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
2009-06-04邓东京饶异伦
邓东京 饶异伦
摘要:文章以湖南省蓝山县为例,介绍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主要做法及其成效,通过分析培训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以期促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又好又快地发展。
关键词: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蓝山县
作者简介:邓东京(1981一),男,湖南农业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06级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职业教育管理、农村职业教育研究。饶异伦(1951一),女,湖南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从事职业教育课程与教学论和职业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G7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09)04-0030-0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培养千千万万“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因此,大力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努力提高农民素质,已成为加快发展现代化农业和建设新农村的当务之急。2006年农业部、财政部共同组织并启动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在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300个县1万个村开展培训工作,到2007年已经扩大到31个省600个县2万个村。该项目主要对务农农民开展农业科技知识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农民务农技能,培养新型农民,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智力支撑和人才保障。本研究以湖南省蓝山县为例,立足现实,积极探索能促进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更好开展的对策建议。
蓝山县地处湖南省最南端,毗邻广东连州,为湘粤重要之门户,境内山、丘、岗、平区交错,以山地为主,是一个比较典型的农业山区县。南部山岭连绵,盛产松、杉和楠竹等珍稀植物,中北部耕地宽广,土地肥沃,是全县粮食、油茶、茶叶、烤烟、金桔、黄花梨等经济作物的主要产区。蓝山县辖6镇9乡358个行政村和5个国有农林茶场,全县总人口35.5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5.86万人,占总人口的72.85%左右。2007年蓝山县被国家列入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县,日前,该县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开展得如火如荼,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一、蓝山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主要做法及成效
(一)成立工作机构,切实加强领导。从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以来,政府对培训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以县委或县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农业局长、财政局长为副组长,农业、财政、畜牧水产、科技、科协等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项目实施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农业局),由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形成了以农业局为主体,农广校、水果办、粮油经作站、植保站、农产品检测中心、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和土肥站8个培训机构和培训教师共同参与组织的培训体系。(见图1)
(二)择优选定培训机构,确定培训示范村、培训对象及培训教师。以项目为依托,通过“公开、公平、公正”评审择优确定培训机构,选定在农村具有工作基础的农广校、水果办、粮油经作站、植保站、农产品检测中心、农技推广中心、种子管理站和土肥站为培训机构,并在全县选拔优秀农业技术人员作为培训教师。在确定培训示范村时,项目组充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考虑:第一,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大,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明显的特色优势;第二,交通便利,农业资源丰富,能够起到“以点带面”的效应;第三,有开展培训的场所或场地;第四,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较强,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高。在选定培训对象时,充分考虑参训者的科技文化素质(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农业生产经营能力以及接受新技术和应用新技术的能力,结合村委会的推荐,公正合理的进行。
(三)从当地实情出发,围绕主导产业展开培训。按照“围绕主导产业、培训专业农民、进村办班指导、发展‘一村一品”的要求组织实施,根据该县的农业实际情况和资源优势,选定35个村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村,把养鸭、种桑、养蚕、早熟梨、葡萄、西瓜、梨子、药材、茄子、养鱼、烤烟、优质稻、柑桔、养猪、香芋栽培、蔬菜、养牛、养羊等做为2007年新型农民培训的主导产业(见表1)。培训在整村推进的基础上,确定每个村40名主要从事农业生产和经营、农业生产经营收入为家庭主要收入的农民作为基本学员,开展系统培训,使他们成为扎根农村的农民技术员、农业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户的波及效应,达到“办一班、兴一业、富一方”的目的。
(四)以农民为中心,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逐显成效。在实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过程中,项目承接机构通过实地调查,从农村生产的实际需要出发,把27个进村培训教师直接与35个示范村挂钩,并确定不同村不同的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则进村办班,通过集中培训、“田间课堂”等培训方式,开展理论知识的讲授和技术指导,并编写了《蓝山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教材》,教材包含种植和养殖35项实用技术共20余万字,印刷5000册,全部免费发放到各示范骨干学员和外围学员手中。据调查,平均每个村作15堂知识讲座,作15次田间现场指导。日前,该县已经建立了10万亩优质水果生产基地,10万担优质烤烟基地,并在塔峰、祠市、大麻等地,建立了十大蔬菜基地,在毛俊、大洞等地区建立了万头生猪养殖基地,基地的建立,规模化种植、养殖的实施,先进技术的推行,提高了农产品的质量,增加了农民的收入。以源头村为例,2007年该村香芋种植面积达300多亩,按每亩成本400-500元计算,当地农民每亩可获得2000元左右的经济收益,可实现农民平均增收200元;再如广车村,是一个早熟梨专业村,被列为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村以来,全村共有早熟梨面积600亩,全村50%的农民都有5-10亩梨园,每亩梨园产值都达到了2000元左右,较2006年每亩平均增加产值达400元,人均增收300元。
(五)按照项目管理要求,有序组织,科学管理。该县根据农业部、财政部的项目管理办法制定了《蓝山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项目管理办法》,加强对培训机构、培训教师、培训学员的管理,项目办公室与承培单位、承培单位与教师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明确培训示范村个数及各村培训人数、培训内容和培训要求,并严格执行培训工作月报制度,加强项目的监督检查,定期不定期检查培训情况,对参加培训的农民采取随机抽查的方式,并在开展的示范村中采用末位淘汰制,淘汰少数不利于产业发展、培训效果差的村,如今年该县的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村就增加到40个,并采用淘汰制度,淘汰2007年培训效果不佳的3个村,给想参与此项目的村提供了很好的机会,也提高了各村参与的积极性。
二、蓝山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存在的问题
(一)受训农民素质偏低,年龄偏大,农村后续力量堪忧。在对基本学员的遴选中,尽管对年龄、文化程度、常年务农时间、家庭产业状况等条件作了大致的规定,但在留守农民中选择学员的范围十分有限,仍然不能改变受训农民素质整体偏低的现实。据调查,参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农民年龄大部分在40-60岁之间,其中40-50岁占41%,50-60岁占56%,而且大部分参与培训计划的农民为初中文化程度,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仅有1.5%。由于参训农民基础差、整体素质偏低和年龄偏大,一方面,对农业结构调整、抗击自然灾害和市场风险投资的意识弱,可能造成学而不能用、不会用的情况,不能把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转化到产业发展上;另一方面,参加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青年农民少之又少,影响了农村后续力量的培养。
(二)培训总体投入不足,资金来源单一。为了保障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顺利实施,中央财政设立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专项补助资金,对培训示范村按每村l万元的标准给予培训补助。以蓝山县为例,2007年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示范村有35个村,则能够得到中央财政补助的有35万元,据调查,该县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资金全部来源于国家财政下拨的这部分资金,承担培训任务的机构、责任到村的培训教师和参与培训的专业农民在培训过程中所需开支都来自于中央财政的补助,按每个村40名学员计算,一共有1400名学员参加此次培训,则分摊到每个学员头上的钱只有250元,与湖南省平均每人430元的培训标准相差甚远,同时该县担任技术指导和教学的教师共有27人,按每个进村教师每村补助3000元计算,每年所需开支81000元,再加上培训机构用于与培训直接相关的教学耗材、培训资料、购买培训证书等方面的支出,可见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经费相当紧张,故对于学员提出的多请些外面的专家、种养能手来讲课,组织学员代表走出去参观、学习,进行更专业化、更系统化的现场指导等需求无法满足。
(三)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后续跟踪监督、评测力量缺失。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一般实施年限为三年,而面对广阔的农村,广大的农民,三年似乎尤显其力度不够。而且培训后对培训活动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隐性问题和收益率,特别是培训对农业生产、农业收入的贡献大小,尚无准确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何况农业作为弱质产业,受结构调整、市场波动、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等因素影响较大,即使采用了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在短短的一年的培训期内,也未必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如果没有进行持续的科技培训和跟踪比较,是难以科学衡量农业科技贡献比值的,培训效果也无法进行定量评估。
三、完善蓝山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项目实施的对策及建议
(一)加大对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宣传力度,让更多的青年农民参与培训项目。通过县电视台、网站等新闻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发布有关新型农民培训信息,广泛动员农技干部和广大农民群众积极参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特别是要调动好青年农民的积极性。针对当前广大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多数到城市务工,农村现有劳动力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农村后续力量不足等新情况,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中必须要对症下药,培训方式要灵活多样。要把科技理论同当地生产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多开展田间地头现场指导,而且建议培训部门适当对参训者进行误工补助,比如说每天补助10—15元,同时在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的时候,应该增加农民对风险意识和抗击自然灾害知识的培训,让农民能够增加风险意识,提高他们参与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加大投入力度,拓宽培训资金来源渠道。政府应该加大对培训经费的投入,除中央财政补助之外,县政府应适当根据本地区的实情,增加本地财政的投入,扩大农民培训面,让更多的农民能够享受到国家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的温暖。相关部门可制定优惠政策,采取鼓励措施,筹集社会资金进入农民培训领域,如通过减税吸引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新型农民科技培训中来,鼓励社会各界对农民培训提供资助和捐赠。
(三)为了切实提升培训的质量,建议县政府及培训部门应加强对培训过程的全程监控。不但要加强对培训学员的监督,落实责任到人制度、开展跟踪管理、实行分级监管、强化公正透明、做好通报奖惩制度,而且也要加大对师资的监督和培训结束后培训效果的评估,成立农民培训质量监控小组,依据一定的培训质量标准,对培训效果进行公平、公正的评估。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实施的年限虽然是三年,但对整个培训绩效的跟踪和评估应该站在发展的高度适当延长其跟踪评估年限,这样才能更好检测出农民科技培训带来的收益率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2007年蓝山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http://www.lanshan.gov.cn/article.html?Id=81865/[EB/OL].2008.6.
[2]湖南农业信息网.湖南永州蓝山农业产业化硕果满枝.http://nc.mofcom.gov.cn/nes/P1P431127I2645719.htm1/[EB/OL].2007,9.
[3]唐正生.蓝山县农业综合开发回顾与展望[J].农业开发研究.2008,4.
[4]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文告.财政部农业部关于印发中央财政新型农民科技培训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J].20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