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每个幼儿都动起来的策略

2009-06-07蒋素琼

现代教育信息 2009年6期
关键词:目标内容幼儿园

蒋素琼

立足个体差异,找到孩子当前能力水平和兴趣,确定适宜幼儿发展的教育目标,明确让每个幼儿都得到发展的方向。在活动中总结、积累方法、措施,让每个孩子都动起来,提高参与度。

1.构建出幼儿适宜性教育目标

适宜性目标的建构,要建立在教师的个体差异分析基础上,大家在关注共性的同时,尊重个体差异,去建构各个活动的适宜目标。

首先,确定小、中、大班的层级目标,如:

小班九月目标:初步感知了解幼儿园及周围环境……

中班九月目标:认识幼儿园及周围环境……

大班九月目标:了解幼儿园结构、设置,认识周围单位……

在此基础上确定周活动目标和活动内容。如:

小班:了解幼儿园认识老师。活动内容:高高兴兴上幼儿园。

中班:认识幼儿园,了解周围环境。活动内容:我爱我的幼儿园。

大班:认识幼儿园结构及周围相关单位。活动内容:我爱家乡。

其次,在充分把握班集体中幼儿个体差异基础上,确定单个活动的适宜性教育目标。比如,新授歌曲"我爱我的幼儿园",要求一部分孩子必须能记住歌曲名称,理解歌词内容,能边唱边舞。一部分孩子能记住歌曲名称,知道歌里唱了些什么,能跟唱。还有些孩子能在同伴的影响下说出名称,和唱歌曲。教师在这个活动的组织过程中,关注各个层级的孩子参与活动的情况,并达到相应的状态。这样在每个活动中进行反复确定、尝试、调整、再确定,在总目标的统领下,形成多个活动的适宜性教育目标。

2.确立适宜目标体系下的教育措施

2.1活动组合式措施:从多元智能角度,保证孩子全面发展的同时张扬孩子个性

我们在同一个活动中改变它的单一性,采取多个活动内容,多种活动形式并存的方式,活动中设置集体活动、小组自选活动。集体活动满足共性,小组自选活动满足个体差异,让每个孩子都有活动内容,都能得到提高。

比如,活动“认识我的家乡”。集中活动:认识家乡,幼儿观察图片,进行谈话活动,交流对家乡的认识。小组自选活动:设有绘画组、歌舞组、制作组,表现家乡。

又比如:“同一音乐不同动作分段式”早操活动。我们将早操活动全程设计为“同一音乐不同动作分段式”。即:同样的音乐,各级编排的动作不同,达到不同阶段孩子的动作发展能力和活动量。早操活动共有23分钟,10个内容,小班孩子在第6个内容结束,中班孩子在第8个内容结束,大班孩子一直进行到最后,分段式的活动方式科学有效的满足了不同阶段孩子的活动需要。

还比如:“集中分散自选式”庆祝活动。每当有大型的庆祝活动如:“六•一”、冬季运动会等,设计“集中分散自选式”活动方式。即根据孩子个体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的不同,在集中表演的基础上,分设多个活动项目:比如:亲子活动:“搭房子”、动手活动“挟珠子”、智力活动“智慧树”等,难易内容搭配,让孩子自己去选择活动内容和项目,这样每个孩子都参与。

2.2能级分配措施

从能力水平上考虑个体适宜性,提高幼儿参与度。在同一活动中,能力强的指派一些难度大的学习任务。比如,孩子都想参加节目表演,为了让他们都能上舞台,设置表演内容时,分出主角和配角,舞蹈基本功好的在中间领舞,稍差一些的安排为集体舞表演,还有些孩子做背景陪衬。还比如在小组活动中,有些孩子什么都不参加,教师就根据他的能力水平,分派其完成一些活动内容,慢慢来调动和培养他们参加活动的兴趣和能力。

2.3设置开放性措施

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设置多个活动场,如:娃娃家、医院、图书角、种植园等等开放性区域活动,投放多种有效材料,让幼儿随时随地,自由选择并参与适合自己的活动。

2.4纵向评价措施

利用每周星期五的总结活动和每周《家园联系手册》的交接工作、期末的总评时间,从幼儿自身出发,以个体的起点为基准,看他的变化发展,用不同的标识,表达给每个孩子。如能“高高兴兴参与活动”,就贴一朵红花,能“独立完成手工制作品”就贴一朵黄花等。让他们看到自己的变化和进步,鼓励和推动孩子提高和发展。用作品展示栏、家园联系栏、幼儿成长手册、半日开放活动展示给家长,让他们知道孩子的变化,切记横向比较。

3.每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3.1提高了每个幼儿认知事物的兴趣

3.1.1满足幼儿直接兴趣

兴趣是搞好学习的前提。在我们设计的领域活动,区域活动、一日活动中,充分考虑孩子现有水平,把握孩子最近发展区和兴趣爱好,贯彻“跳起来能摘到果子”的原则,去设计问题、结构丰富的活动内容,有针对性地实施,让每个孩子在现有水平上都有所发展,孩子能看到自己的成果,感受成功的喜悦,增添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3.1.2激发幼儿的间接兴趣

生成活动延伸孩子兴趣,激发孩子可持续参与活动的兴趣。比如,大班生成课程《有趣的光》。在大班一次谈话活动中,本来精神很集中的小朋友突然窃窃私语,对着墙壁指指点点起来,老师顺着孩子手指的方向看过去,不禁也发觉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原来,五月的阳光透过窗户射进教室,照在老师的衣服上,衣服上的亮片将光反射在墙壁上,形成了一片斑驳的光点,光点随着老师的移动而移动。小朋友就是被这些四处移动的光点吸引了。敏感的老师立刻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随机教育机会,于是,适时改变了谈话方向,跟着孩子的兴趣,将光影有关的初步知识进行了讲解,如光的折射、影子的长短与光的关系。并且给孩子们留下了问题,请大家回家以后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收集有趣的光影玩具。后来,大家进行了《制作万花筒》、《给影子定位》、《镜子和光躲猫猫》等系列活动,孩子们一直保持着浓厚的兴趣,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了解了光影关系并留下了深刻印象。这样变孩子因能力水平不够,不能完成学习内容而心不在焉,调皮捣蛋为身心愉悦,积极主动参加学习;变“要我参加活动”为“我要参加活动”;变“要我上幼儿园”为“我要上幼儿园”。

3.1.3适宜幼儿能力的发展

活动以幼儿为主体,老师为主导,追求师幼互动,幼幼互动,孩子参加活动的兴趣浓,积极性高,每个幼儿都有活动,都在活动。因此,他们参加活动认真、专注、努力,培养了幼儿注意力。

活动中,幼儿自己要去作出选择,与同伴协同、配合,对孩子的交往能力,团队精神等方面是很好的锻炼、培养。比如:在区域活动“热闹的大街上”,由于孩子喜欢交警叔叔,选择了交警的角色,在体验交通警察神气的同时,必须做到长时间的尽岗尽职,不然交通会发生混乱,后果不堪设想,这样,强化了幼儿规则意识,提高了自我控制能力。

活动中,幼儿是根据兴趣和能力选择活动项目、方式,因而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增加了自信心,增强了主动性,大大提高了参与度,增加了对后续活动的期待。其抉择能力、协调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调动和发展。

比如:中班健康领域活动《篮球投掷》

在中班健康领域的体育活动《篮球投掷》中,老师就设置了三种不同距离(1.5米、2米、3米)和高度(80公分、100公分、120公分),让幼儿在掌握要领后根据自身实力自由选择练习,教师再根据幼儿的能力高低进行适当的指导和调整,既满足了不同能力孩子的成就感,又使孩子的跳跃、抛掷、定位等能力可以得到逐步提高。

在小组活动中,幼儿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和擅长的项目进行活动,比如:手工、绘画、语言、表演、构建等,自然使孩子的智能特长得到不断提高和发展,极大地张扬了孩子个性。

な崭迦掌:2009-10-28

猜你喜欢

目标内容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想念幼儿园
幼儿园私家菜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1练习(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