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亲身体验,激发写作兴趣
2009-06-07牟光辉韩东方
牟光辉 韩东方
【摘要】作文中学生只有置身于真实的情景之中,才能表达出真情实情,才能有感而发。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如游戏情境、“农家生活”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拓展思维空间,积累丰富的作素材,提高写作兴趣。
【关键词】写作;兴趣;情景;体验
Concern personally experience, stir up writing interest
Mou Guang-hui,Han Dong-fan
【Abstract】The composition high school student is only place oneself in true scene in, then can expression genuine feeling true state of matter, then can take in reponse to.Adoption in the teaching variety the way establish a scenario, like game scenario, “farmer life” scenario, full stir up a student of imagination dint, expand thinking space, backlog abundant of make a material, exaltation writing interest.
【Key words】Writing;Interest;Scene;Experience
《语文课标》指出:“综合学习在作文方面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书本学习与实践能力的紧密结合。”这就是说要使学生的学习内容与学生的个体生活相结合。孩子们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个体,他们有个性、有喜好、有悲伤、有寂寞。他们需要解放思想,放开手脚让他们活动,开放感官让他们感受,激发潜能让他们成长。鼓励学生说真话,抒真情,让他们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敢于说出自己的心理话。爱因斯坦也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永远胜过责任感。”学生一旦对作文产生了兴趣,无需老师督促,他们便会得心应手。随着课改的深入推进,大语文观的深入人心,作文教学更需要教师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采用多种方式创设情境,充分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以提高他们的写作兴趣,在作文教学中,我注重将游戏、小型活动和体验农村生活引入作文课堂,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
1. 体验游戏情境,激发写作兴趣
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我常常将游戏引入作文教学。例如在一次作文课上,我走进教室,笑眯眯地对大家说:“这堂课先做一个游戏,叫'传电话'”。当把题目写在黑板上,同学们就开始议论纷纷,还不停地猜测是什么游戏,我没有急于公布游戏的玩法,而是让同学们先说说看到游戏名字的感觉,之后才在同学们的一再要求下说出游戏的玩法-我将全班分成四个小组,每组人数相同每组第一个同学上讲台到老师这儿来看一张纸条儿,然后将纸条的内容,告诉第二个同学,第二个同学传给第三个同学——依次类推,最后一位同学将所听的内容写到黑板上,完成得又快又准的小组获胜。我的话音刚落,鸦雀无声的教室,顿时气氛变得热烈起来,同学们都跃跃欲试,巴望着自己的小组能赢.这时,我让还未参加的 同学仔细观察游戏中的同学们的表情、动作及语言。“只见上台参加游戏的同学个个弯不腰、屈着腿,一脸的兴奋...”这些及时捕捉到的信息早已记录到了同学们的本子上。同时,我不失时机地提醒参加游戏的同学注意自己在游戏中各个阶段的心理活动。游戏进行了三轮,全班同学都扮演了参加者和记录者,紧张、激烈、好玩,让大家充分尝到了游戏的乐趣,体验到了生活的乐趣。接下来,我要同学们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口头交流刚才捕捉到的、或是亲身经历到的情景,说出自己对本次游戏的印象,透露透露自己对本次作文的构想,然后比谁能将刚才“说”的内容快速地诉诸于笔端,——不到三十分钟精彩、好玩的游戏作文完成了,这让学生们体会到了:原来作文是如此简单。本期以来我所教的五年级四班已经开展了六次游戏作文,如“写纸条”、“班级明星秀”、“硬币跳高”、“猜成语”、“分不开的书”等,通过这些游戏作文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激情,也积累丰富了写作方面的知识。
2. 体验、交流“农家生活”情境,激发表达热情
“新课标”指出:“写作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强体验”、我们乡镇小学百分之九十八的学生来自农村、我们农村有着美丽而神奇的大自然,有丰富的人文底蕴,通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也开始有了都市的现代气息。作为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发挥这一资源帮助学生寻找到作文的活水之源,进而达到作文的育人目标。实践证明,在课堂上交流、再现农家生活情景,亦是激发学生写作热情的好方法。
2.1 体验自然风光,感悟家乡之美。
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形象为主,占据丰富的表现是作文的前提,作文的兴趣在具体的形象面前、具体的情景之中也容易激发,他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家乡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尽是目之所见。看绿树红花、听百虫啾啾,上山拾松果、追野鸡,下沟抓螃蟹、捉黄鳝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尽情游乐,作为教师的只需稍加点拨、引导,如问:“你的家乡美吗、美在哪儿?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开心?说说好吗?”学生准会争相向人倾诉。因为这不是冥思苦想的作文,而是在诉说享乐之美啊!作为师者,你再加以诱导,让他们用文字展示出来,他们何乐而不为呢?
2.2 体验田园文化生活,倾自豪之感。
千百年的农村文化,农家风情,有其它独特的风格,富有强劲的生命力。农家人自娱自乐,表现出农民祖祖辈辈的纯真品格。如婚俗寿礼,小孩满月抓周、建屋立柱、乔迁庆贺、开业造桥的规矩礼节等等农家庆贺节日,他们有自己的方式:节俭了一时的农民杀鸡宰鸭、捕鱼捞虾,走乡邻、访亲友,喝上两盅,常常乐得开怀大笑。农家的节日,不仅有“五一”节、国庆节、元旦和春节,还有更具农村特色的清明节祭祖、插柳枝,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元宵节吃元宵闹花灯、还有腊八饭、包饺子、送灶神、接财神、跳龙灯、贴春联、等等。在不同的时节,农民用的是不同的庆贺方法。帮助学生弄清其来历,使学生了解民俗、感受民俗、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热爱习作。
带领学生到民间去调查、收集资料,深入了解本地民间艺术的文化历史背景、传说故事等,鼓励他们去发现本乡、本土的文化气息和美的艺术,把他们作为习作的素材。我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参观本地的老“四合院”、新“庭院经济”、农家乐等,然后把学生自己收集到的民间艺术带进课堂与大家一起欣赏、学习,将那些散发着泥土味的传统手工绣花、雕刻、剪纸、竹编、草编,还有用家中旧布缝制充满儿童趣味的布娃娃等工艺品汇集到一起。学生们在体验、模仿、制作、叙述、描写的过程中增添了对民族文化的了解,激发出热爱民族文化的情感。这样的教学既传承了民间艺术又发挥了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我还邀请当地的剪纸能手、民间艺人来校为学生现场表演并讲解剪纸的全过程,培养学生学习民间艺术的主动性、积极性,这样既促进了他们向长辈学到更多的东西,又培养、提高了他们的观察、思考、动手能力以及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随着时代的变迁,农家旧俗在悄悄改变,许多风俗赋予了新的内涵。这些反映当代农民新思想、新观念、新习俗的题材,也是学生值得去捕捉的,如农民学科学用科学,靠科技致富的风尚;打工仔捐资办学,修村道,帮助贫困户的风尚等等。如今的农家有了钱,不仅买彩电、冰箱、买车、买保健品、买健身器材,他们还要买书、买电脑、上网销售农副业产品等等。《爷爷考驾照》、《奶奶爱上呼啦圈》、《我教外公发短信》……让学生摄取这些时尚画面,写下来,留下美好的记忆,得到情感陶冶。广阔的农村是一个取之不尽的习作题材库。富庶美丽的农村,景美、物美、人更美。踏遍自己家乡这块热土,寻找身边的故事,学习作,也学做人,这正是我们习作教学的成功标识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作文的题材来源于生活,取之于生活,只要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去激发农村小学生的写作兴趣,加强形式多样的写作训练,农村小学生写起作文来也就能笔下生辉,言之有物。
当然,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激发学生写作兴趣,要贴近教师平时的作文教学和学生的作文实际,这也是要打开学生收集写作素材之窗。要达到学生自主完成习作,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我们只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注重按语文课程标准,拓展作文教学空间,,重视作文的开放性、趣味性就会有所作为。
总之,活动让生活情景再现,丰富了习作素材;活动创设和谐课堂,激活了学生的情感;活动丰富了语言积累,提高了表达能力;活动开拓了自由空间,激起了学生表达欲望。这样的作文教学使学生置身于一个个真实的情景之中,表达是迫切的,活动是真实的,情感是强烈的。学生的写作进入了“角色”,便会感到胸中充满情意,文思如汨汨流水,写出来的习作自然就会让人情感共鸣、耳目一新。
收稿日期:200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