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寨精神”之旗还能打多久?

2009-06-04

中外管理 2009年4期
关键词:热议手段速度

杨 光

在人人喊打中,“山大王”的乔布斯之梦,已然让位于现实之困。

山寨企业下一步的未来,将究竟如何?在日益泛化的山寨概念中,会否如某些社会人士所言,山寨企业只有死路一条?谁也不好说。

但我们注意到:曾经被中国企业先奉若神明后又百般诟病的“模仿”与“速度”,却被山寨企业全盘接收,并发挥到了极至。而症结和成长,困惑与希望,却都在于此。

“山寨”究竟是什么?

今年两会期间,围绕明星委员倪萍是否主张“封杀山寨”的热议,其实恰恰反映出了社会各界在滥用“山寨”概念的同时,也在严重曲解“山寨”的过去与现在,更遑论理性地为山寨企业指出光明的未来。

不是吗?当市井百姓争论“山寨”是否等于“盗版”时,我们企业界、学术界精英,甚至乔志新们,都更应该深刻地思考:山寨精神的实质究竟是什么?是否真像某些主流舆论所抨击的那样丑陋?

不难发现,当我们在热议山寨文化利弊时,往往有意无意地都在聚焦“模仿”的是与非。

不错,从山寨MP3,到山寨手机,再到山寨笔记本电脑……乔志新们实际所做的,很大程度就是模仿。但哲学和历史告诉我们:一望而知的,大多都是表象;而满足于一望而知,则难免沦为肤浅。这也就是“勾股定理”与“毕达哥拉斯定理”之间的差距,就是工匠经验与近代科学的差距!

往深层次看,事实上山寨企业的杀伤力并非来自“模仿”,而是“速度”!正是连山寨企业自己都喘不上气的响应市场需求的速度,掀起了势不可挡的山寨旋风。而“模仿”,只是山寨企业在初始阶段实现“速度”不可避免采取的手段而已。

正如本刊去年就曾明确指出的,“灵活”与“速度”,才是山寨精神的根本。

那么请问:速度本身有罪吗?灵活本身可耻吗?

不用说芸芸山寨大军,即便我们公认的中国企业首席领袖、海尔集团CEO张瑞敏,就曾对本刊语重心长地指出:我翻来覆去想,当前我们唯一可以和跨国公司比拼的是什么?绝不是品牌,绝不是资源,也绝不是技术,而是速度!发现市场、响应市场、满足市场的速度!

而实现速度的方式手段,其实很多,或说在不同的企业环境、不同的发展阶段,都肯定不同。而海尔正在做的“人单合一”创新,则是符合海尔现阶段的“提速”手段。

如何在“变”中“不变”?

因此,山寨的未来,绝不是单纯地“金盆洗手”,也不是简单地“固步自封”。

山寨企业需要变,但在变招前要思考清楚:我哪些要变?哪些不能变?哪些变了我能活得更“体面”?哪些变了反而死得更“难看”?——核心,也许就是在保持企业机敏和速度基因不变基础上的手段革新!

如今,天宇与金立,被公认是山寨手机焕然“从良”的典范。而即便是这些看似成功转型、走向康庄大道的“前山寨企业”,也要谨慎地警惕如何不在规范、规模、创新、品牌的光环下,糊里糊涂地被晃了眼、迷了路。要知道,如果在没有切实的技术支撑、没有坚实的渠道保证、没有厚实的资金压阵时,你再“一本正经”地失去对市场敏锐的嗅觉和迅速的反应,那种徒有代言人、徒有广告画的所谓“品牌”,除了在掌声中成为墓碑还能做什么?想想那些已成为记忆的“名字”吧……

因此,山寨企业如何在“活法儿”升级、不再一味模仿的同时,依然捍卫原有草根练就的机敏与速度?这是上篇“山寨前传”提出的核心命题,也是我们下面“山寨后传”企图探索、更需要业界精英志士一起来回答的核心命题。

这确实非常难,但也确实躲不开,只能迎难而上。管理

责任编辑:纪 亮

猜你喜欢

热议手段速度
速度
明星离婚事件引发热议数月
老区,在各地两会上成为热议话题
创新执法手段,提升执法能力
比速度更速度——“光脑”来了
限行不是手段 立法才是根本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热议新三板
逻辑接续及其表达手段
秒速5厘米