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转型的思考
2009-06-04徐晶
徐 晶
摘要: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现状和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问题,从树立专业终身学习的思想、重建专业教师知识结构、加强专业教师科研意识三个方面提出了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转型的对策。
关键词:中专升格高职;专业教师;转型
作者简介:徐晶(1976-),女,江苏南京人,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助研,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7-0055-03
“九五”计划第一年,《职业教育法》正式颁布,明确了高等职业教育的法律地位。同年,全国职教工作会议提出,通过“三改一补”(高等专科学校、职业大学、成人高校改革、中等专业学校办高职班作为补充)大力发展职业技术院校。此后,通过调整,新成立了一批由中专校升格而来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这类学校的专业教师作为其师资队伍的中坚力量,面临学校升格带来的诸多挑战。由于高职对师资水平要求的提高,使得其师资队伍建设也必须加快步伐,因为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国家经济建设培养后备劳动力和专门人才的重要任务,职教师资队伍的数量和质量直接影响着职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所培养人才的质量水平。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实现升格院校教师的顺利转型是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一项战略性的措施。
一、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现状
(一)学历层次亟待提高
国家规定高等职业院校的全体教师必须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40周岁以下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应达到15%以上。[1]目前,我国高职师资队伍中,研究生学历占8.2%,本科学历占80%,专科及以下学历占11.8%。其中,拥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与普通高校研究生学历平均28.2%的比例相比明显偏低,与国外同类型的学校相比也相差甚远。8.2%这个数字也远低于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职业(高专)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提出的:“到2005年,高职高专院校获得研究生硕士学历或硕士学位以上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的35%”的目标。据对江苏省10所高职院校的调查,具有研究生学历的教师比例平均为22%(包括在读教师),其中低的甚至不到10%。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中规定的合格标准为不低于10%,且在《关于加强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至2005年,获得研究生学历或硕士以上学位的教师应基本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35%。可见,高职院校仅教师学历层次这一项,距达标要求还有很大差距。[2]
(二)职称结构比例不尽合理
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应是专业带头人,他们是教师队伍中的塔顶,占少数;讲师、实验师则是教学骨干,他们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部分应占教师队伍的多数;助教、助理实验师这个层次则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和接班人,应占教师队伍的相当多数。根据教育教学的实践,教授、副教授、讲师与实验师、助教与助理实验师四者的比例应当保持在1:2:4:3,并且40周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要达到 20%以上。[2]教育部《高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暂行)》规定:高职学校在建校初期,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以上的专任教师人数不应低于本校专任教师总数的20%,四年内达到不低于25%的标准。对江苏省17所高职院校的调查表明,具有高级职称(高级讲师、副教授和教授)的教师所占比例平均为28%,但各校之间相差较大,高的超过30%,低的仅为12%;并且有一共同特点,即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大部分是公共课或基础课教师,而专业课教师所占比例过低,这种高级职称在学科分布上的不合理与突出专业性的职业教育特点显然不相吻合。
(三)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职业岗位群的实际工作能力为核心,按照培养这些工作能力的实际需要吸收各个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能。它比普通高等教育的“应用能力”更具体、更明确、更有“职业针对性”。[3]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的“复合性”,不仅是指多学科知识、技能的综合,而且它还意味着,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学内容就包括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实际经验,以及工作中要用的仪器、设备、工具和使用、维护、管理等知识。这样,高等职业教育就要求其专业教师既要具备较为渊博的知识面,又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规定,三年制专业的实践教学一般不低于教学活动总学时的40%。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和水平,同时还应具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即所谓“双师型”。据教育部高教司于2000年对辽宁、四川、陕西、湖南、江苏5省3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教师队伍现状的抽样调查显示,我国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占专任教师总数的比例仅为27%。这一比例近年来又有所提高,但对“双师”的界定仍然存在许多争议。而从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出发,显然,适应专业变化,一专多能,既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又有较强的实践能力,是今后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方向。
(四)能力结构需要加强
教师的能力是与成功地完成教育活动相联系的,任何一种单一的能力都不足以使某种教育活动顺利地进行,需要多种能力的有机结合,也就是说要形成合理的能力结构。因此,高职教育决定了其教师必须走“一专多能”的路子即至少应具备下述的四种能力:专业实践能力、教学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和科研能力。
对于升格后的高职院校而言,许多专业课教师是来自理工科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往往不太了解教学规律和程序。尤其是来自企业一线的工程技术人员,纵然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也常因缺乏教学方面的知识与经验,往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而一些专业实践指导教师往往是从普通教育改行过来的,这部分教师又缺乏相关的实践经验,动手能力不强。另外,很多专业教师缺乏科研意识,仅凭经验指导学生,造成教师队伍整体结构上难于达到高等职业教育的要求,整体能力上与高等职业教育需要的执教能力、科研能力尚有较大差距。
二、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转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
(一)对高等职业教育内涵认识不足
中专学校特别是重点中专学校在中专教育方面颇具特色,在长期办学实践中积累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和骄人的成绩,同时也形成一套比较固化的思维定势。无论是高职院校的管理者还是教师,面对几天功夫由中专变成高职的突变现象,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对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认识,对招来大量的高职学生,如何培养、如何管理等现实问题,缺乏认真的思考和按高等职业教育规律运作的办学理念。[4]目前很多升格的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对于高等职业教育认识不足,对高职教育的内在规律不熟悉,仍将中职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套用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二)面对新的教师角色没有做好充分准备
面对中专升格高职给专业教师带来各种机遇的同时,也给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等方面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许多教师在中等职业学校教学多年,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对中职教育驾轻就熟,而对高等职业教育还比较陌生。升格后他们面临着高校教师资格问题和许多新任务,这意味着他们将付出更多时间和精力。[5]同时,由中专升格的高职院校和其他普通高校相比,在诸多差距中,师资队伍的差距尤甚。主要表现在部分教师学历还未达标,研究生学历的教师较少;从专业教学能力来看,教师的理论专业水平和实践能力还不能满足教学需要,“双师型”教师比例偏少;从科研能力来看,存在学术水平不高,科研能力薄弱,特别是科技开发和技术应用能力不强的问题。这些缺陷和不足,成为角色转换的阻碍。
(三)专业教师的教学管理能力亟待提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等教育逐渐进入大众化,学生整体素质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随着高校扩招,高职院校生源选择空间逐渐狭窄。与过去相比,生源入学成绩大大降低。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中期,高职院校前身的中专学校,学生录取分数线与重点高中不相上下,甚至有的还高出于重点高中,学生肯学,教师好教,毕业后的学生不少都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而近年来,五年一贯制高职学生录取分数不及当年降分录取的中专内招生,有些学生的录取成绩还不如现在的职高生;高中后入学的高职生虽相对好一些,但由于对高等职业教育没有正确的认识,有的还存在很大偏见,所以学习上存在很大的消极情绪。[6]同时,生源的差异给专业教师在教学管理上带来困难。面对学校从中专升格为高职,很多教师缺乏足够的思想准备和对高等职业教育规律的认识,以为办高等职业教育比较容易,似乎就是中专的延伸,甚至有的人错误地认为,昨天可以教中专生,今天照样可以教大学生,缺乏对个人发展的认识,仍将中职教育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套用在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
三、中专升格高职后专业教师转型的对策分析
(一)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主动应对学校升格带来的挑战
作为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面对学校升格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要从自身出发,树立正确的教育思想,不断完善个人发展,以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对专业教师的要求。
随着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升,终身教育的价值渐趋彰显,其思想也日益拓宽与深化。现在人们更突出个体主动学习的作用,强调学习的终身化。“这不仅反映了教育价值观的深刻演变,同时也反映了社会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影响”以及“教育的责任主体已经从单一的政府责任转变为政府、社会各界和社会个体的共同责任。”[7]从高职专业教师个体而言,他们也是社会中的人,有着个体完善和全面发展的需要,升格后高职专业教师在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以后,会不断发现自身与职业要求和时代发展之间存在不足和差距,面对这些情况,专业教师首先就要有危机意识,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高职专业教师只有通过不断的学习和充电,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终身教育可以为他们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和环境。同时,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这个职业而言,作为社会教育体系中负担重要责任的一个群体,由于社会各个行业的变化和更新,需要对这个群体不断的进行培训,使他们自身的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总之,高职教师在终身教育的时代,不管是从个体发展的角度,还是从职业发展的角度来讲,都需要进行终身学习,继续教育是高职教师终身教育的重要途径。
(二)重建专业教师知识结构,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师专业化的大量理论研究表明,教师的专业成长是终身的个体社会化过程。当今时代,科技飞速发展,与此紧密联系的高等职业教育也呈不断变化、调整、发展的动态过程,况且高职教育要求师资具备知识、技能与科研等方面的综合能力,教师仅凭职前学到的东西是很难适应高职教育的要求,每个高职教师都必须树立在职学习,在职培训,接受继续教育的观念,使自己不断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增量。从高职教师自身的角度而言,教师决不能仅仅扮演教书匠角色,应当成为学习者、研究者,成为具有专业自主权的专业人员。
高等职业教育是以培养能力为中心的,实行的是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高职院校的专业教师除了在所从事的学科具有一定的理论学术水平之外,还应具有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就是成为既懂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首先,随着学校升格为高职院校,专业教师的专业知识已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必须在专业发展上下苦功。教师应学习和掌握教育学科基本知识和理论,包括教育基本理论、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教学论和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论、德育原理等;还应掌握完整、系统、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教学能力,教师们不仅要掌握所任教学科的知识,也要熟悉国内外本专业的先进技术理论,了解本专业的学术前沿动态,也要熟悉国内外相关学科专业的先进技术理论和学术前沿动态;每位教师还应该胜任本专业中的多门课程教学工作,带好本专业的课程设计、毕业论文、论文撰写、科技制作等。其次,提高专业实践能力。要确立实践教学体系,在此基础上深入社会,熟悉企业和市场实际运作流程,了解行业态势,在教学中要能自如运用来自实践的生动案例;不断探索、总结和推广示范专业教育教学的新模式、新方法,改变以语言为中介的典型的学问知识传授模式,将实践教学、课堂教学结合起来,将研究性教学、案例式教学、反思式教学和情境式教学等模式引进课堂,使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实践过程。同时,专业教师还要科研意识和能力。新升格的高职院校科研是个弱项,要以科研促教学需有个过程。可以通过举办科研讲座,聘请专家为教师做关于科研方面的讲座,提高教师对科研的认识,学习科研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通过报告、论文等的撰写来记载和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申报课题和论文评奖活动等,鼓励教师积极进行科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活动;鼓励部分骨干教师联系社会实际,推出切合企业实际需要的科研成果
(三)加强专业教师科研意识,提高自身科研能力
作为一名高职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做个“教书匠”,而应当成为教育的行家里手,成为自身教育的主人。不仅要精于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应了解当前教育发展动态,掌握现代教育理论和手段,不断地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而要做到这一点,开展教育科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对于升格后的高职院校而言,教师首先要提高对科研的认识。由于受原先中职教育观念的影响,过多强调教育传递知识的功能,忽视了教师工作创造性特征。绝大多数高职院校的教师科研意识不强,长期年复一日地从事重复性的教学工作,认为教师的任务就是教书,无需搞科研,搞科研是额外负担。有些教师则把科研简单化,认为能写出文章、发表文章就是搞科研。有些教师则把科研神秘化,认为科研是高不可攀的事情。因此,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应当对科研工作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方面要强化高职教师的科研意识,但另一方面又不能套用普通高校的科研模式。高职教师的科研应当结合自己的实践工作与对象展开,把高职科研定位在高职教育研究和技术、产品的改进、推广与服务二个层面上,并树立科研服务于教学的思想。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Z].2003-03-18.
[2]张小军.江苏省独立设置高职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研究[D].天津大学,2003.
[3]叶春生,周丕创.高等职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M].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1998:63-64.
[4]王明伦.中专升格高职:层次结构提升的若干问题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3(10):108-110.
[5]唐锡海.试论中职到高职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与职业,2005(20):44-46.
[6]叶云芳.当前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高职论坛,2003(12):21-23.
[7]黄健.世纪之交发达国家(地区)成人教育的发展态势[J].教育研究.1999(7).
责任编辑:张祥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