼓励教师加强教学研究和专业学习,提高专业化水平。通过自学、电大和函授等形式的学习取得了高一级的文凭,培养教学的骨干力量。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总结,采用不同的形式进行教学实践反思,采用教育叙事的方法记录自己教学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教育事件及感悟,观摩名师的教学过程,学习优质课的教学案例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使教师由单纯的教学型向教学研究型过渡。

3.搞好校本研究的策略思考

“校本教研”是一种融学习工作和研究于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校本教研以新课程为导向,以学校为研究主阵地,以学校教师为主体,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以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所面对的各种具体问题为研究对象,以促进学校发展和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为目的。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是保证新课程实验向纵深发展的有效策略。那么如何搞好农村校本研究呢?

3.1首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从学校角度来说,要进一步认清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新形势,认清教科研工作对于教育改革和发展,对于提高学校教学质量的重要意义;转变教科研工作是软指标和“副业”的观念,转变单纯迎合上级检查的倾向,把教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和教师的本职工作来对待,走出教科研工作的形式主义和功利主义的怪圈,使“科研兴校”口号落到实处。

对于教师个人而言,要尽快实现观念和角色的转变,由传统意义上的“教书匠”转变为最起码身兼教、研两职的新型研究型教师。从“教育兴亡,匹夫有责”的责任感出发,把教育科研作为自己的份内工作,努力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提高教科研能力,不断体验到教科研工作的重要意义和乐趣,彻底丢掉单纯为获取证书和荣誉而搞科研的思想。

3.2建立完善的管理运行机制

转变对教科研工作的观念,提高对教科研工作的认识,是搞好教科研工作的前提和先导,而建立完善的教科研工作的管理运行机制则是搞好教科研工作的保证。为此,从教育行政部门以至学校,要建立完善务实的教科研管理运行机制:建立健全教科研工作的管理机构,加强管理力量,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并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教科研,带头搞教科研;建立完善教科研工作的管理制度,制定责任目标,使教科研工作有章可循;在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为教科研工作大开绿灯;通过精神的、物质的激励手段,调动教师的教科研积极性,鼓励引导教师热心投入教科研工作,形成浓厚的教科研氛围。

3.3结合校本教研的特点,坚持务实精神,使校本教研切合学校实际

在校本教研的内容和课题上,要以学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研究课题。要坚持从学校实际出发,以校为本,从小处着眼,去做大文章。力避教科研课题大而空、不切合学校实际、单纯追逐学界风向的现象,使校本教研务实有效。

在校本教研的研究成员和力量上,要以本校教师为主。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充分相信、依靠本校广大教师,发挥本校教师集体的合力作用,充分挖掘本校教师的人才资源优势,使他们起到良好的辐射带动作用。改变那种单纯迷信专家和“远来的和尚会念经”的意识——因为,校本教研都带有明显的个性化特点,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外地经验再好,也不一定完全适合本校实际,并且要得到这些成果和经验,或是依赖专家学者和外地经验的直接参与,一般要付出相当的经济代价,这是许多学校所难以承受的,并且也受客观条件的限制。

而坚持依靠本校教师从本校实际出发搞科研,既有利于调动教师的科研意识,提高科研能力,挖掘本校的教科研潜力,形成良好的科研氛围,又经济实惠,并且其科研成果还容易符合学校实际,具有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郭华.在新课程中生发的以校为本教研制度[J].人民教育, 2003,(5):26~27

[2]叶澜等.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师科学出版社, 2001

[3]王文杰等.校本教研的现状与思考.当代教育科学2004年.19期

[4]王真东,刘方.校本教研制度建立的必要性及价值[J].江西教育科研, 2004, (1): 36

[5]侯建平.对中西部欠发达地区农村学习校本教研的思考.山西教育.2007,(2)

收稿日期:2009-09-21

猜你喜欢

教科研校本教研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基于STEAM教育的立体教科研模式构建与实施
关于多维联动教科研共同体的行动策略研究
School life课堂实录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